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姜太林:扎根基层的“老黄牛”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1-05-11 09:27:02
—分享—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畅 通讯员 蒋娟

“这个姜太林,都两点钟了还不回来吃午饭,不知道死到哪里去了,一点都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妻子心疼地埋怨丈夫,她也记不清楚这样的抱怨有过多少回了。这位妻子抱怨的就是黄材镇涓水村姜家组党员、村民小组长姜太林。

姜太林,1979年12月入党,2015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医生叫他少做事,多静养。但他从2016年担任涓水村姜家组村民小组长以来,为群众始终默默奉献,埋头苦干,舍小家为大家,多年如一日,为改善组上的面貌、基础设施建设、关心帮助困难群众等不遗余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深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筹钱修路,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这是以前姜家组的真实写照。由于道路没有硬化,出行难的问题困扰着全组村民,大家怨声载道。2015年,还在姜太林担任村民小组长之前,在外务工的他回到家里,准备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当他了解到群众急盼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后,决定担起这份责任。

但摆在面前最大的困难就是要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为此,他多次向上级汇报,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三次召开姜家组全体户主会议,动员群众捐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争取群众的最大理解与支持。在他的努力下,村上下拨修路款1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3万元,这样,修路资金得到了解决。之后他立即成立了一个修路领导小组,自己担任修路总指挥,原村民小组长负责财务,并选出四个村民代表对财务进行监督。通过一个多月的施工建设,终于在姜家组建好一条长达1.2公里的组级公路,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村民们都对姜太林这种为民办实事的情怀竖起了大拇指。

2019年,姜太林又多方筹集资金5万元,在建成的组级公路上安装30盏太阳能路灯,解决了村民夜晚安全出行的难题。

兴修水利,解决群众农业生产问题

2017年,洪水冲毁了姜家组几座桥梁,堵塞了渠道,如果不尽快修复重建,就会影响本组大部分农田的灌溉。无奈之下,群众都向姜太林投去了希望的目光。姜太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村民小组长,要为群众多做一些实事!为此,他不顾医生的嘱托,带着药多次向相关部门单位汇报,终于争取到了5万元支持资金。回到村上,他拖着疲惫的身躯,立即组织群众疏通、加固渠道100多米,并重建了被洪水冲垮的四座小桥。

2018年,姜太林又为组上争取到了10万元水利专项资金,加固修复渠道300多米。2020年,姜太林再次争取到上级的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组上四口水塘的清淤加固护理。农村水利工程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姜太林几年的努力下,姜家组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农业生产得到保障,人们生活安居乐业。

积极履职,树新农村文明新风

姜太林在村民小组长这个岗位上,认认真真配合支村“两委”的工作,经常到村委会反映群众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能把党的好政策送到群众心坎上。他工作起来的认真劲,在村里有口皆碑,只要一接到村里交给他的任务,他就第一时间很好地完成。在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合作医疗”)时,他利用一早一晚乡亲们都在家时上门宣传。宣传时不是单单照本宣科和索然无味劝说,而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为对方算一笔账,并耐心地解释合作医疗的意义,让乡亲们觉得合作医疗是于国家、于社会、于个人都有利的事情。

姜太林的工作不仅认真细致,还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年近70岁的范关成老人,儿子离异后,独自一人外出打工,多年来杳无音信,家中只剩下体弱多病的范关成和残疾的妻子徐沛连,带着孙子孙女相依为命,生活困难。

2021年新年刚过,为了落实国家政策,姜太林驱车带着行动不便的徐沛连去宁乡城区进行残疾鉴定。之后,他又向孙女就读的井冲中学打报告,每期减免孙女费用800元。为了增加范关成家的收入,姜太林又安排范关成负责组上的人居环境清扫工作,每年增加收入3000元。

姜太林就是这样心系村民,认真负责地工作,深受村民的拥护与信任。为了树文明新风,姜太林在2020年向上级争取资金修建了一个文化广场,让村民们在农闲时锻炼身体。在人居环境集中清理整治中,他总是身先士卒,主动带头清扫道路,搞好组上卫生。遇到钉子户,他总是一丝不苟地做思想工作,从搞好卫生对个人好处和对国家利益的贡献,说得他们口服心服。

“我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员,一心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讲实话,做实事,要做一辈子‘老黄牛’。”姜太林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