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陈 艳:漫漫探索路,步步皆值得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醉 2025-08-15 23:28:05
—分享—

陈艳与学生共同开展课间活动。

编者按

2025年,宁乡市教育局以“作风转变年、质量提升年、争资突破年”为发展主轴,秉持“堂堂正正当老师,健健康康育人才”的育人初心,实施“人人学心理、人人爱运动、人人当志愿、人人能监督”的工作举措,着力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持续擦亮“宁乡人会读书”教育品牌。宁乡市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报道,带您走近校园一线,聆听课堂内外的教育脉动。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朱中明

教育路上,困难与挑战如影随形。面对层出不穷的教育难题,流沙河镇中心小学教师陈艳,没有选择抱怨或逃避。从教十五年,从初登讲台的青涩教师,到肩挑重担的教学副校长,她始终将一个个教育场景视为探索契机。她善于从自身遇到的教育案例中抽丝剥茧,不断探索教育的真谛,发现规律,创新模式,将宝贵的经验转化为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力量。

田野间的英语课堂

2016年深秋,山风微寒。当得知群山环抱的山林小学急需英语老师,孩子们基础薄弱、学习困难时,陈艳主动跟学校提出,接下每周去山林小学走教英语的任务。从此,她的摩托车便驶上了那条蜿蜒十八弯的山路,风雨无阻。

面对近乎“教学荒原”的困境,陈艳的目光落向了窗外的田野与溪流。在田间,她拿起金黄的稻穗,直观展示着“单数”与“复数”的秘密。在溪边,她找些光滑的石头,用粉笔在上面写音标。她还把村里老人常说的农谚,想办法编成简单的英文儿歌,带着孩子们一遍遍唱。

陈艳那辆摩托车的筐子里,总是塞得满满的。里面有她自己做的单词卡片,有她用彩带绑好的旧课本,还有一样少不了——几根棒棒糖。每次翻山越岭到了学校,给孩子们分糖,就是她最实在的鼓励。

2018年,她锲而不舍申报的长沙市农村名师工作站终获落地,为乡村孩子叩开了与城市教育同频共振的大门。依托工作站资源深耕教学后,她主动架起教育共享的桥梁,将优质课堂送到镇内的大田方小学、赤塅小学,让先进教育模式与理念惠及更多学校。

家访之后的心育摸索

陈艳深知,教育远不止于知识的灌输,心灵的沃土更需要爱的滋养。2022年深秋,一次家访让她的教育之路转向更深的维度。推开虚掩的门,她看到那个平时在学校总用拳头说话的男孩小华正蜷缩在床上发着高烧。俯身为他掖好被角的瞬间,男孩滚烫的手突然紧紧攥住了她的衣角,声音微弱却清晰:“老师,我再不让您操心了。”那一刻,陈艳猛然读懂了他所有暴躁与叛逆的表象下,深藏着的其实是厚重如铠甲的孤独。

她为这个“独特星辰”悄然调整了焦距,专注地捕捉那些曾被忽略的微光:校服虽凌乱,里面的衣领却洗得格外洁白;与同学争执后,他默默弯腰拾起对方掉落的橡皮;哪怕只是安静地听完一节课,黑板旁的小红花记录本上便会郑重添上一笔。当小华的母亲在校门口眼神闪躲、以为自己的孩子又“闯祸了”时,陈艳递上的却是一份特殊的课堂记录,上面画满了笑脸,小华母亲的眼眶瞬间红了。

小华的蜕变如投入心湖的石子,在陈艳心中激起持久的涟漪。她敏锐地意识到,乡村孩子的心灵成长同样需要专业护航。身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组长,她迅速将个体经验转化为系统行动。她组织专业培训、举办案例分享会,提升全体教师识别与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在省级课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中,她作为核心成员贡献智慧;她更将实践与思考凝结于著作《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字里行间。从捕捉一个孩子衣角颤抖的瞬间,到构建守护全校学生心灵健康的专业网络,陈艳用爱的显微镜,探索着心育的广袤天地。

悄然改变的课堂生态

2024年,陈艳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升华,她牵头构建的“六环心育”课堂模式,以“五步学习法”(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探究)为基础,贯穿“三查”(课前查导学案、课中查状态、课后查巩固)保障学习效果,通过六个核心环节(学前反馈、目标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当堂反馈)组织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自然、灵动地融入每一门学科的肌理之中。这不仅是课程结构的创新,更是育人视角的变革。

在流沙河镇中心小学的课堂里,教育的风景焕然一新:数学课上,孩子们在计算完自家稻田面积后,老师会引导他们写下感恩日记,冰冷的数字逻辑与温暖的情感表达在此刻相得益彰;体育课的团体跳绳环节,偶然失误的孩子会用积极的词汇大声描述当下的感受,运动的活力与情绪的疏导,在此刻交织成生命成长的双螺旋。

“六环心育”如春风化雨,悄然改变着课堂生态。枯燥的知识点因情感的浸润变得可亲,抽象的学科要求因心灵的参与而有了温度。这项源于乡村教育实践的创新成果,不仅让学校荣膺“宁乡市课改示范学校”称号,其核心论文《育人育心:“六环心育”模式引领农村小学课改新探索》荣获市级特等奖,相关经验更登上“科教新报”,并通过“学习强国”“新湖南”等平台推广。

“教师工作看似平实,其实每天都会面对许多变量,孩子们内心的活动是悄无声息的,需要及时发现与摸索,这条路其实并不容易,但我觉得每一步都值得。”回望来路,陈艳深情地说。正是这份“每一步都值得”的信念,让她始终保持着热情,让自己在教育路上变得好一点,再好一点。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醉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