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剑平
乡下有句俗语: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地方。拜年拜到初七八,倒了坛子净了塔(音,坛子的一种,比坛子略大,乡下储藏东西的器物,一般用来盛放零食)。
汉子们初一这天,带着老婆孩子,向自己的父母说上一些祝福和吉利的话,陪父母吃顿饭,就是给父母亲拜年。初二一大早,全家大小到丈母娘家去拜年。初三以后,才会去当地那些长者家串门,拜年。
而孩子们是不会管这些规矩的。一般,小伙伴们大都在除夕晚上就已经约好,大年初一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相聚,走什么路线,安排好先到谁家后到谁家拜年的顺序,等等。
大年初一的上午,小伙伴们出发了,大概有十多个。有些甚至还没来得及吃早餐,就加入了拜年的大军。一路上,大家打打闹闹、叽叽喳喳,还刚到人家地坪前,就七嘴八舌地喊:“拜年呢!”“恭喜发财呢”……也不管主人在不在家。当然,新年第一天,主人一般都在家里,等着大家来拜年的。于是,主人听着拜年声,马上就会笑呵呵地迎出来,招呼大家进屋,然后,到房里拿出早就准备了的零食来招待小客人们。有糖果,花生,爆米花,葵花籽等,甚至还有昨晚做年糕时做的粑粑。在等待分派零食的时间里,大家嘻嘻哈哈地叫嚷,主人也很高兴地和小朋友们开着各种有关喜庆的玩笑,热闹非凡。偶尔,有人大声说出流传很久的俗语:“拜年拜年,粑粑向天,冇得粑粑,四个铜钱。”逗得大家哄然大笑。
就这样行行走走间,不知不觉地,走遍了全组的每一户人家,然后又笑闹着回家,拜年的队伍拖得长长的,像一群欢快的小麻雀。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