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碧水长流赋能绿色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乡流域治理交出精彩答卷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 2022-07-05 11:05:59
时刻新闻
—分享—



沩水流域碧波荡漾。资料图片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新明

仲夏时节,沿着沩水行走,碧波荡漾,不时看到水鸟飞起。城在水中映,人在画中游,这是如今沩水最真实的写照。市民对我市水域环境的华丽变身纷纷点赞,并10余次送锦旗到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真诚致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把流域治理放在重要位置,统筹推进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流域要素协同治理,城区黑臭水体、劣Ⅴ类排口、化粪池粪污外溢实现动态清零,非法砂场依法取缔,四河流域专业养殖退出,沩水、靳江考核断面年均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实现了由“脏”到“清”变“美”的根本性转变,展现了一幅人水和谐、绿色发展的壮美画卷。

推进流域治理,坚持水岸同治

沩水是我市的母亲河,自西向东入湘江并洞庭汇长江。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区段入沩排口污水溢流,沿岸规模化畜禽养殖基数大,沩水自净能力变弱,曾几次出现了劣五类水现象。如何加强流域治理,迫在眉睫,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命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负人民的期望,还自然一江清流,还百姓一河碧波。我市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强力推动碧水攻坚战,动员全民参与,勠力同心,全力以赴,强化责任,共抓大保护,坚决守护好一江碧水。”市环委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流域治理上游中游下游情况不同,水里岸上不同,城市农村不同,我市因地制宜,分段施策,科学治理,同时树立“一盘棋”思想,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实现全域河流综合治理。

上游“控污减量”,结束“鸡飞猪叫”。我市是全省规模最大的畜禽养殖县市之一,在中上游地区,沩水及其重要支流两岸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对河水污染较重。为全面保护水环境,我市将沩水流域两岸1000米和城区确定为禁养区并实施全面退养,沩水岸边“鸡飞猪叫”成为历史。同时,全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21年底,300多家单位完成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中游“除臭剿劣”,实现“三项清零”。我市成立“除臭剿劣”攻坚战指挥部,住建、水利、环保、城管、卫健、公安、园区以及各乡镇(街道)等相关责任方联动推进;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由7.5万吨/天提升至22.9万吨/天,累计建成截污管网463.6公里,实现污水不入河;完成沩水等120公里河道治理及80公里河道两岸防洪堤建设,城市防洪闭合圈基本完成。2019年底,我市实现城区化粪池清掏整治、城区段进入沩水劣五类排污口整治和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三清零”,确保“二类水质进城区、二类水质出宁乡”。

下游“抓大抓小”,消除“身边污染”。完善乡镇污水设施建设,全市建成31座乡镇污水处理厂、9座小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建制镇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聚焦小微水体管护,将小微水体纳入河长制管理,对小微水体进行划片分区,实现流域所有小微水体管护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盲区。2019年至2021年,我市共创建53个小微水体示范片区、17条美丽河流、85处样板河湖,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全域“三级河长”,守护“一河碧水”。自河(湖)长制实施以来,我市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并探索把民间河长保护行动与政府部门的河长制衔接起来,一呼一应,完善水环境监督网络,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合力治水的互动机制,并且按照“一牌两册三图四统一”的规范化要求,落实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百姓河长制。现在,注册的河流守护志愿者达3000余人,278个村(社区)志愿服务无盲区。

实行长效管护,碧水长流不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生态环境的系统性、复杂性决定了生态环境治理必须要有问题意识,我市抓住主要矛盾,精准施策,精细化管理,破解难题。

实行生态补水,保障生态流量。建成八家湾水库,拆除并重建沩丰坝水闸,建成市域内“四溪一渠”补水网络,对城区内“四溪一渠”进行生态补水500余万立方米,确保城区水环境优良。加快推进以新建大坝塘水库为重点的水资源配置,与黄材水库联合调度,当宁乡市水文站连续12小时实测流量等于小于5.4立方米/秒时,启动河坝和中、大型水库调水,确保生态基流和水环境质量。

强化精细管理,首创“口长制”。2018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口长制”,由相关牵头单位分管领导担任,对排污口水质负总责,统筹推进各辖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对沩水河、靳江河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并根据产业布局、排污特征等实际情况适当扩大范围。

推进废水利用,提高企业效益。为缓解城市用水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我市以用水效率红线倒逼生产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在大力推行节水器具的同时,严格限制引入高耗水企业,强力推进园区企业中水回用。

构建海绵城市,促进人水和谐。我市在设计的源头上对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进行落实,对小区项目严格按照年径流总量控制在75%、面源污染削减率50%的要求进行设计。在居住小区、道路、停车场与广场、公园与防护绿地的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现已初见成效。如恒大御景半岛、中建亮月湖、兆基御园、翡翠湖等项目已实施建设了下沉式绿地、集中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花园等设施,为雨水有效收集和排放、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保障。同时,我市加大海绵式公园建设力度,近年来相继建成市民公园、玉潭公园等海绵式公园,公园建设均合理配置雨污管道,建设了人工湿地、蓄水池、道路植草沟等雨水收集设施,不仅有效消纳了公园自身的雨水排放,还为周边蓄滞区域的雨水排放提供了空间。同时我市修复湿地3580亩、整治岸线58公里,绿化边坡16000平方米,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深化“人水和谐”,助力绿色发展

水治好了、管好了,如何提高水资源效益,让水活起来,成为又一道新的命题。我市把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各个环节联系起来,与生态产业、绿色产业、文旅产业等共同推进,以水环境高水平治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依托花猪特色,打造现代农业。宁乡花猪是全国四大地方名猪之一,被称为国家重要的家畜基因库。我市在禁养区退出畜禽养殖,围绕花猪特色主导产业,支持规模养殖场现代化发展,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21年新建10家万头宁乡花猪标准化养殖基地,采用全自动、全密封、零排放先进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年宁乡花猪出栏38万头,产业链综合产值约36亿元。

加速产业蝶变,做强绿色产业。治水的倒逼重塑宁乡经济结构,造纸厂、砂石场、散乱污等企业在大破大立中“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大力发展以智能家电、绿色食品和新材料为体系的“两主一特”产业,宁乡经开区建成以智能家电和绿色食品为主导、以新材料为特色的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荣获国家绿色园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宁乡高新区建成以智能装备制造为主导、以先进储能材料为特色的全国首个电池产业集群示范区。2021年,宁乡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排名跃居全国第15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居全国第18位。

激活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提升水环境质量,打造“沩水流域休闲度假旅游带”,推动宁乡全域旅游发展。近年来,沩水河畔的炭河古城、方特·东方神画、道林古镇“千年铁魂·湖南人”、南轩文化园等文旅项目相继建成开园。其中,炭河古城一年游客超400万人次,成为游客争相而至的“网红打卡地”。我市获评中国旅游百强县、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城市、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百强县、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流域治理治出了环境改善、水清岸美的新成效,治出了各方点赞、百姓满意的好口碑,治出了转型升级、腾笼换鸟的新局面,治出了干部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好作风。

数据显示,国控沩水入湘江口胜利断面水质实现劣Ⅴ类到Ⅱ类的根本性转变,一度绝迹的鳡鱼在沩水流域重现,更出现了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和二级保护植物秤锤树,白鹭等湿地鸟类物种和数目显著增加,沩水两岸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人民群众环境获得感显著提升。

“我们将继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流域治理生态质量进一步好转,为我市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建成省会副中心、挺进全国前十强’贡献环保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宁乡分局局长李联明表示。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