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县域发展的坚强保障 ——宁乡县五年组织工作回眸

编辑:陶湘 2016-08-16 11:47:10
—分享—

  □龚再蓉 刘蜜

  在全市组织工作实绩考核中3次名列第一,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先后推介我县组织工作经验做法100余次,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改革、“5127”人才引进、“为官不为”整治、干部教育培训“四五”工程、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村务监督管理模式等10多项经验做法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等主要领导的批示和肯定,县委组织部获评全国组织系统“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先进集体……近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组织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我县组织工作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来谋划,坚持务实高效、特点鲜明来创新,坚持走在前列、打造品牌来推进,不断提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有力的人才支撑。

  以打造“狮子型”团队和干部为重点,锤炼了一支“有激情、有定力、有办法、有格调”的好队伍

  镜头一:“今年3月以来,宁乡县委坚持‘公平公正、谈心谈话、严督实导、抓早处小’四措并举,当选的231名乡镇党委委员中,满票当选的达180名,占77.9%,党委委员全部全票当选的乡镇共有8个,其余均高票当选。数据表明,这是宁乡历次换届选举中满票率最多、高票率最高的一次选举。”5月4日,《湖南日报》以《宁乡县:乡镇党委换届风清气正》为题,对我县乡镇党委换届工作进行报道。该报道,很快被广泛转发。

  五年来,我县坚持围绕发展配班子、立足事业用干部、完善机制促有为,有效破解了系列重点难点问题,班子队伍潜能活力深度激发,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全面形成。如下三个方面的展示,好评如潮。

  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全面增强。成立县绩效办,科学设计考核指标,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五年来共评选表彰“四好”、“五好”领导班子253个、绩效考核先进单位90个,优秀领导干部1845人次,“想为、敢为、勤为、善为”的氛围不断浓厚。建立领导班子结构模块分析表,以乡镇换届为契机,科学选优配强科级领导班子,严肃换届纪律做法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新华社》重点报道。在今年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中,坚持“公”字当头配班子用干部的做法得到《湖南日报》、湖南新闻联播和《长沙晚报》等媒体推介。后备力量培养选拔有效加强,在全县公选正副科级后备干部200名,公选15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10名乡镇长助理,采取组织推荐和竞争性选拔相结合的方式遴选青干班学员108名。同时,推进宁乡经开区和政法、财政等单位二级单位科级职位竞争上岗,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升。

  干部队伍活力、动力有效激发。成功创建分类提名、量化提名、差额提名和阳光提名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工作新模式,工作经验获到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中组部《组工通讯》等广泛推介,得到李源潮同志的批示和肯定。按照“有激情、有定力、有办法、有格调”的标准,在全县培育和评选表彰一批“狮子型”团队和干部,提拔重用25名“狮子型”干部到副科级岗位上,10名“狮子型”干部由副科级岗位提拔到正科级岗位,激发了广大干部担当负责、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的精神,做法得到《光明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重点报道。积极推进与干部交心谈心常态化、全覆盖,切实为担当者解压、为改革者撑腰、为创新者鼓劲,做法在全市推广。实行“三评四查五找”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先后甄别考察干部448名,诫勉谈话95名,免职31名,做法得到《组织人事报》等推介。鼓励退出现职的领导干部主动作为,253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在11类岗位中选岗履职,成为助推县域发展的生力军,被《长沙晚报》头版头条报道。创新开展“一推双比三类人员”,从大学生村官中择优选聘24名事业编制人员,从村(社区)主职中选任5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有为有位”导向深入人心。

  干部工作规范性、科学性全面提升。出台10多个规范选任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建立了干部实绩档案和全县近万名干部的个人档案资料电子信息系统。扎实推进“三超两乱”治理,消化超编制领导职数125个、非领导职数350个、超范围分设党政职务28个,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1396人,核减临聘人员773人,清理“吃空饷”对象128名并追回全部空饷资金269.92万元。对全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作风建设明查暗访,开展乡镇干部“走读”和上下班纪律专项督查,共查处“为官不为”问题140个、“走读”干部12名,通报违反上下班纪律问题77例。加强干部监督,全面实行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对群众反映较大的167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对30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31名在年度考核中定格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科级领导干部进行组织处理。

