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宁乡市自然资源局:“四大成效”显担当 “七大举措”谱新篇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1-04-22 09:08:53
—分享—






建成高标准农田10.61万亩,实施耕地开发项目2.19万亩。(资料图片)

文/图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鲁应龙 通讯员 廖鹏

今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昨日,记者走进市自然资源局就相关工作进行全面深入了解,该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文斌表示,“十三五”我市自然资源工作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优异答卷,取得的四大成效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扎实基础,为第52个世界地球日送上“自然资源大礼包”。全局上下正加足油门、开足马力、铆足干劲,为宁乡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拼搏,力争贡献更多自然资源力量、作出更大自然资源成绩。

“十三五”成效显著

有力推动宁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市自然资源局上下一心,聚力攻坚,克难奋进,工作成绩斐然,主要体现在城乡总体布局不断完善、保障发展持续有力、资源保护成效显著、服务民生扎实有效等四大方面,充分彰显了“自然资源人”的担当作为,有力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城乡总体布局不断完善

逐步完善规划编制体系。“十三五”期间,市自然资源局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逐步形成完善的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套体制下的规划编制成果体系。在《宁乡县城总体规划(2000-2020)》(2015年修订)指导下,宁乡市基本形成“一主七辅、三轴三带、五大板块”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市域城镇化水平由2014年的51.95%增长至61.2%,城镇化正稳步推进。完成9个控规单位的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实现中心城区控规全覆盖。完成13余项专项规划编制。全市乡镇总体规划覆盖率达100%,村庄规划覆盖率达75%。

中心城区空间持续拓展。宁乡经开区、宁乡高新区、沩东新城等区域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按照既定发展方向“北拓东进”,中心城区建设面积持续拓展。截至2019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67.88平方公里。

交通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市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一机场二铁路五高速”的综合交通格局。“一机场”为大屯营机场,“二铁路”为石长铁路和洛湛铁路,“五高速”为娄益衡高速、许广高速、长张高速、长益复线、长韶娄高速构成的“井”高速路网。同时渝长厦高铁、宁韶高速正在建设当中,将成为宁乡联系长沙、益阳、韶山、湘潭及湘南地区的重要通道。中心城区形成以二环线—岳宁大道—金洲路为环,连接玉潭老城区、宁乡高新区、沩东新城的路网格局。

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持续推进,沩山乡和巷子口镇巷市村获批我省第五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并且完成保护规划的编制,炭河里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麻山锣鼓等5项省级、宁乡对子花鼓等11项长沙市级、灰汤杂技等17项宁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较好发扬和保护。

保障发展持续有力

用地审批持续领跑。市自然资源局科学统筹用地报批,上争支持、下争理解、内强能力,优质高效做好要素保障工作。“十三五”期间共批回建设用地46333亩,确保了全市重点项目、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民生实事、乡村振兴等用地需求。2019年用地报批一次性通过率位居全省第一,2020年成为全省首批按照《新土地管理法》要求探索实践用地报批的县(市),用地报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营商环境显著优化。紧扣项目落地,强化部门联动,初步构建从项目立项、选址、用地报批、征地拆迁、挂牌供应和登记发证等环节“一条龙”跟进、“保姆式”服务机制,“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改革取得显著成效,项目审批实行合并办、同步办、豁免办、容缺办制度,整体审批时限缩短30%以上。积极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企业用地成本降低20%以上,工业用地供应数量持续上升,2020年工业用地供应量较2016年上升172.7%。

土地价值稳步彰显。通过科学确定地价、强化计划管理、规范出让程序,助推土地收益稳步提升,实现土地增效与财政增收双赢。“十三五”期间共成交土地671宗、2933.55亩;出让土地687宗、27554.76亩。

节约集约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土地批后全程监管机制,加大分类处置力度,盘活批而未用、低效、闲置土地。单位GDP使用建设用地面积下降33.2%,完成闲置土地处置681.75亩。实施阳光拆迁项目219个,拆迁房屋12835户、42349人,腾地86095亩。

资源保护成效显著

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建立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层层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持续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为提高粮食产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投入资金5.06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0.61万亩,实施耕地开发项目2.19万亩;拆除“空心房”12789户,完成长沙市政府下达的三年(2018-2020年)拆除任务6000户的213.2%,腾退建筑占地面积2167亩;实施增减挂钩项目14517亩,复垦水田2140亩、旱地6532亩、其他农用地5845亩,实施面积居长沙市首位,经验做法“腾出来的俏乡村”2018年入选《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系列宣传片》在全省宣传推介,并呈送省委。

