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重良在喂猪。李向 摄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向 周娉
几间土砖屋,独门独户,坐落在深山之中,门前大樟树下一条碎石土路,是黄材镇石狮奄村三余组村民谢重良一家连接外界的唯一道路。6亩薄田,勉强维系一家子的生计,谢重良在山中的老房子里度过了孤苦的童年。
“十年前,我们家庭情况不是很好,全家人就住在这个老房子里。我爸患有肺气肿、支气管炎,干不了力气活;我妈、妻子身体都不好,还有三个小孩,一家人就靠我一个人养猪养牛种田维持生活。”谢重良回想起10年前的困难生活,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记忆犹为深刻。
从黄材集镇到谢重良家,近10公里的山道蜿蜒盘旋。行驶了半个小时后,汽车在山里一栋孤零零的房子前停下,谢重良告诉记者,这就是他以前的家。
眼前这栋上个世纪后期建成的土砖房,显得格外简陋,中间的房子里堆满了杂物,两旁的房间被谢重良改造成了猪舍,大大小小近40头猪在屋里哼哼唧唧,很是热闹。
“我这辈子没出过远门,不能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在家一边照顾父母小孩,一边养猪养鸡喂牛种田,一年忙到头只够维持一家子的生活开销。”谢重良说。
谢重良告诉记者,门前这条水泥路刚修通不久,以前是泥巴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外出全靠走路,很不方便。“现在车子能够直接开到老房子门前,我骑摩托车一天跑几趟去喂猪,很方便。”谢重良说,2016年,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他,一家搬进了位于黄材集镇的“千手”爱心大屋,从此开启新生活。
青砖黑瓦、马头墙、翘屋檐……来到谢重良的新家,宽敞明亮的两层小楼,客厅、卧室、厨房、厕所一应俱全,家门口点缀着花草,室内窗明几净,让人眼前一亮。记者采访当天,正逢谢重良妻子生日,亲朋好友齐来祝贺。谢重良系起围巾,立即到厨房张罗起饭菜,开心地招待客人。
据黄材村原村主任姜治强介绍,住在“千手”爱心大屋的109户全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镇上、村里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助推精准扶贫,有力推动产业扶贫、社会扶贫,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
谢重良搬进新家后,就把山里的老房子改造成猪舍,继续从事他的养猪业。“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干部们的帮助和关心。”说起这些年自己一家生活的改变,谢重良发自内心地感激。
问起目前的家庭收入,谢重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养了将近40头猪,家里的猪舍存栏量达80多头,一年能出两栏猪,他还养了一头牛,农闲时节还能在附近打短工,一年下来收入达10多万元,和十年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说起现在的生活,已经47岁的谢重良眉宇间掩饰不住笑意:家里这些年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柏油路通到了门口,出门就是炭河里景区,小孩上学、父母看病方便了,每年靠自己的勤奋,还能存下一笔钱,生活品质越来越高。说及今后的打算,谢重良表示,将继续扎根家乡,准备再增添几头母猪,多产猪仔,把养殖规模扩大,收入也能更高一些。
“养了几十年猪,学会了搞养殖。现在政策好、条件好,在家里养猪也能挣钱,还能照顾家庭,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谢重良对未来满怀信心。
记者结束采访离开时,路边一栋房屋里传出一阵歌声,“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儿一样,把所有的烦恼所有忧愁统统都吹散……”伴随着歌声,谢重良真诚朴实的笑脸顿时清晰地浮现在记者脑海中。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