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记夏铎铺镇龙福新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正强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0-11-10 13:17:24
时刻新闻
—分享—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燕

“哎,那不是张书记吗?就是经常上我家为我检查身体的那位!”近日,记者前往夏铎铺镇采访龙福新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正强,在夏铎铺镇卫生院住院部前台,看到一名即将出院的村民正热情地冲着张正强打招呼。

张正强,55岁,原夏铎铺镇卫生院公卫办主任,2018年3月被选派到龙福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成为该村73户贫困户的“护航员”。

在张正强(右一)的帮扶下,贫困户李迪元(右二)的家被修缮一新,居住环境大为改善。

如同“开方子”,用好健康扶贫和产业扶贫两种“药”

在扶贫的路上,张正强做到了以健康扶贫断“穷根”、产业扶贫强“脊梁”的效果,他通过入户走访发现,全村73户贫困户中大部分都是因病致贫。因为担心看病花钱,他们大多会在当地小诊所买些药应付一下,而身体不好又导致了劳动能力差,收入水平难以提高,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看到这样的情景,他既心痛也担心。为此,他一方面加大对健康扶贫新政策的宣传,另一方面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村里生病的贫困人员免费看病。同时,发挥企业、合作社、能人作用,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产销衔接、到户利益联结机制,推进消费扶贫。

在驻村工作队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贫困户李迪元家。一进家门,只见其家中家具样样齐全,厨房干净整洁,令人印象深刻。

“地上一堆的烟头,床上、桌上衣服和其他物品乱放!”据龙福新村扶贫专干唐智明回忆,当时他和张正强第一次到李迪元家时,生活环境十分糟糕。

据介绍,李迪元妻子因病已经去世,膝下有一未成年的女儿。2014年,他因为高血压中风导致双脚、双手行动不便,无论生活还是精神方面,都感觉到压力很大,情绪十分低落,精神十分颓废。

驻村后,张正强与李迪元家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经常带着检测仪器和驻村工作队员一次次前往李迪元家,给他打扫卫生,为他检查身体,并且鼓励他经营好自己的羊崽养殖业。2019年,通过张正强的四处奔波,李迪元申请三级肢体残疾的事情尘埃落定,并获得相应补助。

“幸亏张书记他们帮助了我家,不但为我的身体‘保驾护航’,而且对我家的房子进行了修缮和加固,现在是不愁吃、不愁穿,日子一天天变好了。现在就是希望女儿能够好好读书,将来为国家作贡献。”说起家里面这几年的变化,李迪元滔滔不绝的向记者介绍,这样的一份恩情,他将永远铭记在心。

记者获悉,在干部的帮扶下,这几年以来,李迪元身体逐渐好转,家里又养羊又养猪。2018年养的羊通过消费扶贫卖掉了10多只,让李迪元信心备增,干劲十足,现在的养殖数量已经增加到35只。由民进长沙市委捐赠的两头猪仔,养到了135公斤左右,已经出栏。加上低保和残疾补助以及社会爱心捐赠,今年李迪元家的年收入将达到3万余元,即将实现脱贫。

用“仁爱之心”用心扶贫,帮助贫困村民就业

自驻村以来,张正强带领驻村工作队员积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重点抓好产业和就业“两业”扶贫。

贫困户唐太祥曾是张正强的一块“心病”,他经常开着车子,前往唐太祥家做入户走访。当时,唐太祥的年收入仅为900余元,视力不好,还有腰椎病,除了钓鱼,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

在张正强数次奔波和苦口婆心的劝导下,唐太祥终于决心作出改变。2019年5月,张正强将唐太祥推荐到夏铎铺镇卫生院当护工,当年便赚了13000元,当年成功脱贫。如今,40多岁的唐太祥精神状态十分饱满,经常出入于宁乡各大医院做护工,口碑非常好。他靠着这份工作,年收入达到3万余元。

“通过工作,手里有钱了,我就买了新手机!现在可以照顾两个患者,一天可以赚240余元,吃住也很方便,行李都放在卫生院的公租房里。”在夏铎铺镇卫生院,记者跟着驻村干部看到了唐太祥,他向记者介绍,多亏干部们的关心,让他住到了村上的集居房中,电费、水费都是村上解决的。

贫困户越过得好,他越有成就感

“村上的四类人员,他都认真负责帮扶,基本上是住在村上,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中。”驻村工作队员邹小葵介绍,村民对张正强的评价十分高,只要说起“张书记”,都是竖起大拇指点赞。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张正强组织贫困儿童到红色旅游景点参观学习,并为每人送上爱心物资。

“他真的是太辛苦了,今年疫情期间都没怎么休息,家里也没顾上,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我们一起日以继夜做排查、搞宣传,人都瘦了一圈。龙福新村去年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果,连续两年年终考核全镇排名第一,这和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龙福新村党总支书记陶命军表示。

“当我退休的那天,再来翻看这些资料,我会很怀念当驻村第一书记的每一天!”张正强表示,每当接到贫困群众的电话,听他们诉说家里的变化时,那份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这和他作为医生所带来的成就感是一样的。精准扶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他坚信,只有把工作做细做实,才可以帮助贫困户真正实现产业脱贫和产业致富。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