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抗美援朝老兵张迪泉:永不褪色的情怀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0-11-18 09:48:28
—分享—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蔡臻 易哲韬 李卓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打响了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反抗侵略,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凯旋回国后,他们深藏战功,保持英雄本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今天,让我们来讲述一位志愿军老兵张迪泉的故事。

老兵档案

张迪泉,宁乡市煤炭坝镇砖塘村人,志愿军47军139416团战士,19514月参加抗美援朝,19549月回国,1956年复员。1966年—1980年担任煤炭坝镇张家湾村(现煤炭坝镇砖塘村)村党支部书记,1992年退休。

张迪泉。

保家卫国上战场

曾在朝鲜修机场

尽管已是鲐背之年,但张迪泉老人依旧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在他家中,一枚枚摆放在桌子上的闪亮勋章,记录下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屡次立功的故事,也承载着老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张迪泉幼时家境贫寒,青年时靠着在煤矿担煤养活全家。1950年,他应召入伍,“当时区里面的喻队长就问我,你为什么要参军,当兵怕死吗?我说不怕!他说抗美援朝你去吗?我说就走!他说去了可能十几二十年不能回来你行吗?我说百年不回都行!他听了就鼓掌!”当年11月,张迪泉被编入志愿军47139师,后作为第3批入朝战士抵达朝鲜。张迪泉所在的后勤监工连,接到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在朝鲜战场上修建飞机场。

“当时我们修机场的环境十分恶劣,白天美军的飞机到处狂轰乱炸,晚上也会打照明弹来进行轰炸……”张迪泉回忆,为了阻挠他们修建机场,美军的飞机时不时会过来侵袭,他跟战友只能在轰炸的间隙加班加点进行抢修。飞机轰炸就躲进防空洞,轰炸声停就出来赶工,直到两个月后他们接到新的任务离开。

张迪泉所获功勋章。

机智果敢

荣立三等功

1951年9月末,美军发动了“秋季攻势”。战事愈演愈烈,张迪泉所在的后勤监工连不时会接到往前线运送弹药物资的任务,凭借着良好的应变能力,张迪泉几次化险为夷,圆满完成了任务。

“有一次,我们139师在天德山那里打仗,前线一个电话打到后勤部,说是弹药紧缺,三个小时内必须送20吨炮弹过去!”临危受命,张迪泉没有一丝犹豫,跟着另外两个战友一起押送三车弹药奔赴前线。走到半路,他发现路上的一座桥竟然被炸毁了。为了让运输车平安过河,张迪泉只身趟入刺骨的河水中探路,“当时下了很大的雪,河里面的雪都融化了,我穿着套鞋直接往河里走,走到深的地方,河水齐腰,又湿又冷,冻得话都说不清楚。”张迪泉回忆,他跟运输司机反复确认轮胎高度后,判断可以过河,才把车开了过去。几经曲折,20吨弹药最终在规定的时间里顺利送达前线,张迪泉也因此立下三等功。“当时全营的运输队战士都来迎接我们,抱着我们使劲往空中丢,开心得不得了,大喊有胜利弹药了!有胜利弹药了!”

除了运送弹药物资,作为后勤部队的战士,张迪泉还经常和战友冒着敌人的炮弹袭击和飞机轰炸抢运伤员。张迪泉回忆:“当时‘秋季攻势’打得惨烈,我们运送伤员的时候就算飞机在头顶轰炸也要第一时间扑倒在伤员身上,要舍掉自己,保护伤员。当时我们选择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时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将生死置之度外。”

怀揣着满腔赤诚,张迪泉在异国他乡的战场上和战友一起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而战争的冷酷无情、身边不时倒下的战友、食不果腹、饱受欺凌的朝鲜百姓,都让张迪泉备受触动,时刻期盼着胜利早日到来。“在朝鲜看到战士牺牲、朝鲜老百姓受苦的场景,我心里特别难受,觉得战争太罪恶了,国家不强大就要受欺负。我就想着打完仗回到祖国一定要好好工作,建设好家园。”张迪泉感慨地说。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停战后,张迪泉和战友一起为朝鲜战后的恢复和建设作了大量工作,直至19549月回国。

张迪泉所获得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证书。

做人民公仆

一心为民克己奉公

1956年张迪泉复员回到家乡,看到村集体落后,他想都没想就把退伍抚恤金250元中的240元,一股脑全部捐给了村上的农业社,用于发展经济。240元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村里人都说他傻,但张迪泉却觉得值,他告诉我们:“这都是为国家为集体尽自己的一份心意。”

复员回来后的张迪泉积极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生产建设中,1966年他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开荒山、种果树,办企业。后因工作出色,张迪泉被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张迪泉两袖清风,一心为村上办实事,赢得了所有村民的拥戴,直到现在大伙见到他老人家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尊称一声“张书记”。村民张国平说:“他就是一个带头的书记,什么活都抢着干,村民们都特别认可他。我们村过去在他的领导下,是县里数一数二的红旗单位,在整个宁乡都是很有名的。”

张迪泉跟村民交流。

张迪泉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和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的精神让后人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激励、鞭策着大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员。张迪泉的儿子张风从说:“我从小就听我父亲讲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发生的故事,我特别敬佩他,他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现在也用他的故事教育我们的后代。”

70年岁月流逝,虽然抗美援朝的硝烟已经散去,但那段经历留给张迪泉的印记依然深刻,91岁的他至今仍记得曾经学过的朝鲜语、记得在部队做过的操、记得为了提升侦察水平学会的蒙眼写字技能,而那首中国人民志愿军人人都会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更是时常在他的心中回响……

张迪泉所获部分奖状。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