  以实施基层党建“361”工程为动力,形成了“以党建工作比忠诚、分优劣、定奖惩”的好局面

  镜头二:2015年4月21日,我县举行基层党建工作大会,对1461份问题清单进行集中交办。此前,县委先后组织65个专题核查调研组,现场为2990个基层党组织逐一把脉“体检”,最终梳理确定全县各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6125个具体问题。这些问题,以1461份问题清单具体反馈到各基层党组织。

  五年来,我县坚持“党建为纲,纲举才能目张”的理念,深入实施基层党建“361”工程,推进扎实、作风平实、步子坚实,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如下四个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集中教育工作的成效更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实施基层党建“双先”工程,开展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和晋位升级,组织评选“十佳”党组织书记,深化结对共建工作,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涌现了大量先进典型。其中,金洲镇关山村党总支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历经铺乡党委、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等一大批基层党组织受到省市表彰,“红旗”党组织创评等经验得到《党建文汇》等专题推介。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了一大批热点难点问题,经验做法35次得到中央活动办及人民日报推介。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针对常委班子85条、常委个人71条意见及建议,立行立改、动真碰硬,建立土地管理、政府投资等27项制度,工作得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的高度肯定。今年以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县党员中深入开展,成效逐步显现。

  党建责任落实的措施更硬。首开全市先河,实行年初全面体检和签订责任状、半年全面督查核实、定期座谈讲评推进、年底综合考核问责“四位一体”的过硬举措,落细落小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定31类党建工作者和党员以及12类党组织分类责任清单,使每一个党组织和党员知道要干什么、什么时候干、如何干好。向全县基层党组织集中交办的6125个问题,已有6083个得到解决,被《人民日报》、《湘组研究》重点推介。打好“交流观摩、分类座谈、集中讲评”“组合拳”,形成了常抓常新的工作态势。扎实开展“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对排名靠后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诫勉谈话、评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直至免职降职,“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在基层彰显。

  基层投入保障的力度更大。党建经费实现倍增,2015年村(社区)按照每个党员每年300元的标准、“两新”组织按照每个党员每年200元的标准安排党建经费,是2011年的10倍。党建力量实现倍增,29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党建办,每个乡镇(街道)配备2-3名组织干事,全县2015年专职党务工作者总量为2011年的4倍,并分类举办34期专题培训班对2000多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进行轮训。党建阵地投入倍增,省市重点支持98个村(社区)新建或改扩建活动场所;2015年,创新建设模式,由县城投集团从国开行贷款投入9520万元,统一建设了51个集医疗养老服务、便民服务和文化活动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村级党建文化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被《湖南日报》头版报道,并得到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袁纯清的高度肯定。

  抓基层强基础的效果更佳。突出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调整19名不合格党组织书记、查处61名村(社区)干部,涌现出一批“公、廉、强、勤”的好书记。在农村大力推行“党小组+”工作模式,在机关深化“三定三同三提高”结对共建、精准扶贫等工作,在“两新”组织深入开展“五联五促”等活动,打造了一批省内外知名的党建工作品牌。大成桥镇鹊山村党支部创造的土地经营模式得到国务院副总理批示肯定,精准扶贫的“黄鹤模式”和“沩山模式”被《长沙晚报》专题推介,精量重工、楚天科技成为全省“两新”党建的知名品牌。认真开展党员“积分评星”、在职党员社区报到服务等活动,按照“三定四抓五环节”模式稳妥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做法得到省市肯定。将离任村主职困难补助标准从每月60元提高至每月150元以上,树立了重视基层、关心基层的良好导向。建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三定三抓三保障”机制,制定村干部用钱用权微小权力清单,在村级实行“零白条、零接待、零承揽工程”,得到了中组部《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通报》的推介。

