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邬艳 谭海鹏
黄晟岚,道林镇政务公共服务中心的一名普通科员,她是一名医保专干,也要负责临时救助工作的开展。在工作中,她兢兢业业,是一名窗口“百事通”。已在窗口工作6年的她,熟悉所有事项的办理流程及所需的材料,遇到来办事的群众,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帮忙解决。
“打开以后,它会弹出这个界面,然后这有一个城乡居民医保缴费,一般默认是本人的,如果需要帮别人缴费你把这个删除,然后再输入相关信息缴费就行了。”1月25日,在窗口上,黄晟岚正在手把手地教前来办事的群众如何缴纳城乡居民医保费用。怕群众光听听不懂,她还拿出自己的手机进行了演示。
“我是我们窗口业务最熟悉的人,如果碰到突发事情需要抽调人手去帮忙,我一般就是那留守人员。”黄晟岚笑着告诉记者,其实也不是特意去学习的,主要是在窗口工作的时间长了,想不“精通”都难,不过这样也很好,可以避免群众白跑。
黄晟岚不是宁乡人,但多年的工作让她练出了一身本领,虽然至今仍不会说宁乡话,但是听懂宁乡话对她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说起这个,她特别骄傲的说,其实差不多来宁乡半年后就完全可以听懂了。
说起工作这么多年的感受,黄晟岚说,在乡镇尤其是比较偏远的乡镇,服务得最多的人员就是老人家,他们对政策完全不熟悉,有时候说了几遍都不懂,需要非常有耐心而且细致。
“我一般都是先把老人本人的情况弄清楚,然后把他们需要了解的政策一条一条地解释清楚。”除了这些,黄晟岚还会把老人可以享受到的一些政策也会为其考虑到,详细告知并告诉他们怎么办理。
在工作,经常会遇到一些不理解政策、对政策有误解或者对政府的工作有误解的情况,黄晟岚表示,这种时候就一定要跟他们做好解释工作,把他们的想法转变过来。
在窗口工作6年,让黄晟岚说话由以前的轻声细语变成了如今的扯着嗓子吼。她说,其实自己也不想,但是老人家听不清,不得不大声点,久而久之都改不了。
对于以后如何开展工作,黄晟岚表示,最主要的是把自身工作熟悉好,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能够有所了解。这也要求他们窗口工作人员不能只是坐在凳子上等群众,而是要走出这张门,做好下村走访摸排工作,才能真正为群众解决问题,让他们享受到政策优待,保证应享尽享。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