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吴晴 周伟)
6月,随着气温的升高,陈家桥村皂壳湾大塘成为不少钓鱼发烧友避暑垂钓的首选之地。因为这里四面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山塘水草茂盛、水体丰盈水质优良,生态养殖的鱼虾丰富肥大味美,更有当地农家热茶热饭热情相迎款待……
据去过的钓友反映,像皂壳湾大塘这样的垂钓好去处,在陈家桥村还有多处。据了解,该村近年来抢抓“河湖长制”政策春风,以“河湖长制”促河湖长治,长效管护打造乡村治水样本,为全村130多口山塘及河坝水体配备“贴心管家”,实施长效管理和综合治理,最大程度激活和保持了全村水资源,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环境优美的水资源生态示范片,不仅保障了全村3600多亩水稻基本灌溉用水,同时还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促进了当地村民增收。
陈家桥村皂壳湾大塘四面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抢乘政策春风,村民踊跃来当民间“河湖长”
陈家桥村位于我市东南片区,属于黄材水库尾灌区。全村共138口山塘,主干河坝12公里,渠道26公里。多年前,由于分田到户后基本没有清淤,导致大部分山塘河坝淤积,山塘、河坝水体发臭,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面对此种情况,新一届支村“两委”抢抓“河湖长制”政策春风,积极对接国家、省、市政策,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引导作用,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其中。该村结合“河湖长制”工作,实施山塘承包制度,让群众来当民间“河湖长”,责任落实到每一口山塘到每一个承包人身上,确保了每一口山塘都有人管护和用水科学调度,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村民王栋宇,自告奋勇当了陈家村的一位民间河长,同时也是皂壳湾大塘的承包人。他介绍,承包皂壳湾大塘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扛起了民间“河湖长”这个重大的职责,一天也不敢懈怠。近3年来,他把山塘当宝贝一样进行养护和管理,清淤除杂确保蓄水,种草养虾确保水质,一切都严格按照“河湖长”制度要求来执行。面对即将到来的农忙用水高潮,他已经蓄满了相当于一个小二型水库的山塘蓄水量,能够确保皂壳湾周边农田灌溉的需求。
据了解,陈家桥村近3年来积极践行河长制工作职责,发挥基层引导作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以农户承包金换承包权筹集资金260余万元,村级投入40余万元,将全村100多口山塘淤泥全部清出,通过平整恢复农田,重新种上水稻,既增加了山塘蓄水量,又改变了原有水质,增加了灌溉能力,还提高了养殖效益,实现了共建共赢的目的。
从源头抓治理,多管齐下孕育百余颗“水明珠”
陈家桥村在全面长效实施全村100多口山塘治理管护的同时,以“河湖长制”促河湖长治,抢抓机遇、乘势而为,结合土地平整、农村改厕、小微水体治理等工作,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打造出了乡村治水的样本。
近年来,为了从源头治理和保障水质,陈家桥村把农户改厕纳入村级办实事工程,最大程度的消除了水污染源。目前,全村改厕890户,并督促农户自行将二级化粪池提档改造三格化粪池126户,有效改变了原来农户脏、乱、臭、乱排问题,既杜绝了蚊虫滋生又预防了疾病发生,污染水源的状况得到了有效治理,如今山塘水质清澈,鱼虾成群。
同时,陈家桥村把畜禽治理工作纳入到网格管理,以村组干部网格管理到户,动员5头以下的农户实施干湿分离,建造分格化粪便处理池由组长监管,5头以上30头以下的农户建设沼气池,由村组管理,30头以上至150头以下的由上级畜牧部门按标准建设,由乡村组共同管理家禽实行圈养,保证粪便肥土肥田综合利用,按月实行上门检查,制定新增及退养登记制度,做到网格到人,监督到位,治理有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除民间义务河长外,陈家桥村成立了村干部、组长、优秀党员、离退休老同志近20人的巡查队伍,除已承包的山塘列入承包合同由承包农户自行管理外,其余河坝、渠道按网格专人负责管理,重点巡查在恶劣天气情况下山洪所带来的漂浮物,巡护人员现场处理零星漂浮物,村环境治理从业人员治理量多的漂浮物,确保山塘河坝渠道干净整洁,确保每一条沟渠、每一口山塘、每一座水坝都配备了“贴心管家”!
碧水盈盈的池塘宛如明珠,镶嵌在旖旎迷人的田园阡陌间,更有干群像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着这些“水明珠”……如今,行走在陈家桥村,随处可以看到山清水秀人乐的美景。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吴晴 周伟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