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是抓好工作的根本。制度就是规程,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团队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每一项制度都是从制订到执行,再到检验完善的动态过程。而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更需要不断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制度如渠,行为如水。渠道怎么设,水就怎么流。有则小故事生动的说明了制度建设重要性。在一个僧多粥少的庙里,人们发现掌勺和尚分粥有多有少,因人而异,很不公平,于是掌勺和尚改由大家推选。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制度”也行不通,因为谁都有私心,大家推选的掌勺和尚其实也亲疏有别,难以公平。经商量,决定轮流掌勺,一人分一顿,情况虽一时有所好转,但时间一长,发现问题更多,因为个别和尚不仅分亲疏贵贱,轮到自己时还又吃又藏。经过反复讨论,大家决定在轮流掌勺的基础上再加上一条“制度”:分粥者必须最后拿剩下的那一份。这样,问题最终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制度建设的至关重要性。而作为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机关,加强制度建设更为关键。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提升三种认识
1、规范管理的需要。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政府工作要顺应经济社会形态结构多元化的变化,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不能简单靠道德自觉来约束,而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制度建设来支撑。
2、转变作风的需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制度建设发力,切实解决干部作风存在的“不规范、不科学、不公平、不落实”问题,使权力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浓厚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3、加快发展的需要。制度是保障、是约束、更是动力。有人将制度形象的比喻成马路上的红绿灯、双黄线和指示牌。当有了这些“制度”,当好一个司机不是更难了,而是更容易了,因为只要循章驾驶,发生车祸的概率大大减少,行驶的效率大幅提高。同样,如在项目建设中,凡不按制度实施的项目表面上是快,实际上是慢,一旦出现状况根本就推不动,甚至要推倒重来,而按制度推进的项目心里有底气,往往能做到一往无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因此,只有坚持依法行政,靠制度管理,依机制运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才能取得更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把握三个关键
1、注重实效。制度建设水平决定地方发展水平。制度是人制订的,目的是管人,关键是管用。小平同志讲“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地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建设的生命力体现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制订的制度内容空洞、程序模糊、要求笼统,就会使制度成为表面文章,演变为“花架子”。因此,只有着眼全局,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体系建设,提高制度建设的程序性和操作性,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明确该干什么,禁止干什么,才能有效实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强化执行。制度的功能即在于用集体行动规范约束与控制个体行为,消解人性弱点,克服客观环境不利影响。“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习近平同志指出,各项制度制订了,就要立说立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然而,在一些制度执行中,生人与熟人、内部与外部有差别,初始阶段与常态化以后、忙时与闲时、上级检查与未检查时有差别,存在人为干预,有选择性和随意性等,直接影响制度执行的公平与效力。因此,只有健全制度执行第三方监督机制,分解制度执行责任,将行政问责落实到行政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动真碰硬实行双向责任追究,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一个标准,一视同仁,坚决维护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着力体现制度“刚性”,防止制度变“软”、变“味”,才能真正使制度成为硬约束与自觉行动。同时,制度的功能在于是约束人的行为,其本身也必须体现“人情化”。如何克服制度本身缺陷,随机应变,使被处罚者欣然接受,心甘情愿,要求管理者能够艺术的掌握有“度”变通,做好“严法”和“柔情”结合文章。
3、赢在创新。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好的制度,肯定经过严谨周详的论证,考虑到了组织成员以及组织关联成员方方面面的利益,并有部分人反对,有部分人赞成。一项都赞成或都反对的制度是肯定不能出台的。政府制度小到机关机关出勤制度,大到国土、财政、审计以及人事制度等等,每一项制度的出台都涉及群众利益,面向大众群体。因此,只有立足于当时、当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相配套,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才能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三、探索三种办法
1、培植制度建设的文化土壤。文化是皮,制度是毛。好的制度往往是一种文化习俗、习惯积淀而成。商鞅变法南门立木的故事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徙木立信,取信于民,目的是为推行变法做思想铺垫。同样,加强制度建设的文化培植,能使制度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编织制度建设的系统网络。一要全面梳理亮晒权力清单。围绕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清理职权“底数”和“依据”,编制职权目录,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以网格化方式实行一项权力就建立一项制度。二要突出权力风险点的制度建设。重点对资金分配、项目决定、政府采购,以及行政许可权、审批权、处罚权等权力比较集中的关键部位健全制度体系建设。
3、强化制度建设的绩效考评。对于制度本身的效用发挥,要定期回头看,科学评估制度建设的功能与水平。不片面追求制度的数量和形式,注重制度的质量和效用。对行之有效的制度必需坚决加以坚持利用。对于过时制度要即行废止,情势变迁的要即时修改。 (作者系灰汤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作者: □孙勇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