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调研中聚民意 实干中解民忧 ——我市以主题教育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见实效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黄杏 2019-10-25 14:46:09
—分享—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通讯员 宁萱)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怎么搞?”连日来,我市基层村镇的屋场热闹非凡,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围坐一圈,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让群众提意见,让群众当主角,其乐融融的“屋场夜话”成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调研现场”。

“调查研究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党委政府干什么。”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屋场夜话”为抓手,深入群众找问题、瞄准靶向解难题,为推动主题教育落地生根开出“良方”。

问题要到群众中“找”

“我们屋场别的都好,就是水质不太好。”花明楼镇靳江村刘家湾屋场内,村民们向市委书记周辉敞开心扉;“用电高峰期,电压不太稳。”玉潭街道金星社区下瓦屋场地坪里,面对市委副书记、市长付旭明,居民们争相提问题。

城郊街道石头坑村荷叶塘屋场、回龙铺镇金旺村副业屋场、道林镇河东新村狮子山屋场……张毅、喻亚军、刘永红等市领导也正与村民们围成一圈促膝长谈。

一时间,这样的对话在我市各个屋场争相上演。

原来,自今年9月起,“屋场夜话”就成为我市践行敞开大门抓教育的“特色品牌”。市委常委率先以农村“五治”工作为重点,深入14个屋场开展夜话,“过筛子”找问题、“点对点”听建议。据统计,目前已收集问题88个,现场解决32个,现场交办56个,做到群众反映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

“既可以了解政府工作的不足,又能听到群众的意愿,采纳合理的建议,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干群关系。”领导干部将“屋场夜话”视为惠民工作法宝,“一月一主题、一月一夜话”已成常态。

“这样的方式我们都认可,有想法直接就能表达,有问题第一时间就能回应。”刘家湾屋场村民黎术刚提出饮用水污染问题,就被打了“收条”,连带着屋场建设遇到的修路、清淤、饮水等问题都“被”一一安排部署。

“以后一定要经常开啊!”群众的呼声成为屋场调研成效最好的见证。



菁华铺乡陈家桥村群众休闲有了好去处。

口碑 要在实干中“立”

“带着问题下去,就要揣着答案回来,以真抓实干精准破解百姓难题。”在我市党员干部的眼中,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态度的转变让他们工作起来更有自信、更添干劲。

前不久,菁华铺乡陈家桥村村民张素平家新装了抽水马桶,从最开始的“直摇头”到如今的“连点赞”。村里的老党员李长福先后上门十多次,终于把崭新的马桶给张素平送上了门。“老张独居已久,脾气犟得很,如厕习惯也难改变,我就给他分析利弊,改厕不用自己掏钱还舒服干净,何乐而不为呢?”

据了解,我市全面建立“市级统筹、部门指导、乡镇主体、村(社区)为单元”的工作体系,调动专项资金1.4亿元,动员各方力量全力推进“厕所革命”。目前,已新(改)建三格式化粪池75000座,年底前有望完成改厕10万座以上。9月17日,湖南省一类县农村改厕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省政府办公厅对宁乡改厕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我们的目标就是摸准问题努力干,让老百姓满足又满意!”连日来,回龙铺镇副业屋场的党员干部也忙得不可开交。按照“交一点、卖一点、沤一点、填一点”的工作法,遵循“农户源头分类减量、保洁人员上门回收、村镇集中二次细分、全市统筹分类处理”的工作机制,干部们挨家挨户发放宣传资料,逐字逐句讲解分类知识,身体力行发动全员参与,如今副业屋场的垃圾量从每周4吨减少到1吨多。

“最开始我们还挺嫌麻烦的,现在逐渐感受到垃圾分类的好处,了解了这项行动背后的意义,我们都开始自觉发力!”副业屋场的村民一改前态,开始为垃圾分类贡献“合力”。

据悉,年初以来,我市累计投放分类垃圾桶636448个,建成资源分拣中心241个,全年农村垃圾总量预计减少35%。

成效 就在变化中“显”

