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致敬经典 聚焦倍增⑥:信念的力量——精量重工专版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 2021-07-06 10:01:36
时刻新闻
—分享—

【企业名片】

这是一家有信念的企业。一直以来,这家企业坚守初心使命,矢志不移开拓绿色转型之路,先后斥重资研发行业高精尖绿色项目和绿色产品。期间,公司研发项目被列入了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传统产业振兴计划,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成为全国铸造行业中唯一获得国家支持的民营企业;更有研发项目填补国内空白,并取代国外进口,且被列入长沙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预计2022年可以实现量产……30多年来,这家企业秉承“党建引领”发展的宗旨,打造“红色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样本,从一个作坊式企业蜕变成为行业前列的现代化龙头企业,产值、税收10年来持续保持15%以上的稳健增长,创下了高质量发展的硕果。

这家企业就是在民营企业中领先成立党组织,以党建引领发展,成功走上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之路的精量重工。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晴 通讯员 蔡力强 罗琳

这是一家有着坚定信念的企业。

红色文化长廊上鲜艳的红旗、生产一线热火朝天的党员示范岗、红色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记者采访全国量具行业龙头翘楚精量重工时,深刻感受到了一种信念的力量。

“做事业一定要有信念,我的信念就是‘永远跟党走’。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从小学到高中的学费都是党和政府为我交的,是党和政府和人民群众给了我生命和力量,无论是我个人成长还是企业发展,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精量重工之所以能长足发展,我认为党建是关键,有了党组织,工作就有了方向,企业就有了‘根’和‘魂’。”精量重工董事长陈基良如此阐述企业发展真谛。

以一颗红色种子

催生奋进力量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冲击下量具产业的萎靡不振,到起死回生蜕变崛起乃至稳步发展,红色的种子催生出了精量重工奋进的力量。

——种下红色种子,孕育赤子丹心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宁乡西部量具悄然兴起。

同一时期,在宁乡巷子口镇扶峰村一个贫困家庭里,一个和奶奶以及年幼妹妹相依为命的6岁小男孩,也悄然迈开了他的人生至关重要的一步。

那是1970年的初秋,这个小男孩收到党和政府学杂费全免的上学通知,兴奋地背着小书包,迎着9月的朝阳,朝着书声琅琅的学校飞奔……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与量具事业结下一生情缘的陈基良。

记者了解到,陈基良是个不幸而又幸运的人。不幸的是,一岁时,父亲因急病去世;二岁时,母亲不堪重负改嫁;五岁时,爷爷又因病去世,是奶奶带着他和妹妹,靠吃百家饭长大度日。幸运的是,他生在新社会,长在阳光下,党和政府免费送他上学,让原本的“苦孩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的这一句佳句,真实反映了陈基良的心路历程。自此,一颗红色的种子悄然在陈基良的幼小心灵里生根,“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成为了“苦孩子”陈基良一路成长的明灯、成为了他干事创业的根本遵循,更成为了他后来引领和带动广大精量人改革创新谋发展的磅礴力量。

——种下红色种子,催生奋进力量

沐浴党恩,砥砺奋进。

1980年,高中毕业的陈基良,被党和政府重点培养,选派到当时的社办企业当了一名工人;由于勤奋、好学、认真、负责,1981年,他被调到巷子口量具厂历练;1990年,他又被推荐到湖南大学脱产学习标准化;1995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担任量具厂厂长;1999年,被委以重任,担任社办企业党总支书记。

在陈基良到湖南大学脱产学习标准化时期,量具行业开始走下坡路,许多规模小的量具企业已拿不到业务。到1995年,量具行业已经严重滑坡,风光不再。不少企业纷纷关门歇业,勉强维持的厂子,也都是关关停停。

1995年,一直沐浴党恩、受党培养的陈基良临危受命,成为巷子口量具厂的第十任厂长,扛起了光复量具产业的重任。上任伊始,他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率先在当地企业中成立和完善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堡垒作用。

陈基良清醒地意识到,厂长这个头衔,不是权力,而是责任。一方面,这是镇党委政府的信任和期待。要知道,地处边远山区的巷子口镇,量具厂是个利税大户。另一方面,那些在量具厂工作了十多年的员工,已完全习惯了量具厂上班的节奏,如果厂子没了,他们的生活来源也就断了。

