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飞平
在甘肃定居的宁乡人戴拥军,上个月带着儿子儿媳从甘肃张掖回到阔别11年的故乡探亲,他们一行在县城下了车就迷了路,要不是妹妹两口子来接站,他真的很难找到回家的路。站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看到拔地而起的高楼鳞次栉比,他不禁感慨万千:“这才出去了11年,宁乡就变成了这样,变得我都认不出了,了不起啊!”
不只是老戴,每一个走进这片热土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宁乡的发展真快,道路变宽了,街道变整洁了,乡村变美了。城乡处处一派幸福祥和的景象。
与环境变化相偕相动的是,社会风气和运行机制的变化,五年来,社会管理和服务持续优化,社会自净能力逐步增强,社会风气更加文明,运行更加有序,经济实体得到保护和涵养,老百姓得到实惠,幸福指数得到提高。一个洁净文明、平安有序、公平正义、生机勃勃的“软环境”正在形成……
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全域景区化,催开城乡生态花
【镜头】 2016年7月28日晚饭后,家住格林春天的陈红霞,带着东北长春的男友和他父母一行,来到县城亮月湖公园游玩。公园里水榭亭台栈道,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湖边的沙滩上,许多小孩在放着风筝嬉戏打闹。看到这一切,走在沿湖小道上的男友父母不禁感慨万千,连连感叹,一个县城居然有如此的公园,真了不起,住在这样的地方真是太幸福了。
让陈红霞父母感叹的这个亮月湖公园,只不过是我县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小亮点。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城乡环境、美丽乡村、全域景区化等方面硕果累累。
如今,每一个走进宁乡的人,第一感觉的是这里的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这源于我县站在县域发展的高度,以环保与发展共赢为理念,形成了“党政同责、部门履责、企业施治、公众参与”的环保新格局。成立县环委会并完善职责分工,制定《宁乡县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编制《宁乡县沩江全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16-2018年)并被纳入国家水污染防治项目库。
在推进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中,我县扎实推进环保基础建设,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县城污水处理建成运营,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20家,另有6家污水处理厂也已启动建设;开展清霾整治,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对县城区86台燃煤锅炉实行“煤改气”,90个加油站油气回收设施安装到位,整治建筑工地25个,淘汰“黄标车”3000余辆,完成裸露地块覆绿94块,面积100万平方米,建立渣土车统一监管平台,对全县165台渣土车进行GPS定位,街道清扫率达100%,主干道机扫率达45%以上;完成农村散户卫生厕所改造5.8万座,粪便无害化处理率69.3%;治理畜禽栏舍面积62万平方米;黄材水库库区采矿区、金河水库重金属治理项目竣工验收,启动城乡54处1000人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编制;以垃圾分类减量为重点,净化道路2000多公里,清理垃圾池9645个。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89个,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3个,市级生态文明示范村297个。
力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行环保“一票否决”,一批落后产能企业和项目悉数退出。五年来,我县共取缔非法砂场77个,关闭小瓦窑58家,捣毁“两塑”生产线55条,水库投肥养鱼退出161座,关停非煤矿山73家,退出小砖厂16家,集中整治耐火材料企业34家,淘汰水泥立窑11座,退出畜禽养殖230户,推进“十小”企业整治,县域内煤矿、小纸厂全部关闭。深化环保司法联动,行政拘留16人,刑事拘留14人。
大数据的背后,是我县以民生为念,注重生态环保的责任和担当,更是宁乡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决心。城乡居民明显感觉到,山青了,水绿了,空气清朗了,宁乡的环境明显变好了。
今年,我县紧紧围绕“全域景区化”这一核心理念,以新型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加速实现景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全域景区”美丽蜕变。突出全域打造,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广度深度高度进军。为确保效果,我县下发《宁乡县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同时构建责任主体机制,完善考评奖惩机制,形成常态宣传机制。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涌现出了6个“宁乡故事”新型城镇和大屯营喻家坪、灰汤杏村等一大批各具特色、活力彰显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夏铎铺天马新村示范片获省委书记联点,双江口镇双江口社区等6个村(社区)入选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服务社会,维护秩序,保护经济,树起社会文明风
【镜头】 每逢周末,在县行政中心某部门上班的周先生,总会带着女儿来到县文体中心图书馆看书,这已经成为了他多年的一个习惯。之前的县图书馆在老城区,自从搬到了文体中心后,他来得更勤了。在文体中心的大体育场里,每天黄昏,会有数百名市民跑步健身或者打球。因此这里也成为了市民最愿意来的一个地方。