  以人才工作“三个转型”为核心,探索了一条创新推进人才强县工作的新路子

  镜头三:2013年5月8日,我县举行干部素质提升“四五”工程启动仪式,吹响新一轮人才强县战略的号角。启动仪式结束后,“清华·宁乡大讲堂”正式开讲。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银杰以《中国宏观经济和政策解读》为题,现场为1200多人作了一堂精彩讲座。

  五年来,我县强力推进人才工作由注重引进向注重开发、注重机关引才向注重企业和基层引才、注重引才向注重引智转型,共计引进各类人才7000余名,培训干部人才3万余人次,县域发展的智力支撑作用不断凸显。如下三个方面的特色,十分明显。

  引才机制不断完善。实施“5127”高素质人才引进工程,成功引进海内外博士、硕士等高素质人才934名,引进各类亟需的专业型人才726名,多次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组织人事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在全国县级层次率先成立人才工作局,大力实施“四千”人才计划,为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2000名,普工技工近万名,为基层引进教育和医卫人才2014名。实施“六个一批”引才育才计划,为县域发展提供了智力源泉。

  育才举措成为亮点。深入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四五”工程,近三年县财政共投入经费2000多万元,带动投入近1亿元,累计培训干部人才近3万余人次,《光明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对此进行追踪报道。出台并实施专门办法,推进乡镇与县直部门单位之间优秀年轻干部的交流实践锻炼,锻炼各类干部人才146名。定期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比武,评选和奖励职业技术能手,组织开展创新创业优秀人才评比活动,百万重奖优秀人才,有效激发了人才干事创业的潜能与活力。

  智力支撑作用突出。扎实推进产学研合作,全县共建立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创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5家。积极落实科技特派员工作,培训农民2.3万余人次,推广新技术新产品569项,申请发明专利426项。建立人才实践锻炼基地,组织高素质人才完成科研课题102项,人才资源的潜在优势逐步转化为县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有7名人才走上副县级岗位(县内1名),12名人才成为乡镇和县直单位党政“一把手”,44名人才担任副科级领导干部,还有一大批青年人才被单位推荐为后备干部。

  以“六无”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树立了部门“清廉、公正、敬业、进取”的好形象

  镜头四:2012年8月29日,中组部召开视频会议,?总结全国组织系统“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会上,宁乡县委组织部获评“全国组织系统先进集体”,获全国表彰。

  五年来,我县坚持把转作风和提素质结合起来,着力把组织部门打造成为基层党建的“指挥部”、改革创新的“推进部”、干部优劣的“考评部”、各类人才的“聚合部”、党员干部的“教育部”,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广受好评。如下三个方面的成果,备受称赞。

  能力素质全面提升。结合干部素质提升“四五”工程,分批选派组工干部到清华、浙大等高校深造,每年对组工干部进行轮训,共培训组工干部1000余人次。积极推行“六联六促”组织工作联系点制度,组工干部担当精神、规矩意识、履职本领进一步增强。大力开展“清廉、公正、敬业、进取”的组工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做优做能队伍·六抓六促争先锋”活动,组工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与激情全面迸发。结合乡镇党委换届工作,调优配强乡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全面推行组织委员专职专岗,组工干部能力素质不断提升。

  管理服务切实规范。深入开展以“程序规范无乱为、文稿出手无差错、联系对接无缝隙、处突应变无延误、形象状态无不佳、创新争优无止境”为主要内容的“六无”规范化建设,建立组工干部形象监督员制度,大力推进县委组织部机关文明办公和精细化管理,定期对部机关工作进行讲评,推动组织工作顺畅高效运转。

  组工品牌不断彰显。《宁乡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等多个调研报告,获市组织工作调研课题优秀成果奖。“狮子型”干部评选、乡镇党委换届、基层党建问题清单交办、党组织结对共建、与干部谈心谈话等得到了《人民日报》等权威刊物推介和省市领导高度肯定。县委组织部被评为全国组织系统“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先进集体,干部档案室连续保持中组织部颁发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一级单位称号。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