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太想哥哥的时候,尹连(左)就会拿出照片和母亲一起看一看,说一说小时候的趣事。 邬艳 摄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邬艳 闵滔滔
侄儿当亲儿子养,带着母亲四处求医……说起喻家坳乡泉龙村东兴组村民尹连,熟识他的乡村干部和邻居都交口称赞。面对兄长、父亲接连去世,母亲病重的困境,他毅然挑起重担,为全家撑起爱的雨伞。
突遭变故,当母亲的“大棉袄”
见到尹连时,他正和家人、邻居坐在门口聊天。他母亲欧春香就靠在离儿子最近的一张沙发上,笑眯眯地看着儿子和别人说话。
今年36岁的尹连,中等身材,有点胖,说话时脸上一直挂着笑容。为了生计,他大多时间在外奔波,偶尔有空闲了,就会抽时间多陪陪家人。
尹连家的变故发生在2010年4月,哥哥突发急症去世,留下刚满3岁的侄子,嫂子离家出走至今未归,母亲念子成疾一夜之间白了头,落下了病根。两年之后,父亲也撒手人寰,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这个还有两个年幼女儿要照顾的农家汉子身上。
“哥哥的去世让父母深受打击,从此母亲一病不起,开始到处求医问药。”尹连告诉记者,最严重的时候他母亲连进出都要人背,他背着母亲看完了宁乡大大小小的医院、诊所,后面有人介绍说长沙的医院很厉害,就去长沙了,“妈妈把你生出来养这么大,必须要孝顺她,没钱就借钱去看病呗。”
经过10多年的治疗,以前进出都要背的尹连妈妈欧春香现在已经能够生活自理了,天气好的时候,还能出去散散步。
“一家人的负担都在他身上,真的心疼他,他太累了。后面就跟他说这个病反正治不好,干脆别治了,当时儿子就回答说‘只要妈妈你身体好,我就开心,在外面做事都快乐。’”对于能有尹连这样一个儿子,她觉得特别骄傲,她总说,别人都说女儿好,是贴心棉袄,但是她这个儿子比女儿更好、更贴心。
用心抚育,是侄儿的“守护神”
除了用心照顾好母亲,对于自己的侄子尹彬鸿的养育,他和妻子也是非常用心,总是想方设法让他感受来自家庭的爱,来自家里的温暖。
“哥哥去世的时候尹彬鸿才3岁,他就坐在门口,指着对面的大山说,‘爸爸在那里,我没有爸爸了’。”十多年过去了,尹彬鸿说的这句话,尹连就像印在了心里,怎么都忘不掉,他和妻子一直在想方设法让这个可怜的孩子过得更幸福一点。
尹连平时工作很忙,会经常不在家,接送尹彬鸿上学不太方便,于是今年读初三的尹彬鸿当上了寄宿生。“当时我就和他约定好了,每周星期三只要在家,肯定会接他回家。”尹连说,只要在家,要不去学校看看他,要不就会接他回家住一晚。
这天,正好尹彬鸿要去参加中考体育考试,得知他上午可以考完,吃完中饭后,尹连马上赶到了学校,去看看他怎么样。
“叔叔,你来了呀!”得知叔叔来了,尹彬鸿从教学楼一路冲了下来,脸上的笑容止都止不住,这个在别人眼中特别腼腆、不爱说话的孩子,在叔叔面前,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将手中买的零食递给尹彬鸿,尹连问了问考试情况,随后又说到了最近的学习情况。尹连和妻子在生活中对尹彬鸿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有时候还会引起家里两个女儿的“醋意”,但在学习上,对他的要求特别高,总希望他能多读点书。
对嗷嗷待哺的3岁,长到而今即将步入高中生活的小小少年,尹彬鸿虽然没有父母的照顾,但叔叔婶婶、奶奶给了他更多的爱。
“他像我的亲爸爸一样照顾我,关心我,我长大以后一定要报答他。”尹彬鸿早些年写了封信,他在信里跟尹连说“想叫你爸爸,但是一直改不了口”。尹彬鸿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读书,以后赚钱给叔叔用,然后带他到处去旅游。
“我现在也没有别的什么想法,就是努力赚钱,让我妈把病养好,然后赚到他们三的生活费和学费,送他们三都读完大学,我就可以松口气了。”尹连表示,虽然现在家里比较困难,房子都是借钱建好的,但是只要送他们读完大学就会好很多的,现在只要埋头赚钱就行了。
“尹连是个大孝子,孝敬妈妈,对侄子又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邻居姜耀成说,尹连十余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母亲和侄子的事迹在邻里乡亲中广为传颂,为当地群众树立了孝老爱亲的好榜样。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