毫无疑问,县文体中心的建设,不但是政府为老百姓做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也是文明宁乡的一大标志之一。近年,宁乡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以民生为重,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致力于描绘“省会新区、山水洲城”的宏伟蓝图为重,规划项目亮点纷呈。
而曾几何时,宁乡的城市建设因为规划及管理的滞后,导致问题频发。问题的背后是规划缺位以及规划权威性、严肃性的失落。有鉴于此,2015年7月8日,宁乡县城新总规(2014年修订版)正式获市人民政府批复。这是全省首家规模突破双“70”指标的县城总体规划。该规划也因此被省规划专家委员会肯定为中部地区水平最高的县城总体规划,并获人民网、新华网推介,被誉为“树立了中部地区城乡规划的新标杆”。可以说,这个总规的批复,为宁乡县城市建设用地、工业项目用地需要提供了政策法律依据,为宁乡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但我县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在《总规》指导下,又高水平完成了县城绿地系统、科教文卫设施、道路定线、电力、环境卫生设施、县域综合交通体系等专项规划的编制成果。
为提升规划成果,我县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体系。建立涵盖宏观、中观、微观,近中远期相结合,生产、生活、生态、交通基础设施等各项城市功能配置合理,功能、形态、业态、生态统筹衔接的规划依据图系统。全面完成《宁乡县2050战略规划》编制,启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开展《宁乡县规划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有力引导城市规划发展和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多规融合”,继续推进专项规划的完善、整合和深化并纳入规划依据图统一管理,基本实现专项规划要素在空间布局上的整合和强制性内容的有效实施。加快都市区控规编制和审查力度,实现都市区范围内控规全覆盖,完成宁乡县控规一张图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一张图编制。以城市设计为抓手提升城市品质,突出自然、人文、历史特色,基本实现控规层面城市设计全覆盖;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不断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
2015年,为全面服务三大建设,我县还出台了《美丽乡村工作守则》,指导、督促县城规划区以外的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相继指导编制了灰汤、花明楼、沩山、龙田、资福、南田坪、大屯营、巷子口、坝塘等乡镇的规划,编制了偕乐桥镇竹田村、龙田镇石屋村、巷子口镇黄鹤村等200多个村庄规划。
有人说,规划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由此可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但城市更离不开管理,这直接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城市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居民的生活,也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形象。”这是县城管局局长丁新军常说的一句话。作为城市管理的职能部门,近年来,该局全力实行“最严城管”,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多方聚力向着精细化、长效化方向持续发展,城市管理向广度、深度、高度进军。
创立完善“大城管”调度考核机制,成为近年来宁乡在城市管理方面的一个亮点。2014年,我县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通过三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大城管、大参与”工作格局已经基本形成。3年来,借助大城管平台,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在新型城镇建设、文明创建、控违拆违及户外广告整治工作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协调解决问题480余起;针对城市管理乱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15次;通过加大对城市管理问题即时交办、限时督办的力度,共交办任务7360起,规定期限内完成7253起,完成率为98.54%。强化城管委考核力度,围绕文明创建工作达标、控违拆违工作达标、联合执法工作达标、门前三包工作达标的“四个达标”工程目标,不断修订完善考核办法,对城管委各职能部门重新分类,进行月考核、季度考核,并纳入全县新型城镇建设和爱卫考核。
如果说大城管机制是我县的一大亮点的话,创新举措打造百姓城管,则成为我县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另一大亮点。百姓城管的核心就是“人民城市人民管,人人都是城管员”,遵循这个理念,我县建立了宁乡县百姓城管志愿者协会,开展了巡查劝导活动,目前共有82个单位参与,发展会员共16102名;开发建设了百姓城管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数现已突破20万人。截至目前,共接到群众有效投诉24950件,已完成22228件,宣传发布城管工作动态524条。对于群众反映出来的问题,督促各责任单位当天交办,当天落实、当天解决、当天反馈,把城管工作置于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有力地促进了最严城管的强力推进。
城市管理重在一个管字。近年来,我县持续推进拆违攻坚战,全面整治脏乱地块,强化城区经营秩序,全面提质户外广告,加大扬尘整治力度,整治城区静态交通,加强绿化管养工作。连续三年的“最严城市管理”,让宁乡城市管理实现了美丽蝶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建好了管理好了,城市中的人们生活得怎么样?近年来,我县以保障民生为主线,切实加强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和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积极作为,主动担当,为市场经济运行有序保驾护航。加大了对“黑作坊”、无证餐饮店及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经营门店的整治,对46家疫苗使用、经营单位进行检查;现场验收43家药店、2家医疗器械经营户,抽检药品35批次。
