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带着对大连的恋恋不舍,欧阳钦奔赴黑龙江省,在更为辽阔的黑土地上书写波澜壮阔的精彩篇章,主政黑龙江十一年里,发生了哪些动人故事?欧阳钦又为黑龙江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本期《沩水春秋》,我们继续为您讲述欧阳钦在黑龙江的故事。
一
1954年夏天,东北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原黑龙江省、松江省和哈尔滨市合并为新黑龙江省。根据中央决定,欧阳钦被调往新组建的黑龙江省任省委第一书记,与他搭档的正是之前同在旅大任职过的韩光。老友再次合作,两人十分高兴。上任黑龙江前,欧阳钦曾与韩光多次交流意见,言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我父亲提到了黑龙江各种人文、地理资源,他了解了很多情况,觉得黑龙江未来是大有发展的。”欧阳钦的大女儿欧阳晓光介绍。
韩光曾在回忆的文章里写道,欧阳钦对黑龙江的浓厚感情,已溢于言表。他说道:“要把大家很好地团结起来,把黑龙江建设搞好。”团结,是欧阳钦上任黑龙江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当时黑龙江刚合省,干部之间相互不了解,矛盾、分歧常有。欧阳钦到任后,延续了之前在大连的工作作风,深入了解情况,亲自主持起草了一篇题为《团结一致,奋勇前进》的重要社论,发表在《黑龙江日报》上,社论一刊登,就在省里引发了广泛讨论,充分调动了大家团结一致干工作的积极性。
合省之初,千头万绪,百废待兴。当时,大家对黑龙江省的工作到底以农业为主还是以工业为主,抑或是工农兼顾的问题产生了激烈争论。欧阳钦与韩光先后花了几个月时间,到黑龙江各处调研,并与省委多次讨论后,明确了“黑龙江是新兴的工业地区和重要的农业、林业地区”的省情。在省委第二次全会上,欧阳钦以省情为题作长篇报告,具体分析了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好农业、林业的同时,大力支援工业建设。当时,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地区,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就有22项放在了这里。随着重工业发展迅猛,省内逐渐暴露出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欧阳钦又适时提出了“保证重点,补长短腿”的方针,使全省经济得以协调有序发展。
二
在黑龙江任职期间,欧阳钦时常强调要把黑龙江的工作摆在全国一盘棋上来考虑,教育干部顾全大局、积极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欧阳钦高瞻远瞩的战略理念不仅让黑龙江得到长远发展,也让黑龙江在支援全国粮食、促进北大荒建设,乃至石油大开发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国家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4年夏天,全国不少地区受灾,粮食大幅度减产,国家急需粮食。那时欧阳钦刚到黑龙江,中央给黑龙江下发的征购粮任务却迟迟不能落实。对此,欧阳钦果断提出“顾全大局,服从整体,厉行节约,分担困难”的思想,站在全国的高度,给干部做工作,很快将征购粮的任务顺利推进。而这十六个字也成为此后数年黑龙江省处理国家和地方利益关系的总方针。特别是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大饥荒在全国蔓延,欧阳钦带领黑龙江群众生产自救的同时,做通干群工作,调拨近30亿斤粮食支援全国,有力分担了全国困难。
1958年,王震率10万转业官兵开赴北大荒,在三江平原建设国家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欧阳钦带领黑龙江人民给予了热情的支持,省里除给垦区送去了大量粮食、木材、农机具等物资外,还输送了大批干部和技术人员。当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后,王震还撰文纪念欧阳钦,“抚今追昔,当年开发北大荒的数十万官兵和职工,都不会忘记欧阳钦同志的宝贵支持。在北大荒的史册上,将永远镌刻着欧阳钦的名字。”
1959年9月26日,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的松基三井喷油了,捷报传来,在全省引起了轰动。欧阳钦欣喜万分,当即给油田取了一个喜庆的名字——大庆。“当时我父亲觉得,许多老百姓都给孩子取名叫大庆,油田开发后,等于国家抱了一个金娃娃,又恰逢国家10年大庆,于是为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欧阳钦的小女儿欧阳晓明告诉记者。
