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河里青铜博物馆。
象纹大铜铙。
四羊方尊。
□李乔生
宁乡市地方志学会微信公众号推送《宁乡市出土国宝文物》系列文章(以下简称《国宝系列》),每篇我都在第一时间认真读完。或许曾在文物战线工作的缘故,对文物类文章有特殊兴趣。文章中涉及的文物,我都非常熟悉,读来亲切。主力作者周知军我也熟知,很有才情,不仅教学研究有一套,而且能书擅画,是个舞文弄墨的高手。每篇都写得洋洋洒洒、引人入胜。所以当宁乡市地方志学会理事长杨长生要我写点读后感时,我没有谦虚,欣然应允。
杨长生是个有心人,对宁乡青铜文物情有独钟。1990年代,他供职于宁乡报社时,就参与策划了《宁乡青铜器之谜》系列报道,引起了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关注。退休后,他对文化研究和推广更具热情。由他组织的地方志学会,在市有关部门支持下成立后,马上就在学会公众号上推出《宁乡市出土国宝文物》系列文章。
这组文章共五篇。分别为《四羊方尊千锤百炼回娘家》《人面方鼎千回百转好还乡》《象纹铜铙百啭千声出月山》《巨型“瓿王”千淘万漉出沩江》《回望师古寨那悠扬的乐声》。从今年8月9日推出第一篇,至10月14日推出第五篇,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有近5万的阅读量,留言评论400余条。尤其吸引了不少年轻网民的关注,十分难得。一个创办不久的公众号,能有如此高的关注度,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文章本身具有的吸引力。原来一直深藏博物馆的“国宝”,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成为“网红”。
宁乡市地方志学会以挖掘与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脚踏实地地用自己的力量潜心宣扬宁乡的人文,推出《国宝系列》就是一次有益而成功的探索。
这组文章之所引人入胜,有以下几个特点:
文字很接地气。文物讲述故事,故事围绕文物。四羊方尊、人面纹鼎、象纹铜铙、巨型铜瓿、编铙都是非常神奇神秘、高大上的“国宝”。“国宝”要成为“网红”,跻身“热搜”,不容易。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先生单单看一个铜瓿,可以看几个小时,这是学者的眼光,专家的眼光。大众的眼光恐怕不在于此,他们更多的想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与历史对话,鲜活的解读、挖掘那些尘封的记忆,拉近“宝贝”与今天的距离。只有这样,才会吸引更多感兴趣的人。《国宝系列》文章,每一篇都没有用深奥的道理、晦涩的语言来解读,即使介绍文物在当时的用途,也是用简洁、通俗、流畅的文字,娓娓道来。让人一看就懂,一看就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资料翔实真实。作者们非常用心,据了解,周知军老师为了象铙、铜瓿和人面纹鼎的具体出土时间、地点、发现发掘场景、流传过程,多次驱车到月山张建新家、黄材曾家期家,采访当事人,掌握第一手确切的资料,还到炭河里博物馆详细地调查文物流传经过;宁乡市地方志学会团队几次深入老粮仓集镇、师古寨、长田村进行采访调查,还动用了无人机进行航拍。这是令人钦佩的,也是方志爱好者应该有的模样。实际上,网络上有成千上万条关于上述文物的相关信息,不过大都是你抄我、我抄你,鱼龙混杂。他们通过实地调查,不但掌握了原始信息,还挖掘了一些新的信息。比如张建新的证书、曾家期的奖状、铜瓿曾在派出所的禁闭室留宿过的证言、搬运编铙下山的张福明,还有他家的那只“神奇的狗狗”等,这些原汁原味、一直被尘封的细节融入到《国宝系列》,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是必然的事情。
时机把握精准。7月底,宁乡市委书记张作林亲自为旅游代言,邀请游客“把周末交给宁乡,把假期交给宁乡”,(到黄材)“看国宝演艺”。7月16日,为提振宁乡文旅,炭河里遗址管理处审时度势,强力推出“国宝回家”“首届青铜文化艺术节”“第四届我是小小讲解员招募”等系列活动,率先掀起了宁乡文旅的新一轮高潮。管理处通过主动争取,从省、长沙市博物馆借展人面纹鼎、象纹大铜铙,数字化展示四羊方尊,与一直保存在宁乡的巨型铜瓿完美“汇合”,实现了湖南“四大天王”的青铜重器首次集体亮相。这些组合的动作,在湖南文博界引起了轰动。宁乡市地方志学会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在炭河里管理处支持下,及时推出了这组重头文章。可谓是恰逢其时、恰到好处。炭河里“国宝回家”系列活动,在3个月时间内累计有13.75万人次的游客参与,或许其中就有《国宝系列》文章的贡献。
作为文物工作者,我还想借此机会和平台,表达对宁乡父老乡亲的感激和敬佩。宁乡的馆藏文物,我大都经手过。铜瓿、编铙、越鼎、车辖、提梁卣等等,我都亲自参与了征集。宁乡群众在劳作之中,发现地下的“宝贝”后,都是第一时间报告当地政府、报告文物部门。在征集过程中,他们自觉抵制不明真相的人和别有用心者的蛊惑、挑拨,他们从不漫天要价、无理取闹。只要耐心细致地跟他们讲道理、讲政策、讲法律,他们大都主动地捐献出来。多年后或因央媒、省媒采访,或因专家、学者调查,他们还热情接待,不厌其烦。宁乡文物能有今天的影响,与我们父老乡亲的理解支持,是分不开的。
众多出土的“国宝”,是宁乡的骄傲,也是开发宁乡文化旅游重要资源。1990年代的黄材集镇,仅有一条窄窄的水泥路穿街而过,因四羊方尊、巨型铜瓿等文物的出土,炭河里、转耳仑等遗址的发现,黄材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黄材集镇仅旅游从业人员就达6000余人。可以说,一处遗址,带来了一座新集镇,黄材已变成了文化热地、经济旺地。我们可以看到,宁乡城区一环路人行道上的青铜群雕、长张高速宁乡互通的人面纹鼎造型、宁乡高铁站的四羊方尊外观,甚至行政中心广场、楚天科技围墙,无不渗入了厚重的宁乡青铜文化元素。宁乡青铜器,成就了宁乡与众不同的厚重文化符号。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