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谢苗苗:以法为剑护家宁 以情为桥暖人心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醉 2025-08-04 15:22:24
—分享—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段华良 范婷 实习生 陈瑾逸

近日,由省妇联、省司法厅指导,长沙市政府主办,长沙市妇联、长沙市司法局、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联合承办的2025年长沙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大比武”,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等环节,一批优秀的调解员脱颖而出。宁乡市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宁乡市人民法院一级法官、宁乡市人民法院灰汤人民法庭庭长谢苗苗荣获二等奖。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她深耕家事调解领域多年的坚守——用法律的刚性筑牢公平底线,以人性的温度化解家庭坚冰,在“法”与“情”的交织中,守护着千家万户的灯火温情。

调解台上的解忧人:

让法理与情理同频共振

婚姻家庭纠纷的调解现场,往往是法理与情理的角力场。谢苗苗的过人之处,在于她总能找到二者的平衡点。

“你对父母分开有什么想法和顾虑,生活上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告诉我们……”在调解一起同居关系纠纷时,由于双方之间对于财产分割、小孩抚养权的争议较大,矛盾较为激烈。

“现在正是小智(化名)成长关键时期,如果处理不好抚养权、探望权的问题将会对他成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谢苗苗考虑,为了了解小智的内心想法与倾向,法庭邀请了家事调查员进行心理疏导沟通,让小智在舒适安全的氛围里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沟通疏导,小智逐渐消除了紧张情绪,终于敞开心扉与调查员沟通,在沟通中小智也表明了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想跟爸爸在一起。”

小智的想法了解了,但当事人双方的矛盾依旧尖锐,为缓解双方的矛盾,随后法庭也邀请双方当事人来到情感宣泄室。

“很多时候情感宣泄室就是一个情绪垃圾桶,当事人在这里把苦水倒尽了,有时候就释然了。”谢苗苗介绍,多数时候她都是充当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让当事人将委屈说够,将情绪发泄出来,消除了“内心对抗”,做起调解工作来也更能对症下药。

面对一起涉及三代人房产继承的复杂案件,谢苗苗既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篇条款厘清产权边界,又以“祖辈遗产应成亲情纽带而非裂痕”的共情话语软化对立情绪,最终让剑拔弩张的当事人握手言和。

“法律是底线,情感是底色。调解不是‘断对错’,而是‘找归途’——让跑偏的家庭关系重回正轨。”谢苗苗的调解像精准的外科手术,既切除矛盾病灶,又保留家庭情感的肌理。这种“刚柔并济”的调解智慧,源于她对“家”的深刻理解。

法庭里的“创新者”:

用机制破解家事难题

灰汤法庭辖区三镇,家事案件占比超六成,其中不乏积怨数十年的“骨头案”。“靠单打独斗不行,得织一张‘温情法网’。”谢苗苗带领团队创新的“三三制”工作模式,正是这张网的核心骨架。

“三联动”机制让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在处理一起跨越20年的房屋共有权纠纷时,谢苗苗联合村干部提前摸清当事人“认乡情不认法条”的特点,启动“法庭说法、村委谈情、政府讲理”的联动方案。当村委干部说起“小时候一起爬树掏鸟窝”的往事,当政府工作人员算出“打官司比调解多花三倍时间”的账单,冰封的亲情终被融化。“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进了门,就得念着情分。”这是谢苗苗在调解中常说的话。

以“宁好工作室”为支点,谢苗苗撬动了家事调解的“温情杠杆”。情感宣泄室里,摔碎的抱枕带走怨气;心理咨询室中,专业的疏导抚平伤痕。在一起抚养权纠纷中,她让孩子在沙盘游戏里自然流露真实意愿,又引导父母在宣泄室说出“怕孩子受委屈”的共同心声。最终达成调解时,父亲红着眼眶说:“谢法官让我们明白,争抚养权不是输赢,而是怎么对孩子最好。”这种“先解心结,再断是非”的思路,让司法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

