沩山起义示意图。
沩山乡。
□文/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喻梦霖 图/任铁 何华龙 杨亚
(一)
1926年夏,伴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宁乡工农群众运动也如火如荼展开。为了更好巩固运动成果,宁乡先后成立了工农革命武装:农民自卫军和工人纠察队,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引向了高潮。然而,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之时,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紧接着,同年5月21日,长沙发生了“马日事变”,在“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走一人”的铁血政策下,宁乡顿时陷入了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中。党组织的发展被笼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
“马日事变”发生后,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并没有被反动派的屠杀所吓倒。第二天(1927年5月22日),宁乡县委书记严岳乔召开紧急会议,决心对反革命政变予以武装还击。当晚,中共湖南省委负责人夏曦来到宁乡,要求宁乡党组织一方面转移阵地,保护群众利益;一方面派部分武装力量开赴湘潭姜畲,抗击许克祥叛军。紧接着,临时省委负责人林蔚、省农协秘书长柳直荀等积极动员各地工农武装,准备集中十万多人合攻长沙。于是,1927年5月25日,“马日事变”发生后第五天,宁乡农民自卫军约400人枪就在横市集结,部队还在云山学校操场举行了誓师大会。同日,另一部分宁乡农民自卫军则在东湖塘袋子山集结,由杨春楼、杨文寰等率领,火速开赴湘潭御敌。但这次省委组织十万工农义勇军合攻长沙的计划很快失败,宁乡的工农革命武装只得暂时分散回乡,隐蔽待命。6月中旬,许克祥两个营进驻宁乡,党的组织已无法公开开展活动,共产党员只能秘密转入地下。这时根据省委有关指示,中共宁乡县委隐蔽活动,县委书记改由罗养真担任,原书记严岳乔专抓武装组织工作,必要时工农自卫武装撤上沩山坚持斗争。同时,县委遵照决定,把县委机关由骆公祠迁到县城内橘子园马婺湘家里潜伏下来。1927年7月19日,宁乡工农武装的负责人、支持革命的国民党左派文怀亮,被枪杀于县城的龙王庙坪。这一事情让宁乡的地下党员彻底看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面目。他们意识到绝不能妥协了,必须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
1927年6月,中共中央为了适应湖南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指定19人组成新的省委,并派毛泽东回湘担任省委书记。新的省委制定了《中共湖南省委目前工作计划》,提出和采取一系列挽救革命的措施,其中最直接的措施就是“上山”,采取多种形式保存工农武装。毛泽东指出:“上山可以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于是,一场由宁乡共产党员领导的农民武装暴动蓄势待发……
(二)
遵照新省委的指示,中共宁乡县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和策划了沩山起义,又称沩山暴动。这次起义由宁乡县军事委员严岳乔具体领导和组织。暴动的武装力量主要由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队及农民纠察队三部分组成。暴动队伍统一编为宁乡工农自卫总队,又称工农义勇军。总队共编4个中队1个特务排,计有长短枪600余支。总队还成立了党委,严岳乔任书记,谢南岭为军事总负责人。“谢南岭是我们宁乡沙田人,谢觉哉的侄儿。他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受党组织的派遣参加军事训练,回来后任宁乡团防局武装总教官。1927年初,长沙发生马日事变,谢南岭受地下党组织的派遣,组织了宁乡的工农自卫总队。这个队伍是由工农大众组成的,一共1500余人。”沩山乡退休教师龚阳初介绍。
