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履冰
二爹名叫喻喜阳,今年86岁高龄了,耳不聋,眼不花,黑黝黝的皮肤,从他的外表看就知道是一名老实巴交的庄稼汉。二爹小时候家境贫寒,小学没读完。小时候讨过米,赞过土地,捡过柴,拾过野粪,稍大一点还贩过桃李。16岁时,父母将他送到麻山学打推子手艺。白天他跟师傅沿门学艺,收工回到师傅家里,还要做家务,放牛杀草,几乎没有时间休息。两年后手艺学成回家,由于他打制的推子耐磨好用,手艺一炮而红,当地上十里下十里的农户都请他打造推子。这样家庭经济状况略有好转。60年代后期,农村开始使用打米机,二爹的手艺也自然就无人问津了,此后他就在家种田勤耕苦作。
二爹种田六亩,由于他勤快,加上种田技术好,粮食亩产年年有所增加,他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丰收了他也没有忘记国家,剩余的粮食不以高价卖给私人,而是给了国家。家人们问他为什么这样子做,他憨厚的一笑:“这算的了什么呢?我家揭不开锅那阵儿,就靠国家的救济粮过日子,现在党的政策好,日子过得好了,我哪能忘记党和国家呢?”说完又是憨厚的一笑。
二爹一生勤劳节俭,精打细算。在当地是有名的。一般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他不同,日落后他还要做个把小时,真是从天亮做到天黑。二爹在生活上非常节俭。在吃食上将杂粮与主粮搭配,尽量把主粮积存起来。在用钱上他绝不会把整钞票换成零钱用,而是会将零钱一角一角整成一元,一元一元再攒集成十元。他没有奢求,牌桌上从不沾边,抽烟抽的是最便宜的喇叭筒。穿的衣服烂了又补,补了又穿,真的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由于他勤劳俭朴,会划算,钱粮略有存余,家里用水泥砖新建了楼房,虽然谈不上洋气,可是在当地是建房建得最早的一家。
二爹有子女三女一男都成家立业了,个个儿女都搞得不错。儿子看到德高望重的父亲每天还是手不离锄头,肩不离扁担,觉得心里过不去,于是他劝父亲放下锄头扁担安享晚年,可是二爹不听劝告,他说:“我能做就要做,做点事还舒服些”。
二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90年代,生产队有不少青壮年认为现在种田收入不高,虽说政府有补贴,但家里没有耕牛和犁田机的话,加上还要买种谷买肥料买农药,都要用钱,稻谷价格又低,“八五四,五八四”,算起来种田赚不到钱,不如外出打工,打工一天最少能拿到200元。因此,村上的不少正劳力都外出打工了,家里责任田无人耕种,便荒了。于是二爹从2014年至今,每年都手拿锄头耕作,抛荒田。当时二爹的儿女极力反对,说父亲已经高龄了,家里又不是没有吃、没有穿,何必要去抛荒田呢?二爹说:“组上那三亩多的几块荒田,土质好,水利方便,荒了太可惜了”。儿女们的话二爹就是不听。到了每年春天,家门口的五块荒田,二爹既不用牛也不用犁田机,仅用一把锄头,一锄一锄的翻耕,每年能收稻谷3500多斤。
二爹就是这样一个不服老的人,每天还在继续“修地球”,干农活,在他生活的字典里,就没有“劳累”二字。不少时候,他的嘴里还哼着有点走调的花鼓戏小曲,整天乐呵呵的。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