针对农村集体聚餐管理滞后的现状,我县先后出台《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行动方案》、《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系列文件,举办农村厨师培训班31期,培训农村厨师1180人,基本建成县、乡镇、村、组四级食品安全管理网络,仅半年就接收农村集体聚餐信息7163起。
今年以来,我县加大了对无照经营、制假售假、商标侵权、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查处了一大批案件。针对5家民营医院违法广告进行约谈抽检农资产品11批次,成品油12批次,对不合格产品予以立案查处。查办“黑心棉”案、盗售毒狗案、无证生产乳香案、假冒“南方”水泥案、“力邦”涂料案等一批大要案件。对100多家失信企业进行公示,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违法成本,起到了市场震慑作用。
深化创建,管控结合,公平正义,奏响平安宁乡歌
【镜头】 2016年7月28日深晚,在县城某加油站上完夜班的顾菁菁,骑着自行车一个人穿行文殊巷内。巷子里,路灯明亮,照着顾菁菁回家的路。要在过去,顾菁菁怎么也不敢一个人走这样的夜路回家,但是现在的,骑行在这样灯光明亮的巷子里,她非常放心。
顾菁菁们能够感受到放心的背后,是我县大力推进平安宁乡建设的结果。近年来,我县以活动深化平安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先后开展了“平安宁乡,从我做起,一月一主题”活动,在县内媒体开设“平安在线”栏目,开通“平安宁乡”微信公众号,编印《平安手册》,举办“平安宁乡”征文比赛,开展“个十百千万”平安创建工程,启动“平安宁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平安单位、平安乡镇(街道)、村(社区)平安创建活动,推进红袖章集镇巡防、警民见面、矛盾月结等三项重点工作,这些措施的实行,促进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在城市治安秩序管理方面,我县积极推进集视频监控、街面巡防、社区防控、内保防控“四位一体”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网格化巡防,坚持“一网多格,一格多点”,确保无缝化。加强“天网工程”建设,在城区及乡镇集镇主要路口、场所新建视频监控点位数千个,一张覆盖全县城乡的治安天网就此形成。
针对近年比较突出的毒品、赌博、“两抢一盗”及黑恶势力犯罪等问题,我县实行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实行定期排查,查出和打击了一批违法犯罪人员,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分子。
同时,我县还积极创新和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成立乡镇驻所矛调中心,发挥“三调联动”作用,加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力度,发动基层力量参与矛盾化解。多管齐下,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使一批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政法工作的另一大职责,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我县积极推行政法单位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开展政法系统“一包双联”、“三联三访”、政法干警“百日大走访”等活动;选派资深法官“一对一”联系经开区、高新区,为园区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启动企业110报警追踪督办制。打击阻工闹事、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行为,有力地维护了项目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
多年来,我县建立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信访处置机制。针对重点上访老户,从法律引导、人文关怀、生活救助、公众评议等四个方面进行信访援助,引导上访人按照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同时,在电视台开设调解栏目,向社会公开调解过程,形成强大舆论场,力促信访问题解决。几年来,我县共接待上访群众2000余人次,解决各类信访问题1800余件。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如何促进公平正义,更是群主关注的焦点。为此,我县坚持执法监督常抓不懈。开展经常性的案件评查。每季度从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局抽取案件,开展集中评查活动,重点解决损害群众权益的突出问题。此外,严查基层贪腐和执法不公,开展收费、罚款、涉案财物专项执法检查,加强执法质量考评,严格落实执法纠错追责刚性机制。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为了楚沩大地的安宁,广大政法工作者付出了汗水,付出了艰辛,他们的付出,换来的是全县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社会秩序不断向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综治、维稳、信访等工作多次获评省市先进。县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院”荣誉称号,县检察院反渎工作经验全国推广,县公安局四项工作荣获全国优秀,信访援助工作在中央政法委《长安》杂志作典型推介。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