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状元山里寻“状元”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 2022-08-18 10:02:00
时刻新闻
—分享—

宁乡县志。

状元山。

乌江。

□朱顺平

《民国宁乡县志·形势篇》载:“自磨峰山东北又东二里为‘黑冲山’。又北为‘黄獭仑’,又北‘美女山’谭氏祖山,又东北为‘鸭公山’,又东为‘天马山’。尽于沩乌之会。天马山南有‘状元山’,以宋湘乡状元王容葬此而名。其墓南向鲇鱼山。又为‘黄牛山’一曰寒牛山,下有牛栏冲。为‘天烛山’山巅有乡贤廖方达墓。又为‘螃蟹山’,下临乌江,如石壁。又‘狮子山’,为‘石马山’。是为中洲龙北部。北部较南部广远,而气势蓄敛转若逊之云……”

这些都是我的家乡坝塘镇金洲村粜米洲周边的地名。状元山、鲇鱼山、天烛山、螃蟹山、狮子山、石马山,每一座山都留下过我少年时的足迹,都有我无尽的记忆。比如:天烛山的山巅有我奶奶的墓葬,从1982年奶奶去世后到如今,每年的除夕、清明节,我都要爬上这座我们粜米洲的最高峰——“冲天蜡烛”,去祭拜我的奶奶。奶奶的墓地旁,正是清康熙茶陵州学正、文林郎廖方达墓。廖公墓虽数年前被盗,但整体依然保存完好。

又如状元山,是我们粜米洲最大的一座山,南北长约三百米,高逾百米。在我们粜米洲,一直传说山中埋葬有古代的状元,故名“状元山”。难道我们小小一个村子也埋葬过状元?我有些不肯相信这一传闻。在我的眼里,状元山是我少年时的乐园。春天,山花烂漫,我们在山上采蕨菜、扯小笋子,折几枝映山红回家插在玻璃瓶里;初夏,栀子花开,我们掏空书包,摘回满满一书包洁白的花朵,开水汆烫一番,便是人间至味;秋天来了,山上有毛栗子、牛奶子、榛子……那是大地赐予我们的零食;秋收过后,状元山上除了长势很好的树被保留下来,柴草灌木都会被我们粜米洲的乡邻砍个精光,跟随父母进山砍柴,帮帮小忙,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剃了“板寸”的状元山,山中的坟墓便一览无遗,我清楚地记得那里有一座古墓,墓碑、墓围、墓冢都是雪一样洁白的汉白玉,雕栏玉砌,做工考究,是我少年时代见过最为精美的古墓。

据陶子林先生推测,这里很可能是南宋状元王容墓。

据《王容与易祓:兄弟状元》载:湘乡王容(1163~1206年),字南强,号希颜,南宋湘乡县十四都大湖(今金石镇白果村状元坪)人。从五代司徒王仝至王容,历经十代,皆为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其中三代进士,一代状元,四代诰封光禄大夫,王容为其佼佼者。

北宋以前,开科取士高中状元者,几乎皆为北方人。南宋时状元又多出于江浙,湖南人中状元者寥寥,偶有一二,视若“破天荒”。1187年,王容赴行都参加丁未科会试。会试中,他以《文德帝王之利器赋》录取为进士。接着,王容参加殿试,阅卷官将其排为第三名,孝宗帝赵慎评鉴“王容之文质实”,亲自擢拔他为状元。

王容从小就在湘乡乡下、县城、湘潭、青山桥等地从师求学,后又赴岳麓书院从理学大师张栻研读多年。他原字南强,因读张栻所著《希颜录》入迷,故号为“希颜”。

王容对当时江左偏安的国家局势惴惴不安,便以新科状元的殊荣,上陈“御金之策”,获皇帝召见,详细对答于东阁。但当局并未充分采纳他的意见。他官至议政大夫礼部侍郎,后来出守九江,心中念念不忘北伐金军,收复中原,因此得罪主和派,被贬谪至绍兴签幕。在“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的政治现实中,于开禧二年(1206)十二月十九日郁郁离开人世,时年44岁,葬宁乡乌江天马山南状元山。后理宗追赠王容为银青光禄大夫,入祀乡贤祠。