随着乌黑的原油源源不断涌出地面,大庆的名字享誉全国。1960年2月,大庆石油大会战正式打响。欧阳钦主持召开了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作出了“全力以赴,全面支援,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决议,成立了“支援石油会战领导小组”,保证石油大会战顺利进行。“中共中央批准了大庆石油会战的报告后,3万名退伍转业官兵奔赴大庆,还抽调了全国各地37家单位的精兵强将齐聚大庆。”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讲解员郑媛元指着当时石油大会战的相关报告介绍,当时大庆石油会战正处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为了更好地支援会战,欧阳钦号召黑龙江省每人每月节约一斤粮食,供给到石油会战前线。
艰苦卓绝的大会战进行了7个月后,寒冬袭来,几万人如何安全过冬的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欧阳钦又一次提出了解决办法。欧阳晓明说:“我父亲提出可以盖一种叫‘干打垒’的房子,既可以起到保暖的效果,又容易盖。于是大家齐动手,第一年就盖了30万平米的‘干打垒’,顺利度过了冬天。”
在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欧阳钦率领全省人民节衣缩食,把粮食、蔬菜、帐篷、汽车等物资源源不断运往了油田,动员了大量医务人员、建筑工人、电力工人等奔赴会战前线,为中国石油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庆油田开发后,开采位置正好处在“红色草原牧场”——我国重要畜牧业和奶制品的生产基地上,要牛还是要油,欧阳钦果断决策,留下了“牛”为“油”让路的佳话。
顾全大局,服从整体,这几个字始终贯穿了欧阳钦在黑龙江的执政生涯。国家利益在前,地方利益在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国付出、为民做贡献的思想着实令人敬佩。除此之外,在黑龙江的十一年,欧阳钦深入群众搞调研,扎根基层的工作作风也始终为人称道。
三
在哈尔滨市道里区,一座高约20多米的防洪胜利纪念塔矗立在松花江畔,它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2017年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1957年,黑龙江迎来长达一个月的连续降雨,松花江超历史水位。当时欧阳钦作为省委第一书记,抗洪期间重任在肩,他寝食难安,冒着滂沱大雨走近防洪一线视察、与同志们研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对策。在欧阳钦的带领下,18万防洪大军严防死守,哈尔滨市和沿江城市乡村安然无恙。为了铭记这一段光辉历史,1958年,松花江畔建成了这座防洪胜利纪念塔,欧阳钦还特意在纪念塔前留下了一张珍贵合照。
和在大连一样,欧阳钦在黑龙江时也喜欢与工农群众、知识分子交朋友,经常走到群众中间,与大家交谈,听取群众心声。
扎根黑龙江十一年,欧阳钦始终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黑龙江的发展倾注了全部心血。他热爱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当看到新的黑龙江版图酷似一只美丽的天鹅时,他坚持把“美丽”二字写进省委工作报告《为建设繁荣幸福美丽的黑龙江省而奋斗》。正如他期盼的那样,黑龙江在他的带领下发展迅猛,顺利走上了崛起之路。
1965年,欧阳钦调任东北局第二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欧阳钦遭受不公对待,儿子欧阳湘更是被迫害致死。但他始终坚定信念,展现出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1978年欧阳钦得到平反,并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5月15日,欧阳钦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回顾欧阳钦的一生,他高贵的品德和坚持共产主义的革命精神,受人敬仰。大连、瑞金、延安……他工作过的每一处地方,都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忆的故事。虽然距离欧阳钦逝世已经过去多年,但他的精神却如瀚海明灯,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撰稿:喻梦霖
文史专家:孙意谋 谢仲舒 李乔生 文国旺 徐拂荣 姜福成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