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千件藏品何日见观众 ——记宁乡市人大代表、业余收藏家刘正军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 2022-11-24 12:04:12
—分享—

刘正军收藏的缝纫机。

□杨长生

编者按:

刘正军有近三千件历史文化藏品,四处分藏,他的理想是在宁乡黄材炭河里能有几个大型展厅,展示他的文化藏品,那才是万幸之至。今天特别推出此文,以飨读者。

刘正军,何人也?宁乡市流沙河镇花林村人士,1964年生,兄妹五个,他排老三。儿时顽皮捣蛋,最爱玩滚铁环,一根铁丝推着一个生锈的铁环飞着跑,常常玩得大汗淋漓。回到灶屋里,扯着干毛巾擦把脸又接着玩。在他儿时的心灵中,只要铁环跑得快,他就透心舒服。贪玩归贪玩,他也因此练就了滚铁环的高超技艺,并收获了一大帮“粉丝”,上屋里下屋里的娃娃们都追着叫他哥哥,年龄比他大几岁的也这么称呼。

一转眼到了读初中的年龄,由于当时学校读书活动少,学生也必须参加支农劳动,上课读书的日子比去支援下地劳动的时间还少,天天围着农村里各种劳动耗时间,插田时节放插田假,扮禾时节放扮禾假,传统节假日照放不误,还有复课大串联……

他读书识字不很理想,但犁田、插田、扮禾……各种农活儿干得有板有眼、利利落落,年纪小小,身体像钢筋铁骨。

18岁那年,他决心去当兵。1981年,他如愿入伍,先后在广东、海南通什部队,一干就是三年。在部队期间,他看见原部队那些临退伍老兵,把当年发给士兵每人一套的毛主席像徽章到处丢弃。这么珍贵的像章,他就一一捡着。首先捡了差不多一信封,后来逐步要用纸箱装了。人干什么悟性一高便处处留心,遇到各种类型和材质的毛主席像越多,他越爱不释手,越特别留意收集。一年、两年、三年,他收藏毛主席像徽章已经达到近万枚了……在部队,他人勤快,扎实肯干,遇事善于观察和思考,处事周全,做任何事情都能公而忘私,几年时间打磨下来,功也立了,五好先进战士也当了。他与上级首长的关系铁,部队留他多干几年。但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觉得还是趁自己年轻,回家乡去拼打才是一个好归宿。于是与上级首长打报告、磨嘴,终于实现了复员的目标。

退伍后,他在流沙河草冲呆了几个月,青山依旧,男耕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军营里有吃有穿,有点小钱花,从没有去思考过人生。回乡后看到父母老了,兄妹们该成家的成家了,自己虽然参军长了些见识,却还是孤零零一个人,一事无成。他一下子警悟起来了,他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呢?只能凭着在部队积累的战友关系,凭着一双勤奋的双手,凭着宽厚待人的处世态度和豪爽慷慨的人格魅力,去拼搏。一友把他请到长沙市自来水公司做维修队长,凡有架、埋自来水管的工作,统一归他指挥施工。天长日久,他认识的人多了。由于他为人忠诚、性格豪爽,熟人便渐成朋友、为密友,再为知己,到“你办事我放心”的地步。他名正言顺地升任为长沙市自来水公司施工队长。上级交给他的各项工作任务如质如期完成好,领导满意,客户满意,对他所报的各项目结算也快。他身上开始有点小钱了,便经常去长沙的古玩街。他对古玩的认识和品评非常敏锐到位,有三国孙权“一步三计”的快速反应。藏品出产年代、真品、伪品、真仿品、假仿品,他打量几眼用手一摸,就可说出其中道道,一槌定音其价值。长沙市古玩界的很多文物商称他是“叫脑壳”。他知识渊博,研究的文物种类也很广泛。自在部队收藏毛主席像徽章至今,仅毛主席像徽章类型就近两百种,瓷的、铁的、含金的、铝制的、银质的、绒质的、丝棉的、纸质的,等等,累计近10万枚。

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之日,刘正军特邀毛主席曾孙毛新宇将军到湖南一行,独到流沙河镇罘罳峰下的“红色革命展览馆”参观。毛新宇将军对他盛赞有加,称刘正军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是一个可爱的人。三十多年来,刘正军除了自己的日常开支外,全部积蓄都用来购进各类文化藏品,形成了五大特色系列:历代名瓷、书画;历代烟叶、烟盒、烟草发展文化;历代水彩广告文化;历代茶叶发展文化;最具有特色的手工机械,世界近30多个国家生产的缝纫机,他都收藏完整。他介绍,目前无论哪一个收藏家都没有收藏他那么多外国缝纫机,即便是北京马未都也未尝可比。

至今,刘正军仍在长沙四处打拼,由于他业余收藏名气很大,全国各地天天给他传递大量产品信息,他用大量时间进行梳理,整合各地藏品需求和弃舍。目前重点考虑燃气机械发展历程,正在往这个收藏领域发展。古藏品市场有限,货不真,也造成价不实。他认为,只要有60年以上流传下来的物品,都可作为一段文化记忆收藏,都可成为传世之作,影响和教育后代。

当人们问及刘正军藏品如此之多而广泛,却从不抛售、转卖,就只有自己孤芳自赏,其价值如何体现时,他大声笑道:“我期望与宁乡市人民政府在宁乡炭河里共同布展,增加游客文化知识,增加炭河里的游客流量,这便是我收藏的意义以及我的愿望。”他真无愧是宁乡市一名优秀的人大代表,每时每刻都在为宁乡的文化发展去思考、去作为。我们期待刘正军近3000件藏品早日展出,让游客一开眼界,二饱眼福,让文化知识源远流长。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