宁乡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易祓,是王容年长七岁的亲表哥,易祓母亲为王容姑姑,易祓中状元的时间比王容早两年。他们两人与同时期的浏阳进士汤璹并称为“长沙三俊”。

2016年初夏,我和当时担任村干部的堂嫂一起去状元山寻找过状元墓。

“真的呢,状元山顶右边下来那个坳下面的平坡就是那张状元墓,一张好大的坟,全部是用麻石砌成的。”在状元山下,我和粜米洲的长辈们聊起状元墓的时候,他们就会用手指着他们见到过的状元墓方向告诉我。

那是端午节过后的一天早上,我和堂嫂穿戴整齐,还带上了砍柴的弯刀,向状元山出发了。堂嫂告诉我,好几年前,她上山采蕨子时还在那个山坳看到了那张状元坟,有三张好大的墓碑。

我们走进状元山,却很难找到原来上山的路,村民现在很少到大山上去,山中树木成林,荆棘密布,每前进一步都非常艰难。

堂嫂用弯刀不断砍断山中的荆棘,这样行进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一座古墓,有两张墓碑,用手机打着侧光,能清楚的看到其中一块墓碑上刻着:“熊氏之墓,咸丰八年立。”虽然这是有一座百多年历史的古坟,但显然不是状元墓。由于山中行进十分困难,我们决定不再寻找,便原路返回。

在山脚下,我们遇到了本家的朱成阿公。他告诉我们:“你们还没到状元墓那个地方呢,还要往上走几十米。现在不是进山的时候,到秋天,山里方便进人了,我带你们去啰。”

今年我回粜米洲的时候,“寻找状元墓”的念头又一次涌上心头。我约上坝塘镇政府的钟俊夫主任以及朱成阿公,一起去寻找状元墓。

朱成阿公今年81岁了,年轻时他是我们粜米洲身手最好的猎手,常常见到他背着猎枪走进大山,不出一个时辰,就看见他提着几只野兔、野鸡走出山来。粜米洲的每一座山,对他来说,堪称了如指掌。

我和俊夫、朱成阿公三人爬状元山的时候,我们两个小心翼翼的走在老人家的后面,担心他摔跤。但朱成阿公摆摆手:“你们两个不用担心,爬这座山我还是没有问题的。”

冬天爬山,相比夏天还是要轻松不少,荆棘杂草少了许多。朱成阿公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他身形矫健,攀爬登山,身手敏捷不亚于我和俊夫。那条山路对于老人家来说,已是烂熟于心。不一会,我们就来到了一座古墓旁,朱成阿公告诉我们,这就是那座状元墓。

这座古墓,保存完好,没有盗洞。我和俊夫一阵窃喜,来不及仔细端详,连忙朝墓碑跑了过去。

然而墓碑上的一行字却让我们失望了:宋公弼翁大人、宋母袁老孺人之墓。从墓碑上可以看出,这是清朝道光廿年修建的民间合葬墓。

我和俊夫心有不甘,在这座宋氏墓葬的山下面,又找到了三座古墓,但均为清朝古墓,与状元王容毫无关系。

知道我们在寻找状元墓,陶子林先生驾车从花明楼来到了粜米洲,随车来的还有“人文坝塘”微信群的张淑辉、叶翠华两位文史爱好者。

陶子林先生来到粜米洲,却并没有急着去爬山找古墓。他身着长大衣,站在乌江大桥上,点开手机上的“指南针”,一会遥望着状元山,一会朝东、南、北面望去,“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口中念念有词,在施展着他的“寻龙诀”。

陶老师虽说是第一次来到粜米洲,但他对1970年代粜米洲乌江改道的情况非常了解,他要我带他去乌江改道前的旧河道边察看。

在鲇鱼山的乌江河边,陶老师一边望着对面螃蟹山、状元山的山势,一边在沉思:“为什么王容会葬在宁乡?巷子口易家的发达离不开湘乡王家的福佑,王容死时,易祓51岁,来乌江天马山看风水极有可能。王容下葬宁乡,状元易祓作为王容的亲表哥,肯定会参与其中。”

