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喻恩来) 7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功能强起来,形象树起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支部领着干、乡村活力足(深度关注大抓基层 强基固本②》,再次关注宁乡,重点对大成桥镇鹊山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作推介。
现将相关报道摘录如下:
走进湖南省宁乡市大成桥镇鹊山村,这里分布着高产水稻示范基地、稻虾稻鳖产业基地、蔬菜种植基地等,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观光游道串起一个个乡村风味浓郁的农家乐……
8年前,村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有田没人种、有人没田种”的人地矛盾突出,耕地抛荒上百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缺乏来源,村集体负债213万元。伴随而来的是人心涣散、矛盾频发。
发展如何破题?当时,村党总支书记陈剑作出决定,办土地合作社。经过耐心细致地做工作,2015年,村里1235户的4168亩耕地“化零为整”,全部纳入鹊山村土地合作社。
盘活土地资源只是第一步,如何利用好开发好才是关键。陈剑随即把眼光投向了有能力的年轻人,广泛招才引智。大学毕业生丁伟回村建起1000多亩的种养基地;在外务工经商的尹建军也回村向土地合作社流转280多亩山林,开办水果采摘园……
“这些年,我们引导了28名大学生返乡创业。他们学识高、有闯劲,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力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注重形成规模效应,又有意识地引进不同类型特色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陈剑说。
2018年,鹊山村党总支还成立乡村振兴党支部,将40岁以下的党员致富带头人凝聚在一起。“以党支部为纽带,大家共享资源、共谋发展。”鹊山村乡村振兴党支部书记胡彬说。
特色产业兴旺,村里土地“生金”。得益于“村党总支+土地合作社+党员致富带头人”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连年攀升。2021年,鹊山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4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万元。
鹊山村的蝶变只是一个缩影。近些年来,各地各部门统筹整合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着力加强对农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推进。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村民苦干实干,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这其中,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搭建“党建+产业”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种养地”,更好地组织广大农民群众齐心协力谋发展;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挖掘本地特色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发展路子,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开发优质土特产品,设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让乡村产业有看头、有赚头;有的招揽各方人才,通过致富能人创办、领办合作社,带动村民或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稳定增收,或以资金、土地入股,享受分红收益……如今,发展成果源源不断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强村富民的过程也成为提升党组织凝聚力的过程。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