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湘公路英雄纪念塔。
四知桥。
龙田镇。
□文/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喻梦霖 图/任铁 何华龙 杨亚
在宁乡西部边陲,有这样一座小镇。它毗邻娄底涟源、益阳安化和湘潭湘乡,是宁乡的西大门。小镇群山环绕,美景如画,仿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被外界称作“宁乡小西藏”。加上它悠久历史和留下的诸多故事传说,为这片土地笼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这里就是龙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宁乡最西部的乡镇,说说龙田故事。
一
春天的龙田,最不能错过的风景就是漫山遍野,竞相开放的野樱花。樱花开得肆意,远远望去,那一枝枝、一树树、一团团、一片片,白若雪,粉若霞,点缀在崇山峻岭之间,如烟云笼罩,美不胜收。“龙田的野生樱花有上万亩,品种为迎春樱花,它开放的季节是每年2月份左右。”龙田镇文化站站长刘求知告诉记者。
漫长的岁月里,花团锦簇的野樱花对于朴实的龙田人来说,已经习以为常。正因为如此,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龙田樱花,带有一股子纯粹劲儿,当地人给它们取了一个接地气儿的名字“唉桃子树”。近些年,全国掀起了一股樱花观赏潮,龙田樱花这才无意中走入大众视野,引来周边县市的游客争相观赏。如今的龙田樱花,已经成了外界认识龙田的一张闪亮名片。“我们龙田镇计划用三年,每年补植樱花树3000亩,打造出樱花之乡,带动龙田旅游产业发展。”刘求知介绍。
如果说野樱花的绚烂,让你对龙田始于颜值。那么它悠久、略带神秘感的历史,会让你对这片土地产生浓厚的兴趣。宁乡立县之前,龙田与安化、新化等地同属梅山峒地区,由梅王带领民众占山立寨,与朝廷对抗。《宋史·梅山峒蛮传》中就记载:“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从东汉时起,朝廷曾数次派兵征剿梅山峒蛮。据《安化县志》记载: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楚王马殷遣江华指挥使王仝统兵进攻梅山(今安化高明乡),梅王扶汉阳诱敌至九关十八锁峡谷拦截其后路,击毙王仝,大获全胜。因王仝的职务是司徒,他死后就地安葬,后人称此地为“司徒岭”,并一直沿用至今。到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这里再一次爆发战争,宋太宗兵分三路攻打梅山峒。“朝廷假装撤退,扶王扶汉阳就中了埋伏,当时他的年纪很大了,中埋伏后就被杀了。”龙田镇文史调研员廖秧坚介绍,后人为了纪念扶汉阳,安化地区有几座山都被命名为扶王山,宁乡也有一座扶王山。
经此一役后,北宋王朝“析益阳及长沙、湘乡部分地域置宁乡县,属潭州长沙郡,县治设玉潭镇”。宁乡第一次出现在史册中,开启了它浓墨重彩的历史新篇章。而梅山峒蛮也随着历史的更迭,逐渐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唯有横跨益阳、涟源、娄底、长沙四地的扶王山巍峨挺立,诉说岁月变迁。
扶王山连绵起伏,倚靠着这座天然屏障,龙田人的生活怡然自得。不过,龙田地名的由来,却是到明朝时才诞生的。据传明朝初年劈山造田时,开出一田形似龙头,左右各有一泉井,水清澈如同龙眼,故命名为“龙田”。“龙田的名字就是因为这一丘田而得名,这一丘田在我们当地叫龙头丘。”龙田镇老居民周近阳特意带我们查看了位于龙田社区的龙头丘。“龙头丘是我们龙田的第一景,叫见龙在田。当时有人还给这一景配了一首诗,龙蛰泥途久在田,四灵居一岂终潜。及时舒甲沾霖雨,从此乘云直上天。”
龙田被称作“宁乡小西藏”绝非偶然,这里山多、海拔高,除了有云遮雾罩的扶王山外,宁乡第一高峰的瓦子寨也坐落于此。这座地处涟源、安化、龙田三地交界处的大山,山峰矗立,气势磅礴,山脉连绵起伏,海拔高度达1070.8米。站在山顶远眺,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相传明朝时宁乡农民起义领袖梅四保曾在这里占山立寨,留下了不少神秘传说。