在仔细观察了状元山周边的风水之后,陶老师决定要我再找一个年长的老人当我们的向导,再登状元山。

我们经过乌江大桥时,又遇见了先前和我们一起攀谈过的邻居谭新春。新春与我大姐年龄相仿,今年60多岁了,他们家一直住在状元山脚下。我们跟新春说明意思后,他欣然前往。一路上,新春告诉我们,那座状元墓他是亲眼见过的,墓周边是一块很大的坪,他小时候经常和同伴一起到那里玩。

新春在家里接来一把弯刀之后,我们从状元山的左侧开始爬山。60多岁的新春更像是个年轻人,他带着我们在状元山的树林中穿行。不多一会,新春指着上方不远处一座坟墓告诉我们:“那上面就是状元墓。”

这座古墓气势不凡,墓前用青砖砌了一堵约一丈高的护坡,周边一块五六十平方米的坪上落满了树叶。待我走近再一看,这不就是先前朱成阿公带我们来看过的那座“宋公弼翁大人之墓”吗?只是我们这两次来的路线不同而已。

陶老师仔细观察了这座古墓后,我们一行人在周边寻找了一番,又新发现了三四座古墓,但大都是清中后期的墓葬,大家只得悻悻下山。800多年的风雨,状元王容墓或许早已消逝在历史落下的尘埃之中。

“宋公弼翁大人之墓”是我们在状元山看到的古墓规模最大的,且是墓前唯一有护坡的墓地,从下方仰视,古墓雄踞在那个山坳上。令人称奇的是墓周边的地坪到现在也没有生长一棵树木,难怪我们粜米洲的村民都误会这是状元墓。宋公弼翁何许人也?当晚,俊夫请宋氏后人查找了族谱,族谱上的记录与墓碑上的刻字完全吻合:宋公弼翁,字弼清,例授登仕郎,生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癸酉年十二月初五午时,殁于清道光七年(1827)丁亥十一月初五午时,享七十四,葬二都八区状元仑,辛山乙向。配袁氏……葬伴夫右……有子朝琢。这是后话。

我们往回走路过乌江大桥时,我朝乌江上游望去。这条发源于湘乡羚羊山北麓的河流,经过湘乡的金薮乡,就进入了宁乡的洞庭桥,流经灰汤、资福、坝塘、夏铎铺、历经铺等乡镇(街道),在粜米洲下游约两公里的南太湖汇入沩水,而王容在金石镇的故居离乌江不到四公里,王容的表哥易祓家在沩水之上。

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古时,宁乡、湘乡一带陆路交通不便,而水路交通发达。某日,王容、易祓结伴从家乡出发去长沙的岳麓书院求学,他俩乘舟顺乌江而下,抑或从沩江来到位于南太湖的乌江口,时辰尚早,见到右侧的江景风光旖旎,便要船家溯乌江而上,经过环绕粜米洲的乌江老河,来到了大石潭的乌江河边。

乌江从上游奔流而来,在进入粜米洲的河道时遇上了有如石壁的螃蟹山,在山脚下形成了一个如同碧玉的深潭——大石潭,河水向东折流而去,在大石潭的对面却形成了一个几百米长的沙滩。

王容和易祓来到这里,见到此地渚清沙白,鱼翔浅底,岸上苍山如画,王容想起了恩师南轩先生父亲魏国公的临终遗笔,他站立船头,高声说到:“此地乃风水宝地,待吾大去之期,葬我于粜米洲乌江河畔大山之上足矣。”

开禧二年(1206)腊月,郁郁中王容英年早逝,时年仅44岁。易祓闻讯,悲恸欲裂,他赶去湘乡为表弟王容料理后事,想起那年王容在粜米洲乌江河边的谶语,决计将王容归葬于此。

几天后,一支载有王容灵柩的船队从湘乡十四都大湖出发,一代状元就永远留在了宁乡乌江河边天马山南的大山之中,给此地留下了“状元山”的美名。

而在状元山乌江下游不到一里远,有着“状元不回乡,石马不过江”传说的石马山,它却不知道状元早已回到了离它不远的大山。

历史留下的谜雾永远激励着我们去探索。几天后,陶子林先生又远赴湘乡金石、金薮,去寻找王容葬于宁乡的史证……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