“那时候工厂不景气,工资少甚至发不出,工人积极性也不高。跑销售,很苦也很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干。当时,工厂的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至关重要……”陈基良仔细分析厂子面临困境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他认为,破解困局在于市场的拓展。为拓展市场,陈基良经常带着厂里的模范党员、技术骨干去全国各个大小机床制造厂考察,第一时间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和需求;同时,他们深入武汉、上海、昆明、贵阳等城市,想法设法拓展营销渠道。期间,为了拿下上海一家大客户的订单,陈基良和工厂的3名党员,在上海廉价的旅馆里住了一个月,走破了3双鞋,终于打动了对方,一举拿下了1700多万元的订单,让企业从此走出困境。

此后几年,陈基良带领巷子口量具厂全体党员干部乘势而上,以诚信打造质量品牌,以精诚服务加强合作,发展形势逐趋稳定。2002年,在沩山地区量具企业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陈基良将“巷子口量具厂”变更注册成“湖南省量具工业公司”,成为当时全国量具行业唯一一个冠“省”名的企业。

以一个坚定信念

攀登“智”造业高地

纵观昔日巷子口量具厂到今日现代企业精量重工,剖析其之所以能一步步走出改革深水区,走出大山,走进现代化园区落地生根、做大做强的原因,其关键在于: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以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

——坚定理想信念,走出改革深水区

本世纪初,改革大潮风起云涌,精量人面临着新的抉择。是坐享其成悠闲度日,还是听从时代召唤、服从党和政府的改革号令,当改革开放的先锋?有着坚定理想和信念的精量人,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后者。

2005年,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全部铺开。当年3月,承包经营的湖南省量具工业公司启动改制,注册变更为湖南省精密量具工业有限公司,陈基良出任董事长。

记者了解到,为了做好改制工作,陈基良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作用,党员下沉到每个岗位、把准每个环节,耐心细致为每一个员工讲解政策做好服务,一系列严谨细致的工作,为企业顺利改制提供了坚强保障。

同时,为了全力做好改制工作,推动企业转型发展,陈基良为首的一班子党员和企业骨干带头融资近2000万元,对厂房、设备、技术升级改造,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当年,单件产品铸造和加工可达40吨,遥遥领先于同行。还建造了12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大步向现代化企业迈进。升级的还有管理和人才,陈基良聘请专家,进行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则是陈基良牢牢把握有核心。除上海电气集团外、上海宝钢、武汉重型机床厂、云南昆明机床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都成为精密量具的合作伙伴,产品除了覆盖国内20多个省市,在国际市场也同样开疆拓土,到2009年,精密量具年产值接近8000万元。

改制后的头一个五年,是湖南精密量具发展的黄金期。市场拓展,产品升级、管理升级、装备升级、技术创新,湖南精密量具在扶王山下创下了奇迹。

——坚定理想信念,走进“智”造之高地

2009年,在理想和信念的驱使下,陈基良再次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决策:走出扶王山,走进现代化园区——宁乡高新区。

当时,陈基良的这一举措,遭遇了很多人的不理解。因为,那时候精密量具公司的经营已走上正轨,正常情况下每年赚几百万元不在话下,足可以让企业员工享受有滋有味的生活。何必劳神费力,再找苦吃?再说建设新厂,投资过大,未来发展也是个未知数,风险系数大。

“我们不能只图眼前过得去,应该有更远大的目标。人生的意义不是为了图享受、图安逸,也不是为个人积累多少财富,而是要为社会创造价值,实现产业振兴。”这是陈基良的心声。

陈基良认准了的事,十头牛也别想拉回来。2009年,他注册成立了湖南精量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在金洲新区征地建设新的厂房,朝着一个更高、更远的目标进发。

2009年3月18日,在众多领导和客户的见证下,精量重工建设开工了。期间,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由于新公司的设计、建设和设备采购,都瞄准了高、精、尖,因此也带来了投入上的增加。原计划投入12000万元,但实际投入突破了15000万元。10000万元的自有资金很快就没了。