6月28日,工农自卫总队在黄材姜公桥下河沙洲举行誓师大会。随即队伍浩浩荡荡挥师西进,很快占领沩山。29日,部队在驻地密印寺召开军民大会,公开宣布工农武装暴动,誓死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反革命斗争到底。为了解决部队的给养问题,他们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如采购了百多担大米、南粉、笋干等。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文国旺说:“因为经费困难,工农自卫总队还在沩山周围各乡,发行了面值一元的财券。所以当时沩山周围的群众称沩山起义部队为沩山政府。”
1927年8月中旬,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扑灭宁乡革命烈火,派部队围攻沩山。敌人首先派人诱降,遭到拒绝,遂以武力“围剿”。暴动总队在沩山坚持斗争3个多月,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谢南岭到沩山驻扎这么长时间有三个特点。”龚阳初分析:“一是没有干扰密印寺的恢复工作。同时民工们为部队驻扎起到了隐蔽作用,许多人加入了这支革命队伍。第二没有扰民,第三起义部队在沩山没有发生过战争,对地方的损失很小。”
队伍在谢南岭的领导下,实行军事化管理,多次击退敌人偷袭,不仅挫伤了反动势力锐气,鼓舞了战士斗志,还缴获步枪数十支、子弹数千发。
(三)
与此同时,逃亡在外的土豪劣绅纷纷返县,成立了一支地主武装,配合敌军捕杀革命人士。随着白色恐怖进一步加重,9月初沩山周围的大批群众纷纷上山避难,致使部队粮食供应困难。总团党委准备另找立脚点。“谢南岭心急了,他私自抽调两个中队的兵力,在9月中旬的某天晚上,奔袭30里外的黄材”。文国旺介绍,谢南岭率领的队伍由于寡不敌众,只好宣布撤退。当敌人的部队攻到沩山山腰时,驻扎在密印寺万佛殿的总部立马调集兵力前来救援。由于居高临下、两侧夹击,敌人暂时被打退。“这一次谢南岭的冒险行为,一个是违反了部队的纪律,同时也暴露出起义部队实力不强。”
总团党委当即决定转移,由安化农民做向导,部队行军到安化大尧休息。此时,经过先前的战役,战士或被冲散或牺牲,队伍只剩下300多人枪。在大尧略作修整后,总团负责人决定由大尧,直趋资江边上的小淹,再转益阳,上雪峰山建立据点。并令喻东声带领一支队伍,返回沩山,寻找失散战士,再来汇合。
喻东声返回沩山后,谢南岭率领的起义大部队在转移途中遭遇几次围攻,到达小淹后,处境更加艰难。适逢国民党新编独立第五师师长陈汉章为了扩充实力,谢为保存这支革命武装力量,当即率200多人枪投奔陈部,为此,谢南岭受到党组织的严厉批评。但谢南岭的起义部队虽然被陈汉章收编,却时刻与宁乡的党组织取得联系。不久,原宁乡县委书记严岳乔化名李子方,潜入驻扎在黔阳的谢南岭部,很快在营部建立党委,连队建立支部。因此,这支部队表面上属于陈部,实际上却是党领导的一支武装力量。由于治军严,纪律好,这支队伍声望很高。宁乡土豪劣绅闻讯,则六次致电陈汉章,说该师教导营长谢南岭为宁乡“共匪巨魁”,请与就地正法。1928年11月,因反动派告密,谢南岭被逮捕至省城。他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始终没有供出组织和同志,实践了他“绝不叛党”的誓言。1929年2月7日,谢南岭在长沙英勇就义,年仅31岁。
沩山起义虽然遭遇失败,但这次起义影响深远,在中共宁乡党史上留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沩山起义比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时间还要早,这就表明了敢为人先的宁乡精神。起义虽然遭到了失败,但是这是马日事变后工农武装割据的最早尝试。”文国旺介绍,沩山起义留下来的战士,在起义失败后,纷纷潜伏到了宁乡各地,成为革命火种保留下来。“从1930年至1931年宁乡境内著名的红二师战斗,到后来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力量,乃至1949年宁乡解放战争时期的黄唐起义,这些事件中的革命力量,大多是沩山起义留下来的,所以沩山起义影响深远。”
文史专家:孙意谋 谢仲舒 李乔生 文国旺 徐拂荣 姜福成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