近年来,宁乡市妇联聚焦婚姻家庭矛盾化解难点,构建了“联动化”治理格局。由宁乡市妇联牵头,司法、民政、公安、法院、卫健、教育等多部门参与,成立多部门协作的婚调委,形成了一套高效的协同工作机制。谢苗苗作为法院系统的代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其他部门共同为婚姻家庭纠纷的解决出谋划策。比如在处理涉及家暴的婚姻家庭纠纷时,公安部门负责处理涉暴急险,谢苗苗则从法律角度为受害者提供保护和支持,宁乡市妇联则提供心理疏导和救助服务,各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为受害者撑起了一把全方位的“保护伞”。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健康,社会才能强健。”谢苗苗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她的推动下,灰汤法庭的“三三制”模式已成为基层家事治理的范本:联动机制让部门“攥指成拳”,温情调解让矛盾“化于无形”,普法预防让纠纷“止于未发”。近年来,辖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32%,涉家事案件信访量下降40%,一张张“全家福”式的调解现场照片,见证着她的努力。

普法路上的“点灯人”:

让法律照亮寻常巷陌

普法宣传是预防婚姻家庭纠纷的重要手段。

“法律条文是冷的,但讲法的人可以是热的。”谢苗苗积极参与各项普法宣传活动,用自己的行动让法律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在今年三月桃花盛开时节,谢苗苗与妇联、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一起,在桃花谷开展了主题为“典”亮权益、伴“她”同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篇司法解释(二)专题普法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她热情地向过往的村民发放宣传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家庭的法律知识,耐心解答村民们提出的各种法律问题。有的村民询问离婚时财产如何分割,有的关心子女抚养权的确定标准,谢苗苗都一一详细解答。她的讲解不仅让村民们学到了实用的法律知识,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最好的调解是预防,让大家懂法,就不会走歪路、办傻事。”谢苗苗表示,家是最小单元格,是人民群众幸福的源头与归属。除了参加线下的普法活动,谢苗苗还积极探索线上普法的新方式。她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制作发布婚姻家庭法律知识的短视频和文章。这些内容以生动有趣的案例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知识,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好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普法方式,谢苗苗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婚姻家庭法律知识,增强了大家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从源头上减少了婚姻家庭纠纷的发生。“谢法官讲法,就像拉家常,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村民表示。

近年来,宁乡市妇联通过创新“一站式”调处模式,让当事人在婚调委或基层工作站就能实现矛盾接收、分流转办、联合调处“一窗办理”,大大提高了纠纷解决的效率,减少了当事人的奔波之苦。谢苗苗积极参与到这种调处模式中,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投身融入综治大格局,与妇联的工作形成了有效衔接。对于一些来到综治中心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谢苗苗进行调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既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又缓解了司法压力。

万家灯火的“守护者”:

初心如磐向未来

“下一步,灰汤法庭将继续传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乡土民情,运行三三制工作模式,围绕婚调、诉调工作,联合市妇联、司法所、派出所、村委等部门一起,以宁好工作室为依托,着力调解、化解婚姻家庭矛盾,创新基层家事治理、完善家事配套机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维护家庭关系文明和谐,助力乡风文明建设。”谢苗苗表示,将继续以“宁好工作室”为核心,不断完善家事审判配套机制。她计划进一步加强与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专家的合作,为矛盾激化人群和监护人失职家庭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服务。对于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当事人,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对于监护人失职的家庭,加大家庭教育指导的力度,发出更多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令,让孩子们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加强与公安、民政、教育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对婚姻家庭纠纷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理。与民政部门合作,在婚姻登记环节加强对新婚夫妇的法律宣传和辅导,提高他们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感;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展针对青少年的婚姻家庭观念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庭观。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一个家庭都和谐美满,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稳定繁荣。”谢苗苗表示,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她坚信,只要用心去倾听当事人的诉求,用爱去化解矛盾,用法去维护公平正义,就能为更多的家庭带来和谐与幸福。

从法庭到田间,从调解桌到普法台,谢苗苗以法为剑、以情为桥,在家长里短中守护公平正义,在柴米油盐中传递司法温情。她说:“每个家庭的灯火都亮着,我们的社会就暖着。这,就是我坚守的意义。”这份坚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千万家庭的幸福之路,也温暖着基层治理的烟火人间。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醉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