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宁乡回龙铺镇丰收村继续加大在土地上“做文章”的力度 丰收村里“晒”丰收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1-09-27 09:58:33
—分享—

丰收村美景如画。廖颂怡 摄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向 周杰

从天空俯瞰回龙铺镇丰收村,只见广袤的田野上宽敞整洁的村道四通八达,一江碧水从村边流过,金黄的稻田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闪光,一口口碧绿的池塘、一座座屋顶色彩艳丽的农家小院,还有崭新的篮球场、设施完备的村民文体广场等镶嵌其中,与远方郁郁葱葱的美女山隔江相望……

9月23日,记者来到丰收村,一幅五彩斑斓的山水画卷尽展眼前。走进村里,只听见收割机在稻田里唱着秋收的欢歌,养殖大棚里传来此起彼伏的蛙鸣声,村民们在艳阳下翻晒稻谷,在一张张黝黑的笑脸上,在一滴滴晶莹的汗珠里,无不诉说着丰收的喜悦。今年,丰收村支村“两委”班子成员继续加大在土地上“做文章”的力度,深入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大力发展种养业,在谱写宜居宜农、生活舒坦的美丽乡村画卷上挥毫泼墨,带领村民们朝着宜居、富裕、幸福的好日子阔步迈进。

扮靓村庄“面子”

“为了让村民了解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是怎么一回事,今年年初,支村‘两委’班子成员组织村民去了菁华铺乡陈家桥村、大成桥镇鹊山村等地进行参观学习。回来后,17组村民支持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呼声最高,村上最终决定把美丽屋场建设点放在了17组。”丰收村党总支书记钟湘告诉记者,该村离城区只有几分钟车程,有着很好的区位优势,为了吸引游客、扩大农产品销售面,首先就要扮靓丰收村的“面子”,打造出一个“宜居宜游宜农”的美丽村庄。

“花屋山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我们17组只开了3次户主会就统一了思想,45户村民家家捐款、户户投劳,大家还无偿提供建设用地、拆除自家围墙门楼,没有半句怨言。”该村17组村民小组长周建华介绍,村民心里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现在各自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也想着把大家共同的家园建设得更美更好。

今年5月底,花屋山美丽宜居村庄正式动工建设。花屋山广场确址后,需要占用村民张习之面积1亩多的菜地,张习之二话不说没要任何补偿;健身广场选在了村民刘光跃的菜地里,8分菜地他家没要一分钱补偿;篮球场建设用地,由村民谭志军、廖中文无偿提供;其他村民也纷纷拆除自家围墙、门楼……不仅如此,45户村民每户筹资2000元、每户投工10多个,最多的达到30多个。

“在我们17组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就是为了自己好、为了大家好,我肯定要支持配合,当时把菜地捐出来我根本没想那么多。村民都非常热心,自愿拆掉自家围墙,整理好自家菜地。现在,路被拓宽了,广场、篮球场、休闲健身的场所都建好了,家家户户的菜地都很规整,村容村貌变化很大,大家都夸搞得好。”张习之表示。

“现在,花屋山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已经到了扫尾阶段,只要10多天就能全部完工了。下一步,村里将通过党员、干部包户,带动村民做好门前‘三包’、村庄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维护等日常工作,把丰收村打造得更加漂亮,让村民们天天过上幸福舒适的生活,把我们丰收村打造成近郊旅游的目的地。”该村治调主任李雨香表示。

开拓致富“路子”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代词人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这句吟咏田园风光的句子,就是如今丰收村的真实景象。

循着蛙鸣,记者来到宁乡斌创养殖有限公司基地,该基地负责人是一位皮肤黝黑的农家汉子,他叫陶义斌,从事青蛙养殖4年多了。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基地里除草、清理投食台。当记者问及基地收成时,陶义斌掩饰不住满脸笑意。

“今年基地的青蛙已经销售了2000公斤,每公斤价格在30元左右,基地里还有15000公斤左右的成年蛙。”陶义斌告诉记者,15亩的青蛙养殖基地每年不仅能给他带来近20万元的纯收入,还能够给周边农户提供增收的渠道,每到除草、捉蛙等繁忙时节,他就请人来帮忙,每年工人工资支出都在5万元以上。青蛙养殖让陶义斌找到了一条开拓致富的好“路子”。

在土地上“做文章”,是丰收村村民致富的希望,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现在正是水稻的收割时节,记者走在田野间,耳边不时传来收割机的轰鸣声,稻草的清香阵阵袭来。

在该村彭国农场负责人彭国辉家里,插秧机、旋耕机、收割机、烘干机等设备一应俱全。从小到大就没有离开过家乡的彭国辉,目睹了不少土地因村民外出务工而被抛荒,作为村干部的他,主导成立了土地合作社,对全村4000多亩土地进行了流转,由近10名种粮大户承包下来进行机械化种植。

2016年,彭国辉成立了新屋山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水稻,并与人合伙投资100多万元添置了农业机械。耕田、插秧、收割、修理农机,几年下来,彭国辉成为了一名“多面手”。

“散户秋收要个把月,亩产才300公斤左右,现在我规模种植3天就能收完。我今年种了200多亩一季稻、100多亩双季稻,产量也不错,年收入达10多万元。下一步,我想在农机驾驶和维修、种植技术方面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水平,做到年年都能增产增收。”彭国辉说。

“现在丰收村的产业主要来自支村‘两委’成立的水稻种植合作社,同时引进了湘莲种植、花卉种植以及特种养殖等产业,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下一步,丰收村将利用近郊优势,结合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不断地完善提升村里的基础设施,引进优势产业,将丰收村打造成为农旅融合的近郊村,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钟湘介绍,今年8月,村民廖旭返乡创业,在微商平台上开设了“丰收湾土特产”网店,注册了“丰收湾”商标,专门加工销售丰收村的剁辣椒、腊八豆、茄子皮等土特产。接下来,廖旭还将投资建设标准生产厂房,来扩大农产品销售,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现在的丰收村,真是名副其实的丰收村、幸福村,村容村貎变美了,产业越来越壮大,群众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家家日子越过越好,感觉越来越有奔头了。”钟湘表示,丰收村将立足土地,在水稻、湘莲、花卉等产业基础上,依托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走出一条适合发展农旅融合产业的路子来。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