“我们的屋场两个月就大变样啦!”家住黄材镇黄材村大屋垸子屋场的姜桂莲指着家门口新建的新风广场笑得合不拢嘴。今年8月,大屋垸子屋场村民表达了想添一处活动场所的愿望,党员干部知悉后,立刻着手进行。不到两个月,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新风广场就基本建成,原来又臭又脏的废池塘变身绿草如茵的活动广场,引得群众直呼幸福感“爆棚”。

就在前不久的“屋场夜话”上,当地村民还主动提出每家每户轮流“值勤”,自行维护广场秩序和环境。“党和政府有求必应,家园清洁我们也要出力。”

“只有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看到可喜的变化,才能实现双赢发展。”黄材村党总支书记姜文伟表示,要推进主题教育获得实效,就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在为民服务上下功夫,在干事创业中敢担当。

“多了文明风,少了人情债,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说起村里的新变化,大成桥镇牌头冲屋场村民刘合香连连点赞,“原来碰上红白事, 大家都打肿脸充胖子,一年礼金就有8千多元,心累人更累。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达成共识,一切从简。”如今,刘合香成了村里的移风易俗典型,无论是孙女出生、建新房,还是自己的六十大寿,他都没有操办。

“干群合力”的磁场效应在这里已然彰显。一项项惠民利民的新变化,不仅让我市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升温,也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升级。

“党员干部不仅要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更要拿出硬招实招,密切回应群众的热点难点。”市委书记周辉道出我市民生工作的要诀,在调研中聚民意,在实干中解民忧,主题教育的调研成果正逐步转换成最普惠的民生。

如今,调研出来的“民生效应”仍在不断扩大辐射范围。初心永记,使命在肩,以“屋场夜话”为核心的调研行动,正成为我市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地生根的“秘密武器”,更是推动我市各项事业向高质量、现代化迈进的“核心动力”。

群众点赞

●樟树羊咀屋场村民左友明

“隔油池投入使用后,家中蚊虫少了很多!以前餐厨油污都是排到屋檐沟,现在都是通过隔油池管道排到生态净化池,卫生干净又不生蚊虫。”

●大屋垸子屋场村民姜太华

“这次八十大寿坚决不大操大办,乡风文明我们要自觉坚守。家门口就是新风广场,天天看着家风家训,必须从自身作出表率,带头移风易俗。”

●副业屋场村民谢胜强

“改厕是件大好事!刚好遇到队上搞‘五治’示范屋场建设,所有住户都抓住这个机会,主动改水厕、建化粪池。环境好了,没病菌了,村民都很满意。”

●副业屋场村民谭茂涛

“拆除‘空心房’是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是为了建设美丽屋场,是为了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真正受益的也是我们当地人,而且政府还帮着我们拆,这是好政策。我没有意见,我举双手支持。村上喊拆我家的‘空心房’就拆了。”

●刘家湾屋场村民吴建武

“原来这些生活垃圾、餐厨垃圾都是顺手就倒进塘里、土里、水沟里,不但污染水源,而且污染空气。现在,这些垃圾都集中倒进这个堆沤池,环境卫生好多了。”

张家滩屋场小桥流水人家

□文/图 本报记者 李向

张家滩屋场,位于巷子口镇联花村18组,因大宋名相张浚后裔和张浚张栻父子墓地守护人世代居住在此而得名,现有28户居民。

清晨推开门,连绵青山就在眼前,峰顶云遮雾绕,仿若仙境;耳畔传来江水潺潺和书声琅琅,如同天籁;屋场之东,一条曲折的步桥,通向对岸的南轩书院;屋子白墙黛瓦,窗明几净,清亮的地板照得见人影来……74岁的刘继云就生活在这小桥流水人家,甭提有多舒心了。



▲鲜花装扮出花样农家,为屋场增色。

户户有花,家家有菜园

“刚搬过来,家里就修好了三级化粪池,再没有以前旱厕的臭味,蚊子苍蝇都少了。平时种菜,养花,搞一下卫生,围着屋场散步,舒服着呢!”10月22日,记者来到张家滩屋场采访,刘继云正在家门前的小菜园松土。只见30平方米左右的小菜园分成整齐的5块,种上了辣椒、包菜、白菜、莴笋等,还有2棵茶花树。菜园四周用砖砌成,与地坪分隔开来,外围没有一点泥土杂屑。刘继云介绍,他家是从沩江对面官山村搬过来的,2018年入住新房。说起居住环境的改变,老人连连称赞, “搭帮政府支持,村民也齐心,才有这么好的居住条件。”