资源开发秩序持续好转。开展打非治违联合执法行动505次,拆除违法砂场154处,拆除违章建筑15.29万平方米,查处非法采矿47起,移送公安4起,立案查处违法用地315起,罚款2590.4万元,有力打击了非法采砂采矿行为,全市资源开采秩序得到根本性好转。按照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整治和规范全市矿产开发秩序,推进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注销煤矿采矿许可证16个,完成4个重点矿区整合,推进各类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内7家矿业权退出处置,1家绿色矿山纳入国家名录,2家纳入省级名录。

生态修复成效初步凸显。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为主线,积极探索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先后投入资金3026万元,实施矿山生态修复435亩。成功申报3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构建政银合作的资金保障机制,确定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乡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方案。

服务民生扎实有效

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对脱贫攻坚用地实行应保尽保,累计安排专项扶贫用地指标198亩。加大资金倾斜,先后向贫困地区投入资金近1千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耕地开发、地质灾害防治和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压实结对帮扶、联点帮扶、驻村帮扶责任,扎实推进“一月一走访”“五个一”“十看”工作。投入资金2.65亿元,向我市脱贫攻坚结对帮扶的新化、安化两个省级贫困县购买增减挂钩指标1186.13亩。

地灾防治能力不断增强。构建全市“3456”的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体系(“三个一批”“四包一责任制”“五个一要求”“六个全覆盖”)。突出科技支撑地灾防治,在全市90处隐患点实施专业监测,实现技防与人防的有机结合。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实施地灾治理项目44处、消除应急处置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源230余处,搬迁避让778户、2956人,消除隐患点65处。实现2018年至今地质灾害防治“零伤亡”。

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持续有力。整合国土、规划、住建部门的测绘资源,实现测绘行业资源配置和行政审批“大一统”,全市测绘效率提高50%以上,收费降低50%以上。大力推进房产、国土、规划档案整合,启动“1+3”智慧宁乡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提高地理信息便民利民服务能力。高质量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切实摸清了自然资源家底。

不动产登记服务持续提速增效。乡镇不动产登记窗口建设试点工作在灰汤、花明楼等4个乡镇顺利落地,林权登记和水域滩涂登记工作稳步推进。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站办结”,实现“最多跑一次”要求,一般登记、转移登记办理时限由7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抵押登记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园区业务3个工作日办结,抵押注销等13项业务即办即结,比法定办结时限提速80%以上。健全信息互通共享机制,与税务、住建等多个部门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受理业务26.41万件,办结26.31万件,发放不动产登记证8.47万本、不动产登记证明12.58万份。

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和乱占耕地建房摸排工作有序推进。完成全市31.63万宗农村宅基地权籍调查资料录入,完成率100%,发证率94.58%。全市共收到国家、省级两批图斑73322个,第一批省级图斑60184个,2020年11月2日完成表格填写、信息上传、批转并拟定分类处置建议报长沙市;第二批14209个部、市级图斑2020年11月11日已完成外业调查和内业资料录入、分级审核复核报部摸排系统。

“十四五”七大举措

为宁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落实‘两统一’职责,推动自然资源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更加迫切;促进高质量发展,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的责任更加重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任务更加艰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的压力更加突出。”文斌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自然资源系统全面履行“两统一”职责制度体系的完善时期,市自然资源局将认真分析新形势、准确把握新要求,坚持在服务大局中找准位置,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十四五”时期,该局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推动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提升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基础,以履行“两统一”职责为主线,着力促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着力优化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自然资源需求,着力做好全市高质量发展的自然资源保障服务,为建设更加富饶美丽幸福的现代化宁乡作出应有贡献。

市自然资源局确立的“十四五”发展目标是:履行“两统一”职责能力显著增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能力全面强化,自然资源节约集约水平明显提升,自然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文斌告诉记者,达成目标的主要思路及举措有七大举措。一是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强化监督实施。通过完成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加快推进专项规划编制、提升城市设计引领作用、编制镇区详细规划,建立“两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同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管。二是创新土地资源管理模式。全面保障合理建设用地需求,实施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三是统筹自然资源一体化保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进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四是增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健全完善防灾体制机制,强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加大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力度,始终把临时搬迁避险作为最有效方式。五是促进测绘地理信息融合发展。打造“1+3”智慧宁乡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创新行业管理服务。六是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七是发挥自然资源督察执法作用。强化督察执法体系建设,从严开展执法工作。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