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两弹一星”建设者姜太和的初心本色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1-05-24 09:44:09
—分享—

姜太和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作出贡献的荣誉证书。

姜太和与妻子的合影。

□文/图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鲁应龙 通讯员 张安 向云

“他是个大好人啊!研究原子弹、氢弹几十年,为国家奉献青春、背井离乡,退休之后坚持回来建设家乡、帮助村民,他把‘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诠释得淋漓尽致!”宁乡市黄材镇井冲村党总支书记姜仕强神情激动地向记者介绍80岁的退休科技工作者姜太和。姜老一直以来深藏功名,低调淡薄,从不愿多谈自己,即便是在本村,也少有人知道他参与的事业与过往。适逢建党一百周年,姜仕强请来姜老为井冲村的党员们上党课,许多人这才知道原来本村有一个这样的大英雄、大好人,一名耄耋老人、一名共产党员坚守初心的人生故事,便由此展现在世人眼前,令人热泪盈眶。

义无反顾,投身“两弹一星”研制

1962年,20岁的姜太和从中央地质学校长沙分校毕业之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调入北京第一理论核武器试验基地,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核武器国防科技事业建设之中。

那段时间,姜太和白天在基地进行试验研究,晚上在北京核物理研究院速成班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据他介绍,当时国内核物理方面资料相对较少,想要学习先进科技,就必须阅读国外学术期刊和文献。因为上学时学过俄文,通过加强复习可以看懂苏联文献,但当时美国和日本在核武器研制方面同样比较靠前,英语和日语文献同样不能落下。

为了攻克“语言关”,读懂图书馆的外文资料,姜太和四处请教老师同学,后来又向当时一起住地下室、从日本回来的留学生学习日语,经过几个月“见缝插针”的学习,俄语、英语和日语的学术文章基本都能看懂了,这段学习经历为他往后跟随研究院在祖国大西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试验打下了坚实基础。

1964年,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姜太和听从组织安排,调到大西北核武器研制生产基地,研究氢弹自动点火装置,这是一个关键核心技术,难度大、精准度高。当时没有参考数据,全凭攻关组不断摸索试验,经过两年多的艰难探索,他参与研究的自动点火装置技术终于攻破。

从北京到青海221厂,再到四川深山902地区、绵阳科学城,姜太和与几代中国物理研究院的同志一起,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世界核武器发展史上的一系列奇迹,先后实现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一系列里程碑式的重大跨越,为增强我国综合实力特别是国防实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忠孝难两全,坚守背后显赤诚

1966年,经家人介绍,姜太和与小学同学伍珂云结为夫妻。伍珂云一直在黄材镇井冲小学任语文和数学老师,因为不能泄露国家秘密,两人长期两地分居。

1984年,经组织安排,伍珂云被调往距离姜太和核试验基地200多公里的一个子弟学校任教,这才结束了两人长达18年分隔两地的状态。这18年,姜太和的母亲和妻子相互扶持着支撑起整个家。其大儿子因为生病未及时救治,患上了脑膜炎,终身脑部残疾;小儿子出生时,因医疗条件限制,感染破伤风,出生10天便夭折了,而姜太和因为工作原因无法赶回陪伴妻儿,没能看小儿子最后一眼。女儿传承父亲专业志趣,同时继承母亲教书育人品格,在长沙市雅礼中学担任高中物理老师。

因为觉得亏欠家人太多,1997年,姜太和向组织申请,与妻子伍珂云回到黄材镇井冲村照顾81岁高龄的母亲。退休回家之后,他一直关爱家乡父老,为家乡建设发挥余热,成为村民口中的“活雷锋”。

姜太和为国奉献35年而深藏功名,入党42年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和妻子伍珂云相濡以沫50余载,是村里远近闻名的恩爱夫妻。他更是一个智慧的长者,左邻右舍发生口角纠纷时,支村“两委”总会请他出面,通过他一番摆事实、讲道理,总能说得双方心服口服。

有仁有智,不遗余力建设家乡

“这条村组公路经历了三次大的整修建设,每一次都有他的身影,他出钱又出力,为家乡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井冲村党员范寄芳介绍道。

2005年,井冲村一、二组的公路破烂不堪,严重影响村民出行。为了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姜太和主动与支村“两委”联系,表示愿意担任此次工程的“总指挥”。经过对工程的初步预算,集中商讨后,决定修建公路的费用按照受益村民人口均摊,每人筹资55元,剩下的10000余元由他个人出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他每天早出晚归,白天检查道路修建情况,晚上动员村民积极投资投劳。在他的组织和带领下,村组上下齐心协力,经过4个月的努力,道路拓宽了,桥梁修建起来了,村民心中充满了对姜太和老人的敬意。

2008年,一场洪水让连接村组公路的桥梁受损严重,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姜太和老人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第一时间自己购置材料、聘请工人,将桥梁重新加固。“他为人非常低调,做好事从不张扬,默默做了,大家方便了,他便是开心的。”与姜太和同组的村民姜伏均说道。

自1997年退休回家,姜太和关爱邻里,乐善好施,他资助的对象有50余人。对双目失明的张菊梅和孤寡老人戴元秀,姜太和把他们当做自己亲人一样,经常给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和做好的饭菜,与他们谈天聊心,排忧解难。

在村上,哪一家只要有困难、有疾病、有老人,那么就一定能看到姜太和的身影。他常常用自己的退休工资解他人燃眉之急,照亮他人的人生。“他是我们的榜样,有德行,也有智慧。我经常教育我的后辈,村里就有个榜样,要向他看齐!”村民戴岳章自豪地说。

伟大和平凡、功勋与质朴,在姜太和身上形成反差,却又融合得如此自然。离开核物理事业的24年,变化的是他的工作岗位,不变的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现在,80岁的姜太和在家里悉心照顾着残疾儿子。“我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好,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姜太和望着儿子,眼中充满了慈爱。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