困难时候,党和政府送来了鼓励。省经信委、科技厅,长沙市人大、政府、经信委,宁乡四大家、金洲新区的领导来到现场,对精量重工的建设,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多次到工地现场调研,解决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精量重工建设项目,列入了长沙市“两帮两促”项目和宁乡“三抓两促”的重点工业项目。省市县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都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精量重工解决问题、促进企业发展。如雪中送炭,这些给了精量人极大的鼓舞,也增添了大家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到2010年5月,所有设备安装到位。同年5月8日,正式生产了。这是精量重工发展的里程碑。经过400多天的连续奋斗,占地100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的全新公司终于建成了。公司以传统的平直量具为主业,以铸造为基础、加工为主体,成为现代化的制造企业。其中单件铸造重量最大可达60吨,铸件最小壁厚可达6毫米。年铸造能力3万吨,年产值可达5亿元。其铸造能力在湖南省处于前列。

以一颗如磐初心

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如磐的初心,是保障企业能够赓续辉煌、能够一直奔跑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强力引擎。精量人深谙个中道理。

——守住如磐初心,打造红色引擎

“发展强,党建才有说服力;党建强,发展才有持续力。”如今,这句话镌刻在精量重工最显眼的位置,这是精量重工党建工作的核心理念。

在精量重工,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每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艰苦岗位有党员、关键时刻有党员、攻坚克难有党员。

陈志坚,就是这样的“一面旗帜”。他是抓生产的副总经理、科研项目的带头人。2016年,为了打造精量重工转型升级与中冶长天配套生产烧结台车项目,他和团队连续加班50多天,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凌晨两三点还在车间试制更是家常便饭。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打造。2019年7月29日,中冶长天、湖南大学、精量重工联合启动试制耐高温低碳合金钢烧结台车,打破了该类产品只能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

不忘初心方能不负重托,陈志坚凭借过硬的技术与不断钻研的态度,和团队一起为公司发展壮大提供生产技术保障,立下了汗马功劳。像这样的优秀党员,在精量重工还有很多,走进企业生产车间,“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号”“党员示范车间”等标志映入眼帘,浓厚的党建氛围扑面而来。2013年,精量重工党总支部成立,目前公司有员工186名,其中党员56名,在员工中占比高达31%。党的建设已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红色引擎”。

——守住如磐初心,矢志不移推动绿色转型

一直以来,精量人坚守初心,矢志不移开拓绿色转型之路。尤其是近年来,精量人花精力最多、跑得最勤的是大学和科研机构,斥重资研发最多的是高精尖绿色项目和绿色产品。

2011年,精量重工和中南大学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公司成为中南大学产学研基地、实习基地,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并与中南大学材料学院共同进行铸造新材料研发。

2012年,公司启动2万吨机床附件及导轨的铸造加工升级项目,总投入1.2亿元。这一项目,列入了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传统产业振兴计划,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这是全国铸造行业中唯一获得国家支持的民营企业。

2015年,公司与湖南中冶长天合作,开发了球墨铸铁的烧结台车,到目前为止已生产完成近2000余台,产品遍布国内各个主要钢厂。

2018年成立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湖南省铸造行业唯一一家省级工程中心。

2019年,与湖南大学深入开展研究的“耐高温低碳合金钢烧结台车”,使用寿命长达15年,广泛应用于钢铁冶炼、矿山等领域。而此前我国尚未有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产品主要依赖进口。这款高性能产品的成功试制将填补国内空白,并取代国外进口。目前此项目试制产品已经成功,正在进行各项性能测试,且被列入长沙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预计2022年可以实现量产。

近年来,公司研发中心立足于高精铸件行业,主要从高性能先进铸铁材料、超大型高性能铸件及制造、绿色(节能环保)铸造工艺技术三个方向进行研究和开发,每年都要斥重资投入相关项目建设。期间,针对传统铸造业绿色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国家重大需求,瞄准智能装备、绿色制造及网络管理支撑的智能铸造工厂相关软硬件集成,开展砂型3D打印、机器人铸造及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管理的产业升级与应用推广。

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30多年来,精量重工秉承“党建引领”发展的宗旨,坚守初心使命,打造“红色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样本,从一个作坊式企业蜕变成为行业前列的现代化龙头企业,产值、税收10年来持续保持15%以上的稳健增长,创下了高质量发展的硕果。记者相信,信念坚定、志向高远的精量人,未来将更加锦绣辉煌。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