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海闾:一腔孤勇铸忠魂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0-11-11 09:20:01
时刻新闻
—分享—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蔡臻 何华龙 易哲韬

人物简介:郭海闾(1914-1953年),宁乡市沙田乡朱溪村(现属石笋村)。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7月牺牲。

宁乡烈士陵园纪念碑。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1914年,在宁乡沙田朱溪村一户普通农民家中,一名男婴呱呱坠地,家人给他取名郭海闾。郭海闾的堂妹郭玉英回忆:“我堂兄长得高大又帅气,在家里的时候就特别活跃,很会唱山歌。他还经常用火铳到山上去打野物,枪法很准。”

郭海闾旧居地址。

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动荡岁月,1942年春,新婚不久的郭海闾被国民党抽丁入伍。郭玉英说:“离家前,我们家人送他到村口,他从庄稼地里拔了一根秧苗放在路边的石板上,说是期盼着稻谷成熟时能够回来。”

被逼无奈,郭海闾加入国民党军队。随着解放战争的到来,郭海闾的人生迎来了大转折。在解放战争中,郭海闾脱离国民党军队,自愿加入人民军队,编入华东解放军部队。1948年底,郭海闾在淮海战役中任班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部队整编时,被编入第三野战军25军73师218团1营3连。4月,参加解放南京、上海战役。后到浙江、江西剿匪,因作战英勇,升任排长。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郭海闾和众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起奔赴朝鲜战场,加入了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1953年7月26日,即朝鲜战争停战的前一天,郭海闾所在的218团接到了攻夺朝鲜“218.2高地”的任务。由于高地在“三八线”附近,山腰有大隧洞,是美军前沿阵地弹药、物资和人员集中地。郭海闾带领尖刀排,趁黑夜绕过哨所、剪断电话线,摧毁铁丝网,冒着密集炮火冲到洞边。当他用20多公斤重的炸药包炸塌洞口后,发现洞顶还有小口在冒着烟,洞内还有美军说话的声音。来不及多想,他不顾个人安危,爬上洞顶挖土封闭洞口,不幸触雷牺牲,后续部队迅速冲上,占领高地击退敌军。牺牲时,郭海闾年仅39岁。

郭海闾女儿郭叔军手捧父亲的烈士证。

据家人回忆,郭海闾牺牲的前几天,原本已经请好假准备回家,面对突如其来的军令,他选择了继续坚守阵地并最终以身殉国。“我父亲出去就没有回过,以前在部队他写过信回来,叮嘱我在家要听母亲的话。这些年我时常会梦到他,我真的很想他。”提起父亲,其女儿郭叔军老人哽咽了。

郭海闾牺牲后,受到中朝人民的深切怀念。1953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记三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其军功章。

郭海闾烈士证。

“我外公牺牲之后,他的战友把他获得的功勋章,还有一身血衣和一本存折送了回来。我外公那个人,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他在国家大义面前,懂得大是大非,能够舍小家顾大家,我们都很敬佩他。”郭海闾的外孙媳妇曾爱花动情地说,虽然她没见过郭海闾,但外公的故事一直在家族中流传着,激励着一代代后人。

春去秋来,村里的稻谷又黄了,郭海闾却再也没能回到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带着对家人的歉疚和眷念,带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热忱,郭海闾在异国他乡的战场上,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