在村民李密房子后面,一侧的天麻、鸡冠花等花开正艳,鲜花下还种有大蒜、蕌头等蔬菜;另一侧是一个小小的辣椒园,青的、红的、黄的、小指大小的灯笼椒如精灵般倒立着身子,色彩纷呈,惹人怜爱。李密拿着水管正在给自家的小花园浇水,谈及居住环境,她笑得合不拢嘴,“村民、游客经过我家,都会像你们一样停下来看一看,都说漂亮。住在这么干净的屋场里,肯定也要把自己家里收拾得好一点。”

“2017年年底,村里召开屋主会,按照统一规划建设张家滩屋场,28户村民当场一致同意,没有一个唱反调的,推进得非常顺利。”村民小组长廖枚飞告诉记者。

“屋场是搞得好呢,到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到了晚上,附近的村民都来这里散步、跳舞,你是没看到,不晓得好热闹。”84岁的村民彭雪春拿着小锄头蹲在地坪上,把地上的污垢刮干净,还不时抱怨家里的鸡鸭跑出来把地面弄脏了。



见山见水、整洁美丽的张家滩屋场。

积极参与,好处看得见

2018年年初,村民卢放明投资30多万元打造的纤夫农庄正式开门营业,可同时接待26桌客人。殊不知,这个座落在张家滩屋场、紧临沩江、与南轩书院隔江相望的农庄在2017年以前还是一个养猪场。

“生意还不错,多的一天接待了20多桌客人。”卢放明介绍,他就是张家滩屋场村民,2007年,他买来4头母猪和40多头仔猪,搞起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他家的养猪场年出栏生猪500多头。

2017年上半年,南轩文化园正式动工建设,这个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就在卢放明的家门口。面对上门的政府工作人员,他爽快答应了退养要求,将栏中的8头母猪和80多头仔猪全部卖掉,并拆除了猪舍。2017年底,村里组织召开屋场会,商议建设张家滩屋场事宜,卢放明打心眼里赞同。

“我们这里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十分适合发展旅游产业。南轩文化园建好后,游客很多,建设美丽屋场是很有必要的。”卢放明坦言,退出养殖业后,他的农庄年收入超过10万元,而且生活环境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大改变,“不用再担风险,人也轻松多了,环境好心情都好些,这么好的事情我能不支持吗?”

在屋场西边,鸭群在池塘里嬉戏,近80亩的果树基地鸟语花香。远处农用车轰鸣着拖来一车车混凝土,村民们正在高兴地修路。

“通过村里流转土地,承包以后种植了黄金贡柚、血橙、黄桃、凤凰李等水果,再准备发展林下经济,依托张家滩屋场、南轩文化园打造一个果园观光生态农业项目。”南轩湖家庭农场负责人隆国强告诉记者,2018年,在外打工多年的他回家后,投入100多万元发展生态种植,聘请当地富余劳动力参与,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政府主导推动,村民齐心参与,张家滩屋场在人居环境改善、群众增收、幸福感增长等方面正在不断释放出蝶变效应,成为我市美丽屋场建设中的一张响亮名片。



乡村蝶变绽新颜。杨铁军摄

瓦泥塘屋场村民齐心打造的美好生活家园

□文/图 本报记者 龚再蓉

日前,老粮仓镇江花村瓦泥塘屋场党小组活动室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该示范屋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在镇党委和村党总支的精心组织下,当地村民齐心参与,从“改厕”、人工湿地建设、山塘清淤护砌、章子客文化馆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等方面着手,致力农村“五治”工作深入开展,美好生活家园打造取得实在成效。