梅四保,青山桥镇花园墓山塘人,他精武术、有胆识。明嘉靖年间,梅四保占瓦子寨为大本营,以周围数千个山峦作依托,率领广大农民及不堪忍受繁重赋税的老百姓,和官府进行了数年的艰苦武装对抗。“相传梅四保建了10多座营寨,可以保周围30公里内百姓的安宁。后来明朝的官军数度征剿,梅四保寡不敌众,最后还是失败了。”刘求知说,虽然战斗失败,但是瓦子寨留下了许多传说,如不晓冲、红水坑等。“据说红水坑流了三天的红水,别人在下面看了,以为血流成河,山上的百姓和在山寨的士兵都被杀尽了,实际上这些人都躲在了不晓冲。”
二
作为宁乡最西部的乡镇,龙田像一块待开发的净土,吸引着人们去探索挖掘。除了扶王山、瓦子寨外,王安山、古双峰、桂安山,宁乡五大高峰,以及具有神奇历史传说的祝融峰都在龙田境内,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个时间,去龙田登高望远,赏赏龙田美景。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外,龙田还保留了一些古迹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非常值得了解。
青山碧水间,一座青黛色的古石桥横卧在水面,这是龙田最有名的古桥之一——四知桥。四知桥位于龙田镇七里山村,据同治《宁乡县志》记载:“四知桥,杨希贤后裔建。清同治十三年,杨富明兄弟重修。”而它的得名,与“杨震却金”的典故密切相关。公元110年,东莱太守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他任荆州刺史时所举荐的秀才王密,此时正担任昌邑县令。夜里,王密揣着十来斤黄金送到杨震住处,一是想感谢杨震从前的举荐,二是想进一步密切关系,希望日后多多提携。于是就有了史上有名的这一段对话。“杨震看到金子后,立马拉下脸来,责怪王密。王密解释道,金子是晚上送来的,反正没人知道。杨震说,‘怎么没人知道呢?上面天知,下面地知,你知,我知。’于是把王密打发了回去。”龙田镇文史调研员黄建中说,有了四知的故事后,杨家为了弘扬祖先的廉洁,便建起了这座四知桥。桥到如今有330多年了。”
几百年来,四知桥解决了七里山沩水南北两岸十多里无桥的交通瓶颈,它所传扬的“正气一身清到骨,廉名千载颂于今”的廉政故事,在当地影响深远。文化大革命时期,四知桥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2019年,在当地居民黄建中和杨氏族人的号召下,他们募集资金,将四知桥重新修复,这座承载着历史故事的古桥,才得以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
时间回到近代,龙田百花坳上,一座纪念塔高高耸立,庄严而肃穆,这是柘湘公路英雄纪念塔。此塔建于1960年,专为纪念柘湘公路筑路工人而修建。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湖南省仅这一处反映社会主义初期社会建设的大型露天遗迹。2011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英雄纪念塔,记录了艰难岁月里,龙田人民不畏艰难,开拓奋进的高贵品质。“柘湘公路的建成,解决了益阳、娄底以及长沙三个地区,几百万群众的交通问题。因为柘湘公路的修建,使得龙田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在老版的中国地图上,龙田是唯一被标注上地图的乡镇。”刘求知介绍。
作为一项突击任务,柘湘公路是为抢修柘溪水电站输送电力高压线而修建的。柘湘公路宁乡段,起于与安化交界的百花坳,止于与湘乡交界的湘乡坳,共长37.39公里,于1959年12月10日动工,1960年1月23日竣工。在短短的43天时间里用工142.53万个,平均每天有33000多人奋战在这条公路上,可以想见当时的壮观场景!为了完成修建任务,战天斗地的龙田人,积极投入建设。
时间带走了曾经的修路人,但是他们的名字却永远镌刻在了英雄塔上,龙田人把满满的激情与热血,融入到柘湘公路的建设里,造福着子孙后代……
龙田,一座让你倍感惊喜的小镇。它居于宁乡西部一隅,这里独特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让人流连忘返。小镇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也期待未来的龙田,继续书写美丽篇章,让更多人了解这里,走近这里,爱上这里!
文史专家:孙意谋 谢仲舒 李乔生 文国旺 徐拂荣 姜福成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