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宁乡巷子口农家子弟易祓高中状元,后担任礼部尚书,封宁乡开国男,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才子,县人大都知晓。他的夫人萧氏饱读诗书,也是一位才华满腹的词人,却鲜为人知。
萧夫人家世居长沙郡善化县忠臣乡旌表里。与易祓婚后,伉俪情深,夫妻恩爱,相互唱和,幸福无比。易祓中状元后就调任到昭庆军节度使担任掌书记官职。有一段时间没有回家,萧氏夫人无限思念,写了两首词寄往丈夫。其一,《一剪梅》:“染泪修书寄彦章。贪却前廊,忘却回廊。功成名就不还乡。石做心肠,铁做心肠。红日三竿懒下床,虚度韶光,瘦损容光。思量何日得成双?羞对鸳鸯,懒对鸳鸯”。其二,《长相思》更加婉约凄凉:“朝有时,暮有时,潮水犹知日两回,人生长别离。来有时,去有时,燕子犹知社后归,君行无尽期。”词中流露思念丈夫的情怀,易祓得书亦和之。
易祓历仕四朝皇帝,光宗至宁宗,对朝廷忠心耿耿,披肝沥胆,励精图治。宋庆元四年(1198)后,历官著作郎修国史、枢密检讨、朝议大夫等职。宋嘉泰四年(1204),官国子监司业,累官至礼部尚书直学士院事。自此萧氏夫人20多年和丈夫在一起, 负责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起早贪黑,操持家务。工暇之余夫妻互相酬唱。她鼓励丈夫勤于政事,为国为民作出贡献。其间据说有许多很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可惜大部分散失了。易尚书力主抗金,开禧北伐失败后,被主和势力卫泾排挤,远贬荆南十多年。萧氏夫人要照顾家庭未能同往。
她对子女的教育很严,督促辅导儿女们刻苦学习,继承上辈文学遗风,希望儿女们做到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她对文学执着追求,一生未有松懈。年虽渐老,看到眼前自然风景,感叹时光流逝,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在这些作品中写出了大自然的美好,珍惜大好时光,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情怀,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多是有怨而不怒,大都是为了教化启迪后人,正确对待人生,去追求美好未来。如《对雪》诗:“纷纷瑞雪压山河,特出新奇和郢歌。乐道幽人方闭户,高歌渔父正披蓑。自嗟老景光阴速,谁使佳时感怆多。更念鳏居憔悴客,映书无寐奈愁何”。萧氏夫人的作品艺术价值极高,后人争相收集,廖大隐《楚风补》,邓显鹤《沅湘耆旧集》诸集中都有她的作品。
宁宗末年,朝中许多正直的官员上书皇帝,为易祓被贬鸣不平,宁宗考察知道易祓确实忠心为国,且很有才能,就将易祓官复原职。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封易祓为宁乡开国男,萧氏封为夫人。易祓宋嘉熙四年(1240)逝世,享年85岁。21年后萧氏夫人已过百岁,患风疾而终。南宋著名词人刘克庄《后村集》评价道:“萧既能文,而家法又严整。祎翟宠荣,相庄白首,其福慧颇不易及”。这评价不可谓不高,且是十分中肯的。
来源:德润沩宁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