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把握方针目标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于其“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目标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质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内涵是要全面理解生态伦理、完善的生态制度、创新发达的生态经济、适度的生态人居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多层次多领域,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根本变革,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宁乡具备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条件和基础
一是生态环境建设示范性作用得到彰显。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生态产业、生态人居以及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得到明显进步。二是生态环境基础建设性工作得到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多层次的阶段成果。美丽的关山城乡一体化己见雏形,沸腾的灰汤温泉开发利用全国瞩目,花明楼的景观环境震撼世人,沩山风景区的巨资打造使其秀丽迷人,全县各乡村集镇已是一派生机映然,城区以人为本的林荫大道和亲绿广场已是春花秋月,四江环境治理、城市污染污水处理设施也日益完善。三是生态环境建设理念性氛围已经形成。生态环境建设已经融入宁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生态文化得到培育、节能环保意识得到提升,群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为宁乡建设成生态之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生态文明内涵把握上,宁乡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注重了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完善;在实现途径上,更加理性地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着生态环保的新道路;在目标指向上,坚持解决了一些影响可持续发展和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在推动方式上,坚持着力先试先行、以典型引路,以考核问责,以生态环境论英雄。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要做好的工作
(一)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
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倡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建设理念”,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构建以政府为主体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行业为主体推动生产方式转变、以公众为主体推动生活方式转变。一方面要揭示当前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环境综合治理任务依然艰巨;农村生态经济尚未形成强势;农村清洁能源还未全面推广使用;一些措施缺乏过硬的制度保障;农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另一方面,要广泛传播生态知识、法律知识,帮助公民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优化国土开发空间格局。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国土、规划、环保、水务、林业、旅游、景区和各大开发园区要联合行动,明确自然保护区是禁止开发区域的主体,重点生态功能区是限制开发区域,并以此为原则严格项目准入。按照“尊重自然、保护第一;坚持法治、公开透明;创新机制,有效监管;分类处理、加快完善”的基本思路,鼓励公众参与,增强保护动力,促使各类挤占和影响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开发建设活动得到有效防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有效保护。
(三)做好生态环境监管设计。
要制定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把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环境建设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制度和问责措施,纳入对各乡镇党委政府、各行业部门的绩效考核,努力形成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要把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视同如纳税贡献的同等位置对待,加强企业发展的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准入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要花大气力搞好“引黄入玉”工作,把他作为长效解决宁乡以及从黄材至宁乡70万人饮水安全工程来抓,确保源头水清水活水净。集中力量优先解决有机污染物等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深化“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扎实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开展经常性监督专项行动,大力整治城镇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和污泥违法处置问题,进一步开展四江八岸的重点河流区域污染防治集中督查,坚持源头治理。
(五)健全生态发展环境体系。
要启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与此同时要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通过生态环境的保护者、提供者和受益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维护。要实施区域生态补偿。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是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的主体功能是发展经济,要把保护区域和开发区按各自的环保目标同等对待,纳入奖励范围。推行流域生态补偿。要通过下游地区的补偿或者补贴,帮助、保护上游生态。
(六)融合五位一体同步建设。
以生态以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能推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建立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其环境“政治生态体系”,使“政治体系”与“社会内部环境”和“社会外部环境”之间关系协调。以生态文明建设丰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理念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载体作用。以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归根到底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和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七)积极构建自然生态经济。
要摒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使经济发展活动控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开发建设活动的约束条件,控制人为活动的不利影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袁立中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