当前位置:

袁家河与袁氏族人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袁竟仁 编辑:陶湘 2019-05-16 10:11:25
—分享—

  袁氏始祖文珊公,本江西吉安府太和县人,后晋天福年间迁至湖南湘乡。北宋开宝二年(964),文珊公第十世孙仕文自湘乡迁宁乡县西南30里处犀牛滩定居,家业兴旺。自此,河道渡口、两岸农田,均属袁家,袁氏家族在此设义渡、架浮桥,袁家河由此得名。

  袁家河位于今坝塘镇保安村六组,东临黄土潭,北接回龙铺镇丰收湾村,南到边街子东仑湖,西达犀牛滩南城梅园。

  袁家河渡口,自古是驿道码头。南宋淳熙时,袁仕文捐金创渡。明弘治时,袁经添置渡田。清嘉庆时,袁柏友为主重修,造渡船3艘,置田25亩,建渡夫屋1进。枯水期则架浮桥,由袁氏家族出资聘请专人驾船护桥,方便南来北往行人,无许敛人一钱,又时时守候水次,不使行人稍有壅滞。远近交称之。

  新中国成立后,设义渡和季节性木桥,由公益田供义渡和木桥开支,县财政酌情给予补助。

  1987年1月,袁家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桥长197米,设8孔,桥面宽9米,为箱形梁结构型式。桥的建成,贯通县城与坝塘、资福、灰汤等地的交通,南北变通途,行人车辆川流不息。2008年冰灾后,又进行了维修加固,桥面加宽,并设人行道,从此解决了桥窄导致交通不畅的难题。

  袁家河地域水秀山明,地灵人杰。仕文,字焕卿,为人刚正不阿,博学多才,南宋淳熙五年(1178)中进士,南宋嘉定时,官至吏部侍郎,赐翰林学士,正三品,卒于官。他的两个儿子也是秀才,乃如今袁家河袁氏上下两房支祖。

  千多年来,袁氏族人繁衍生息,开枝散叶,至今已是44代,子孙遍布国内外,人口约有7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54%,在全国姓氏中排名第33位,乃神州望族,华夏名门。

  袁氏家训流传广泛,成为子孙后代做人处事的准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一代袁氏子孙。袁氏家训共10条:敦孝弟,睦宗族,勤祭扫,端品行,务职业,戒奢靡,正嫁娶,禁嫖赌,息争讼,珍宗谱。广大袁氏子孙谨遵家训,弘扬美德,严于修身齐家,志于报国为民,无论身居庙堂之高,还是处于江湖之远,都能为人忠义,自立自强,有日盛一日之宗族,代胜一代之家风,英才辈出,赫赫名垂青史,人杰众多,煌煌功耀千秋,从后唐始,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迄至今天,有国家栋梁,有君王股肱;有善战将帅,有治世能臣;有清官廉吏,有忠义名卿;有文史俊彦,有雅士高人。袁经、袁名曜、袁秀林、袁彦筹、袁润文、袁剑非、袁兆榴、袁国平、袁也烈、袁隆平、袁怀志等袁氏奇人,数不胜数,他们的英名伟绩和高风亮节的精神,在袁氏族人中代代相传。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袁竟仁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