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踊跃写提案,积极建言献策成为我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一大亮点。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期间,党代表们认真履行职责,针对宁乡发展实际,积极撰写大会提案,为加快宁乡发展,建设更加富饶美丽幸福的安宁之乡献智献策。每一份提案都反映出党代表们认真履行职责的那份严谨,透露出他们心系宁乡民生和发展的那份热诚。 刘淑兰
陶浊代表
保护青山绿水 推进全域旅游力度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黄材镇在非煤矿山整治、畜禽污染整治、非法采砂洗砂整治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坚持原则,顶住压力,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目前,镇内5家非煤矿山、19家砖厂精灰厂企业已关闭,“一江一线”范围内43户规模养殖户全部退出,非法采砂洗砂行为“露头就打”。综合环境治理明显好转,社会舆论和民情民意持续稳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此,陶浊希望县委县政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进一步巩固非煤矿山、畜禽退养、河道治砂成果,加大生态恢复,保护青山绿水,推进全域旅游力度。
陶浊说,非煤矿山、畜禽养殖、河道挖砂严重污染环境,对生态环境和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破坏特别大,山体滑坡、塌方、安全生产事故屡禁不绝,使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这几项工作的开展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加关系到全县的可持续发展大局。结合我县发展实际,下一阶段,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活环境改善工程,为大地增绿、为江河保清,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将全域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相互促进。加快推进炭河古城、道林古镇、香山小镇、创意煤城等特色城镇群建设,做好经营田园大文章,全力发展山水旅游和民俗经济,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型特色村,一批产业聚集型特色村,一批主题开发型特色村,推动山水田园向景区公园转变,推动生态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要以禁养区内畜禽退养工作为契机,积极促进全县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建立散户、小型、原生态、有机的养殖模式,带动果蔬等有机原生态种植,打造农业农村经济崭新的链条,促进普通老百姓的增收致富。
田奇晖代表
坚持将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唯一选择
招商引资是发展县域经济的生命线,围绕县委县政府“四个打造”战略目标,建设更加富饶美丽幸福的安宁之乡,必须坚定不移的把招商引资摆在首要位置,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新形势的变化对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要求,谋求新发展,田奇晖认为我县招商引资工作面临外部和内部的挑战。从外部看,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外部经济环境不景气,造成我县有色、化工、机械等工业产品有效需求不旺,新投资处于观望状态,对我县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带来不利影响。从内部看,在硬环境方面,区位、交通、配套等优势不明显;软环境方面,意识、人才、经费等仍待进一步加强。
田奇晖提议,要坚持将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唯一选择,突出园区招商引资主阵地地位,突出主攻方向,整合招商资源,形成集聚力量,释放发展动能。进一步夯实招商引资的承载平台,打造西线工业走廊。充分释放宁乡经开区、宁乡高新区、金玉工业集中区三大产业功能区的“洼地效应”和“磁场效应”,建设成为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的“聚宝盆”,夯实成为西部工业走廊的龙头基地。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培育外向型产业和外贸企业,探索构建企业全球总部,区域总部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和国际营商环境。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打造“狮子”招商团队。招商引资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招商人员不仅要清楚县情、本地产业导向、特点、行业规划、优惠政策等,还要针对不同行业研究客商心理,分析客商心理,分析客商需求,收集相关资料,及时提供信息,且能熟练运用谈判策略、技巧。进一步创新招商项目提速机制,打造项目落地绿色通道。招商引资成效如何,关键在项目落地,要千方百计为项目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扶持企业在宁乡做大做强、落地生根。进一步突出主导产业的纵深发展,打造中部特色集群。在当前投资增速趋稳、化解过剩产能启动、新动能加快形成的条件下,民间投资更趋理性,更加看重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大考核问责力度,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强化全民招商意识,浓厚招商先行氛围。
张进生代表
引导农民跨村跨乡到镇上集居
近年来,随着宁乡民生事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我县广大的中西部乡镇,特别是对于散居在偏远山区的农民,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均摊成本很高、受惠人群较少,导致交通、水电气、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全覆盖非常困难。而这些居民如果在集镇购买地基,则需要几十万不等的资金,将对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张进生建议通过引导农民跨村跨乡到镇上集居的办法,来彻底解决边远地区群众享受公共服务难的问题。
一是完成农村宅基地置换,赋予集居建房指标。对全县边远山区住户,因原有房屋破旧有建房需求,可申请在集镇上规划的集居点新建房屋,按每人30平米、最低每户60平米的标准,镇上免费提供宅基地,同时原有宅基地自动放弃。通过10年的坚持建设,来实现乡镇人口分布优化调整,使人口集中在集镇周边,形成集居点。二是采用保证金奖励模式,确保建房规划统一。房屋建设过程中,可采取保证金奖励模式,在建房户申请建房时,缴纳保证金2万元。房屋建成后,建房户可申请验收,针对房屋层高、外墙、立面等是否按规划实施,验收合格后,可退回户主的2万元保证金,并对高度符合规划标准的房屋户主,可再给予2万元奖励,提高户主建设积极性,确保集居点房屋按照规划建设、风格统一。三是有关乡镇建设集居点,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集居点建设可不局限于跨村建设,可采取跨镇建设,如流沙河镇作为宁乡西部中心镇,周边青山桥镇、龙田镇、沙田乡、老粮仓镇等乡镇村民可选择将房屋建设在流沙河镇集居点,实现农村居民向中心镇集中。确定建设集居点的乡镇需要提前规划,划出建设用地,完善污水管网、路网、绿化、通水、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并确保周围学校、医院、店铺、交通等生活配套完善,形成一个宜居点。四是加快土地合作经营,提升农业规模化水平。集镇建房户原有田地,可通过集居点建设,将亩产量不高或靠山的田还原成为林地;将亩产量高的田流转到种粮大户或联合其他农户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经过土地平整,进行规模化经营,提高亩产值,实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