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昨日,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市财政局向大会作《关于宁乡市2017-2021年财政工作情况和2022-2026年财政工作计划(草案)的报告》。
过去五年盘点
收入预算情况: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7年的49.5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0.3亿元(2021年数据均为预计值,下同),年均增长9%;税收占比从2017年的67.13%提升到2021年的78.52%,五年提高11.39个百分点。
支出情况:民生支出累计达411.4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9%。
运行特点
突出培源促收,财政收入量质齐升
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2.87亿元,惠及3万余家(次)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市本级累计兑现工业扶持、工业经济奖励、科技奖补等资金5.56亿元,税收过千万元企业从2017年的98家增加到2021年的138家;工业税收从2017年的19.7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6亿元(行业税收数据均为全口径税收),年均增长16.15%。完善“月初定计划、月中促申报、月末核入库”的调度机制,强化“财税联动、部门参与、信息共享”的综合治税体系,压实载体单位协税护税责任,全面提升征管合力。升级综合治税平台,加大对工业、房地产、建筑等重点行业的税源监管,深化涉税信息共享、整合和分析,堵塞税费征管漏洞,确保应收尽收。
突出民本民生,支出保障坚实有力
社会保障和就业累计支出71.16亿元,年均增长8.2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2017年的155元/月提高到2021年的228元/月,年均发放对象22万余人;低保救助标准由2017年的500元/月提高到2021年的750元/月,年均惠及对象1.7万余人;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2017年的650元/月提高到2021年的975元/月,年均惠及对象1万余人;残疾人护理和困难生活补贴标准由2017年的80元/月、120元/月分别提高到2021年的100元/月、140元/月,年均惠及对象2.7万余人。教育累计支出91.73亿元,年均增长7.69%,用于支持标准化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提质改造、水毁学校灾后恢复、农村初中校舍维修改造、公办幼儿园建设等,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提高教师待遇。农林水累计支出79.64亿元,年均增长2.05%,其中,安排各级财政资金6.25亿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6.25万亩,惠及25个乡镇139个行政村;统筹安排资金3.5亿元,用于推进农村改厕、垃圾处理、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等工作,助力我市获评全国和湖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54.57亿元,年均增长7.14%,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7年的450元/人提高到2021年的580元/人,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由59.9%提高至70%;支持19个乡镇卫生院、108个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基本公卫项目,免费为群众提供14类、54项卫生健康服务;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2020年以来安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类资金1.5亿元以上。统筹资金7.13亿元,支持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等工作,推动城市实现有机更新;统筹资金12.84亿元,支持公路新建、提质、改建、养护和农村公路建设等,逐步完善城乡交通网络;统筹资金6.84亿元,用于环境清扫保洁、城区垃圾分类减量、农村固体垃圾处理、公厕升级等,不断提升城乡宜居指数。
突出统筹兼顾,三大攻坚成效显著
坚持底线思维,牵头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全面摸清债务底数,分年度制定还本付息台帐和偿债资金支付曲线图,出台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十条举措”,成功争取财政部建制县隐性债务风险防控试点,金洲新城公司实现市场化转型,2020年债务风险等级实现稳步下调,牢牢守住了政府隐性债务不新增、“三保”资金不断链、重大风险事件不发生“三条底线”。坚持精准理念,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累计统筹资金19.5亿元,精准落实产业、金融、就业、教育、健康、交通、住房、饮水等扶贫措施,帮助20087户5356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出台《宁乡市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强化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持续健全监管机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安排生态环保支出15.87亿元,保障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重大战役资金需求。助力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牵头建立跨县域推进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与望城区签订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协议,共同维护沩江水质。
突出改革创新,财政管理亮点纷呈
强化问题导向,聚焦重点发力,推动财政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取得新成效。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完善财政体制,有效提高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通用资产配置标准和出租出借管理办法等制度,逐步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紧盯库款保障、暂付款清理、专户管理、存量资金盘活等关键点,完善国库管理制度框架,资金运行安全规范。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领域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评价项目59个34.2亿元,预算单位绩效管理意识不断提升。完成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年均办理支付业务20万笔106亿元。12个乡镇(街道)财政所分别获评省、市星级财政所。平稳移交人防易地建设费、水土保持费、垃圾处理费等项目,逐步实现不动产、教育、交通等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优化政府采购流程,监管政府采购项目28384个,节约财政资金5.42亿元。健全财政评审机制,探索EPC项目评审模式,完成工程预结算及费用评审项目7357个,审减金额16.86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工程建设项目报建收费项目由25项减为5项。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实行目录清单式管理。
未来五年工作展望
2022-2026年全市财政收支预期
收入预期:预计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到2026年,达123亿元。
支出预期:预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8.7%,到2026年,达180亿元。
重点举措
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打造工业强市,大力实施财源建设工程。支持打造三大高地,强化财政政策运用,提升税收征管效能。
坚守公共财政定位,建设幸福宁乡,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障重点领域资金需求,强化民生政策资金落实。
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财政领域各类风险。落实“三控两增”,科学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综合施策,有效防范财政运行风险。
聚焦重点任务,激发创新活力,有效提高财政管理效能。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记者 龙健玲 整理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