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何立前:响锣山下埋忠骨 识字岭上吊亡魂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0-11-25 13:22:46
—分享—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唐慧芳 蔡臻 何华龙 易哲韬

烈士档案:何立前(1887-1929),宁乡九都草冲莲花山(现流沙河镇莲花山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9月7日,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惨遭杀害。

1925年2月的一天,位于县城王氏宗祠的宁乡甲种师范讲习所(简称“甲师”)里,举行了宁乡第一批党员的入党宣誓大会和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大会。参加此次入党宣誓的有11人,其中包括7名甲师学生、4名小学教师,还有一位是来自同文镇(今流沙河镇)团防局的文书何立前。出生于宁乡西部山区的何立前因何与革命结缘?他又是如何牺牲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烈士何立前的故事。

何立前家旧址。

敏而好学 投身革命

1887年2月11日,何立前出生于草冲莲花山老屋。因家境富庶,敏而好学,从小便在私塾饱读诗书。1914年,何立前考入云山学堂,在这里,他接受了谢觉哉、姜梦周、王凌波等人传播的新思想,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下决心尽自己的能力挽救民众于水火。毕业后,何立前考取了长沙湖南法政专门学校。1920年,何立前回乡任同文镇学务委员,并在团防局兼职。在此期间,他效仿姜梦周等人“教育救国”的思想,在同文镇大力提倡新文化教育,禁止教读经书。并将父亲修建的林山寺改为林山学校。

党的“一大”后,何叔衡回湖南积极发展中共党员。在何叔衡的介绍下,1925年春,何立前作为宁乡第一批入党的十一名党员之一在“甲师”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7月,何立前当选为宁乡县同文镇团防局局长,1927年春,根据中共宁乡地方执委的决定,他带领农民自卫军逮捕了团防局的4个反动分子,并收缴其全部枪支。后被推选为同文镇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带领群众开展批斗土豪劣绅、减租减息等斗争。

何立前的孙子何定坤回忆说:“我的一个姑太公,也就是我祖父的姑父,是个大财主,叫李仁定。当时我的祖父就不管什么亲疏,直接到他家里去指明要他捐了200块大洋和许多稻谷。然后拿了一部分出来给了贫苦农民,另外一部分用作革命经费。”

何立前之孙何定坤讲述祖父的革命故事。

被捕入狱 以身殉国

1927 年“马日事变”后,国民党湖南的反动派,以何键为首进行“清乡铲共”,大肆捕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为了躲避追捕,何立前只身前往武汉寻找党组织,后被安排到武汉国民政府第二十师工作,不久,因身份暴露回到长沙。回长沙后不久,何立前就因叛徒告密被省清乡司令部逮捕入狱。

“在牢里面国民党反动派就问他是不是共产党员,你们组织都有哪些人?你做过哪些事?我祖父反正一句话都不说,打也好吊也好,反正他不说话。”何定坤说:“国民党反动派还将另一位共产党人尹树陶带到我祖父的牢里和他见面,问他是否认识尹树陶,我祖父就说不认识。实际上他认识,但为了保护尹树陶他就说不认识。”

何定坤听父辈提起过,在祖父何立前被杀害前几天,他的叔祖父和父亲曾被允许入牢探视。看到兄长被折磨得面目全非、奄奄一息,叔祖父失声痛哭,祖父反过来安慰他,说人固有一死,死得其所比活着更有价值。“我祖父说他一生的想法没有完全实现,他的事业没有完成,要他的后代继续坚持革命。他还嘱咐我叔祖父,将来他死后一定要葬在流沙河的响锣山上。他的意思就是他要埋在那里,将来看着革命胜利,他就欢喜。”

1929年9月7日,何立前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惨遭杀害。“牺牲前,我祖父大声喊了几句话‘响锣山下埋忠骨,识字岭上吊亡魂,中国共产党万岁!’”何定坤说,祖父的这几句话,他们后人牢牢地记在心底,并将它们篆刻在了祖父的墓碑上。

初冬的响锣山,竹林苍翠、万籁无声。何立前的墓地静静地居于半山腰,俯瞰着整个流沙河镇。这位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了革命事业的赤子,用这种方式默默地守护着这片热土。

何立前烈士之墓。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