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驿站内阅读。刘静 摄
近几年,宁乡市委、市政府踏踏实实做了大量民生实事,能办即办、应办尽办,亮点纷呈,温馨暖民,让人身在福境。今天,最令我欣然命笔的就是宁乡城里首批新建的十二个城市驿站。这是一件新鲜事,更是一件善行满满、福荫子孙、传承文明新风的大好事大实事。
今年以来,我因身体原因,一直“宅”家防疫,少出行。故此,外面发生的事,除媒体报道的外,几乎不知。近日久雨初晴,风和日丽。我从家出发,走城区花明南路,经八一路,到沩江风光带游了一回。不出门不知道,一出门吓一跳。当我步履蹒跚,行至市环卫局门口时,眼前豁然一亮:这里原来闲着的一长排破旧门店,被装饰一新,靓丽夺目。驻足一看,两空门面上方,挂着一块崭新的招牌,上书“宁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城市驿站”十四个大字,格外醒目。驿站玻璃大门敞开,一位穿红色马褂、戴红帽的女志愿者,面带微笑,右手微伸,作“欢迎”状。
驿站?这个千百年前的“老古董”,现在重现人间,到底做些什么呢?我怀着质疑和好奇心理,决心探个究竟。进得门来,只见房间四壁粉刷一新,洁白无瑕。地铺瓷砖,石膏板吊顶。第一间挂的牌子是“休息区”。壁上挂精致的“服务项目”牌,内容达十项。靠墙摆长沙发,谁工作累了,走路疲劳了,可在此好好歇息。前方左角用精制宝丽板隔成两个小卫生间,内壁贴仿瓷大理石,两个蹲位,瓷盆洁白,自动冲洗。你如果内急,可直奔此处方便。出卫生间,对面设两个精制洗手池,一高一矮,方便大人小孩。
接下来,如果你口渴,对面就有精美饮水器,热的冷的, 自由选择。旁边还有一个高级玻璃食品柜,内陈列各式饮料和糖果,琳琅满目,手机扫码即得。休息区还有一把按摩椅,不妨试试,包你舒服满意。里面还备有小药箱,给人急用。
气候多变,刚刚还是太阳天,一瞬间却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此时你可速进驿站避风躲雨。如着急上班或者办事,驿站有雨伞外借,保你照常赶路,不迟到,不误事。开电动车和使用手机的朋友,驿站可为你随时充电。
写到此,我忽然想起古驿站曾经遗留的两首无名作者的对联:倦停且自由客侣,渴饮何须问主人。又一首:聊以息肩坐片刻不分宾主,亦堪适合饮一盏各自东西。这就是中华民族爱民如子、人民互爱的伟大传统文化。至今依然发场光大。
第二间为“阅读间”。靠墙设有三个书柜,陈列不少图书,全是新书。还有《人民日报》《湖南日报》《长沙晚报》《今日宁乡》等报刊。志愿者告诉我:目前报刊尚不齐全,正在继续添置。墙角有立式空调,房中设有两张小长桌、四把精致小椅,坐着非常舒服。墙上写有一条标语——你的阅读造就了你。看得出,创办者意在倡导全民阅读。据介绍,驿站自开放以来,每天来此阅读者不少,有的人读书很认真,边读边做笔记。
驿站创办者还要我传递一个信息:希望宁乡和外地来宁乡的文人雅士、诗人、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关心驿站,莅临此地,会亲访友,题诗作对。像当年陆游、白居易唱吟几首诗,或者作宏篇留在驿站,以便后来人“循墙绕柱觅君诗”,以倡导新风,浓厚学习氛围。
“阅读间”也有一个小卫生间。与第一间不同的是,这里设置了新式坐便器,也是一高一矮,是为老人、小孩特制。为防老人、孩子跌倒,坐便器旁都装有不锈钢扶手,颇具人性化。卫生间另一头亦有洗手池。创建者想得周到,靠洗手池旁特意安装了一个可折叠的婴儿床,方便带婴儿出行的母亲换尿片、洗屁屁。说来也巧,就在和志愿者交谈之际,一位年轻母亲抱着一个婴儿急急忙忙进来,顺顺当当用上了这个设施,自然感到很满意。她引用一句古话: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现在全变了,出门不难,出门很方便。她一声声感谢党、感谢政府。
志愿者饶喜华女士还告诉我,前天,一位乡下进城的老人,年六十余,用一根木头挑着两个蛇皮袋(塑料编织袋),来到驿站前,望望招牌,又瞅瞅屋里,疑惑地问:“这里有卫生间吗?“有,请进。”志愿者回答。老人进屋后,东西一放,就进了卫生间。出来后,洗了手,又接了一杯水喝。老人休息了约半个小时,又是看,又是问。当他了解驿站的情况后,感触颇深,讲起了自己以前经历的一件事:那是好几年前,来县城走亲戚喝喜酒,可能贪食太多,又着了凉。离开酒家后,肚子隐隐作疼,越走越疼,并且内急。他一边强忍着,一边逢人就问:“哪里有卫生间?”被问的人一个个摇头,答复都是三个字——不知道。老人只好加快脚步,硬挺着往回家的路上赶。哪里禁得住?最后还是坏了事,拉了一裤裆,一副狼狈相,几多难为情。
老人接着又说:美女同志,请你帮我搭个口信给市里的周书记、付市长,就说一个乡里老倌子讲的,办驿站是好事,是行大善,积大德,是大恩大德。他们是好人,好人必有好报。
办驿站的确是个民生善举,本人亦有同感。十年前,我患有前列腺炎,老是要小便,生怕出远门。直至动了手术,才解决这个难题。我的邻居周老也因患前列腺炎又脚疼,就因为难寻卫生间、难找坐处,大伙好几次邀他散步,都被他婉言谢绝。
驿站,本是古代专供官府传递文书和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休息、食宿、换马的场所。早在西周时期即有邮驿,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宁乡县志》记载:清朝期间,宁乡县衙侧设有县驿,下设二十三铺,铺与铺之间还有“堆”,故有“五里一堆、十里一铺”之说。如今宁乡还能找到好几个“五里堆”。当年,宁乡驿道最长的是西路,从县驿出发,经冷水铺、赤土铺、回龙铺、玉堂铺、双凫铺、长桥铺、黄材铺、巴蕉铺、迎水铺、新开铺、西门铺、扶冲铺、司徒铺进入安化县,共计十三铺,总长八十五公里。驿站又多与茶亭相连,茶亭的任务也是供人休憩和食宿(也有茶亭只供茶水)。一句话,就是让出行人吃饱饭、睡好觉、养好精神再赶路。
目前的城市驿站,最初是作为户外工作者的休息场所,以后逐步发展,增加功能,就成了所有市民和农村进城人、外地来宁办事人的共享空间。大家都可在此歇息、避风躲雨、纳凉、饮水解渴、看书阅报。遇有急病小伤,还可在此取药救急。
宁乡市委、市政府早在年前就对建设驿站问题进行了研究、规划和安排,决定首批在宁乡城区新建十二个驿站。到目前为止,已陆续建成投入使用。
驿站体验,感受深深。续写丑诗一首,聊表心声:共产党呵胜爹娘,人民福祉心中藏。宏图大业日登天,惠民小事亦未忘。千古驿站已远去,而今重拾放光芒。感恩幸福新时代,祝愿祖国更富强。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陈绛君
编辑:喻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