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勇(左)在芦笋种植大棚中指导工作。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实习记者 段华良)
“喻书记脑子里有一张贫困户的活地图。社区所有贫困户的地址、家庭状况,他都能随问随答,了如指掌。”金洲镇关山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金洲镇基地学校副书记喻勇自受组织委派到关山社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便把自己当作社区里的人,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下情上达,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按照“精准第一,实干第一,发展第一”要求,扑下身子长驻社区,埋头苦干精准帮扶,走村串户摸清情况,早出晚归,反复走访。喻勇告诉记者,走访多了,了解多了,贫困户的地理位置,家庭情况自然就烙印在脑子里了。
勤来补拙 学以提升
喻勇告诉记者,他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教书育人是行家,精准扶贫却是门外汉。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对他来说,压力很大,责任很重。但喻勇觉得,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不能辜负关山社区贫困户的期待,一定要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干出点名堂。
接到任命,喻勇主动积极开展工作,白天挨家挨户进行走访,深入了解全社区61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在喻勇的民情日记本上,详细记录着各家各户的人口、耕地、收入以及合理的诉求。回到宿舍后,喻勇就会拿出这些资料、信息来阅读,看一看还有谁家的诉求没有解决,哪一户可以进行产业扶贫,哪个可以开展就业扶贫,然后明确目标,划出重点,各个落实。晚上,喻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精准扶贫应知应会》和《宁乡市到户扶贫政策》等内容,认真落实各级各部门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部署和决定,深刻研读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除此之外,喻勇还虚心向村干部学习请教,听他们分享工作经验、交流工作心得、分析问题所在,然后反复思考琢磨,认真揣摩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经验和技巧,为顺利开展驻村工作丰富了知识储备。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就实现了从教书育人的老师到精准扶贫的第一书记这一角色的华丽转身,赢得了贫困户的一致称赞。
创新思维 志智双扶
“治穷要治本,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教。”喻勇说,唯有让每一个贫困孩子都有学可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代贫代代贫”的代际传递课题,才能斩断贫困群众的“穷根”。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都很自卑、胆怯。面对特殊的孩子,喻勇的理念是让每个孩子都实现自身价值,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为此,喻勇多次邀请心理老师,定期对贫困学生开展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心中的包袱,敞开心扉,树立生活、学习的信心。因此,父亲逝世,母亲改嫁,孤苦零丁的李崇杰,这个13岁的沉默内向的男孩重拾了自信,露出了笑容,不再拒绝和排斥人。同时,喻勇还积极争取国家各项政策,联系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进行奖励和扶助。
喻勇告诉记者,做好贫困学生的心理扶贫,就是要找准他们的“志短”病根,培养贫困学生自力更生、自我救助的能力,増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减少心理上的被施舍感,使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喻勇多次在该镇关山学校和泉塘中学组织贫困家庭子女开展“爱心资助,我心飞翔”座谈会及“春暖金洲,爱满关山”活动,进行理想前途教育,使贫困学子树立信心,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身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做一名讲诚信、心怀感恩之心、未来有能力时能反哺母校和社会的人。
喻勇深深地懂得,“志智双扶”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教育扶贫工作一直在路上,唯有坚持不懈发扬钉钉子精神,润物无声地感召,滴水穿石地执着,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和更超常的力度,助力教育扶贫,从根源上拔除贫困群众的思想“穷根”。
真情实意 赢得民心
“幸好有喻书记的帮助和关心,要不然我的日子可就过不下去了。”该社区泉塘片18组的章友良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告诉记者,去年丈夫因病意外去世,留下两个女儿,大女儿在南京理工大学上大三,小女儿上初中,靠她一人打工维持生活开支,本就难以为继。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她三月份意外摔断左腿,在医院缝了二十余针并上了钢板,一大笔费用从天而降,压在她心头上,差点让她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喻勇得知情况后,立马打电话安慰她,并多次送来生活物资,无数次往返章友良的家和医院,积极为其争取国家各项扶助金,让其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
从担任关山社区驻村第一书记之日起,喻勇就下定决心要多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在广泛调研走访、吃透村情的基础上,喻勇和关山社区支居“两委”成员一道,经集思广益、反复修改,精心制定了社区三年脱贫计划,还逐户制定了帮扶办法。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采取有力的措施认真予以破解。他先从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小事、琐事做起,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贫困户陈振财患白内障,喻勇多次带他辗转于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亲自陪他做检查、做手术。陈振财的眼病治好了,如今,他逢人就说:“喻书记就像我的亲人一样,感谢他又让我重见了光明!”贫困户谭新良因婚姻原因,其新婚妻子一直未能办理好入户手续,喻勇多次与当地派出所联系,帮其解决了这个问题。贫困户许礼武是喻勇的精准扶贫责任户。考虑到他有养牛经验,喻勇通过多方沟通,采取金融扶贫的办法,帮助其贷款2万元购买了4头牛,助其发展产业脱贫。
“‘春风润物细无声’,只有把扶贫工作中的小事都做好了,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这是喻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带领关山社区干部、群众一起帮助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段华良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