齐参与 一草一木都是自家事

瓦泥塘屋场,共有53户265名村民。村党总支及党员不忘初心,主动作为,组织动员全体村民参与。村党总支委员戴尚平今年60岁,有32年党龄。7月24日至今,他天天在瓦泥塘屋场建设现场忙碌,有时早晨6点多就赶到,经常加班到晚上七八点钟。和他一样,党小组党员吴文斌、村民小组长黄明强也是天天坚守在现场,白天参加各种劳动,晚上则上门与各家各户交流。

“遇事就要解决事,一草一木都是自家事。”吴文斌是一位有着41年党龄的老党员,这样表达着自己参与瓦泥塘屋场建设的感受。南咀塘清淤护砌,是该屋场建设的一个具体项目。占用旁边0.3亩菜地将塘扩建,施工方便,更美观,但户主不同意。见状,他用自家的0.3亩菜地进行对调。

南咀塘的护砌,在9月份进行,先砌鹅卵石,再建水泥栏杆。半个月内,吴文斌的妻子主动义务承担湿水保养工作,每天早中晚进行3次。当时,正值高温干旱时节,塘中无水, 她便担井水,每次担10担,搞得汗流浃背。8月初,村党总支组织瓦泥塘屋场户主到菁华铺乡陈家桥村等地观摩,大家内心触动很大。“同是宁乡人,他们能做这么好,我们也要做好。”观摩现场,建档立卡贫困村民张小平当众承诺,他家要捐稻谷500公斤,助力屋场建设。

在他们的带动下,瓦泥塘屋场户主出钱出力参与屋场建设。至目前,53户村民已义务投工500多个,筹资7万多元。

育新风 今年屋场才办一场酒

瓦泥塘屋场的建设,还得到了老粮仓镇商会和宁乡市黄金珠宝商会的大力支持。两家商会捐资所建的章子客文化馆,面积200多平方米,房屋建设已经完成。全部建好后,将是该屋场的一个标志。在老粮仓镇,目前有2万多人从事黄金珠宝行业。不忘家乡发展,积极参加公益事业,是当地章子客文化的重要特质。

在村民李望年家的大门口,挂着一块“五星文明户”评比牌,评比内容包括“爱党爱国之星”“勤劳致富之星”“移风易俗之星”等。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这一评比活动马上就会全面铺开,将采取村民互评的方式。无疑,实施这一评比,当地文明新风尚必将进一步浓厚起来。

老党员黄国强生前住在瓦泥塘屋场。去世前,他交代家人,后事一定要从简,并委托村干部进行监督。老人去世后,家人遵其遗嘱简办丧事,只收本屋场的人情礼金,每户人情礼金控制在100元左右。“今年,整个屋场就办了这一场酒。其他生日、升学之类的,都不办酒。”吴文斌介绍,大兴节俭之风,使得各家各户人情礼金负担大幅下降,大家都说好。



▲美丽的瓦泥塘屋场。

大提升 实用美观看着都舒服

9月份,瓦泥塘屋场建设火热推进。其中,竹松湾塘清淤护砌过程中,便清掉淤泥100多车。“变了大样,先前革命草把塘都盖住了,有一股很大的臭味。”对于家门口的变化,李望年有着深切感受。

“好家伙呢,一点都不臭的。”3个多月前,吴爱明家的四级化粪池建成投入使用。从此,她家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通过专门管道排入30多米外的人工湿地。在她家房屋左侧,由一户村民无偿提供1亩多荒地,大家动手栽树铺草皮进行绿化,并建好步行道。晴朗天气,包括邻近屋场的村民在内,很多人都会来这里散步。

新建党小组活动室和章子客文化馆,完成公路“窄改宽”硬化600多米;53户人家全部建好四级化粪池,新建820米污水管网和1处七级人工湿地,将各家各户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利用废旧烤烟房建成垃圾分拣中心,由一名村级保洁员集中分拣,每户配备两个分类垃圾桶并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减量;清淤护砌山塘4口,水渠1200多米……随着各项目的高效推进,瓦泥塘屋场宜居指数全面提升。就此,吴爱明感慨:“有了这么多好地方,实用美观看着都舒服。”



秀丽村庄美如画。(资料图片)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黄杏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