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抗元英雄张镗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1-09-01 14:58:14
—分享—

张祖军

张浚张栻父子是伟大的爱国英雄,墓葬宁乡市巷子口镇龙塘村这块风水宝地,他们的后裔人才辈出,后代张镗是南宋朝廷有名的忠臣、著名的抗元英雄。

张镗,字讷翁,官指挥,诰授朝奉郎。公元1226年2月1日出生,配妻王氏,生二子,长子惟孝,次子惟考。张镗是南宋朝廷有名的爱国忠臣,南宋名相张浚第五代孙。

张镗父亲张明羲,字周易,母亲汪氏,生张镗一子。张明羲世居龙塘,隐居巷子口镇龙塘村,担负张浚张栻墓的看守,一生深研“程颐、张栻”理学,同时,对儒学有很深的造就,世人称他“古儒”。公元1271年,宋度宗赵禥下诏封张明羲补将侍郎(《宋史·度宗纪》)。

张镗,自幼聪明伶俐,在父亲及先生的谆谆教诲下,读书刻苦,博览群书,四书五经无所不通。少年时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充满雄心壮志,立志报效国家。长大后在京城从军,因人才出众、武艺高超、屡立军功,深得主将厚爱。不久朝廷封他官指挥,负责京城东西南北四门的守卫工作,保护皇帝及皇室的安危。在护卫京城时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深得皇帝厚爱,诰授朝奉郎,参与朝廷议事。他朝议时责任心强,不徇私情,是铁面无私的“包公。”

公元1277年,元军大举入侵南宋,朝廷统治者担惊受怕,发布《哀痛诏》,要求各地义军勤王救驾,共同抗击元军,但收效寥寥。只有文天祥号召的张镗、赵蟠积极响应抗元。张镗冒着生命危险,在湖南安化、宁乡等地招募民兵近1万人,通过几个月的刻苦训练,打造成一支战斗力很强的抗元队伍,并收复衡山、湘潭、攸县3个县市。公元1278年,张镗在阻击元军追杀宋端宗赵昰时被俘。元将崔斌劝降张镗,许诺高官厚禄,要他为元廷效力。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怒目圆睁,大骂元将:“绍兴至今一百五十年,乃我祖魏公收拾撑拓者。今日降而不死,何以见我祖魏公于地下。”命述起兵本末,公投笔斥骂殉难。时宋祥兴戊寅(1278年)十二月也。崔斌见降未成,决心将他处死,张镗在刑场上从容不迫,向南跪拜后,被元廷处死。

公元1278年12月,张镗英勇就义后,堂兄毅甫闻知痛不欲生,他决心独自寻找张镗的遗体,让英雄魂归故里。他踏遍千山万水,终于找到张镗的骸骨,小心翼翼用白布包好,背着张镗的骸骨步行千余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背回宁乡,将抗元英雄的骸骨安葬在宁乡市老粮仓镇唐市仙女峰,让英灵魂归故里。

张镗为国英勇就义后,元军四处追杀他的后裔。长子惟孝、次子惟考,闻知父亲被元军处死,肝肠寸断、撕心裂肺,十分悲伤,为躲避元军的斩草除根,兄弟俩慌忙逃离巷子口,带着妻儿举家逃往安化、益阳等地,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

张镗墓1960年代被毁,墓上基石、华表等全部被破坏。为缅怀先烈,传承张镗的爱国主义精神,2019年12月,宁乡社会贤达人士张泽红、张建洋、张育文等人,发出了修缮张镗墓的倡议书。张海斌、张祖桂等105人积极响应,踊跃募捐,共计募集资金67530元。

2021年春,张镗古墓的恢复工作已圆满竣工,该墓的恢复是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告慰和纪念,更是对后代极大的鞭策,鼓励后人追踪英雄人物的足迹和遗愿奋勇前进。

张镗去世后,时至今日,宁乡市人民政府将张镗的英雄事迹,陈列在市民廉洁文化园内,供广大游客、市民学习。张镗后代传承了他的爱国精神,朝朝有忠臣,代代书香门第,古代由皇帝诰命的刺史、进士延绵不绝。现代知名的将军、政要、科学家,不计其数,他们为伟大的祖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