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范婷 编辑:陶湘 2018-12-13 14:40:04
—分享—

东湖塘养鹅基地。(资料图片)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范婷)

在方兴未艾的宁乡振兴大戏中,有一首曲子高亢嘹亮又婉转昂扬,唱的是“一个也不能少”的精彩故事。“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承诺,也是宁乡的全民梦。

2018年只剩下不到20天的时间,距离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也仅仅只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了。截至2018年底,宁乡共脱贫18680户51303人,完成脱贫攻坚人口总任务数的93%,31个省定贫困村早在去年已全部“出列”。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上下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突出重点攻坚补短板,各项政策、举措逐步落地见效。“两不愁、三保障”条件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贫困问题破解取得新进展,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全市脱贫攻坚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老粮仓镇双藕村七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寄初在玉龙草田间除杂草。(资料图片)

立下愚公志,誓圆小康梦

今年冬天,对于花明楼镇花明楼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晓玲来说,是一个暖冬。

今年,在政府的帮助下完成危房改造,住上了新房子,正准备筹钱为新家添置几件像样的家具。让她没有想到的是,11月26日一大早,花明楼村驻村工作队成员及村干部就来到了她家,送来了爱心企业捐赠的沙发、椅子等家具。这一年,她还通过养猪享受了“滴灌式”扶贫政策,一家人的生活日渐好转,走上了脱贫之路。看着自己“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倍加温馨的房子,一家人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只能一声声道着“感谢”。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减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2015年年底,随着党中央一声号令,全国上下吹响号角,打响脱贫攻坚战。宁乡亦是高举战旗,枕戈待旦,用真抓实干为145万人民的全面小康而战。

使命光荣,但任务艰巨。2014年,宁乡有省定贫困村3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0546户55141人,分布在

268个村(社区)。面对使命与挑战,宁乡,将如何打好打赢这一硬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全市上下加强学习培训,出台鼓励政策等措施,积极建设高素质脱贫攻坚队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通过持续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截至2017年底,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4.4%降至1.5%,全市脱贫攻坚进入了关键时期。

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面压实责任、科学精准施策、狠抓工作落实、凝聚强大合力。一年来,市委常委会6次召开会议,市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5次召开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讲话精神,部署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全面抓工作落实。市委书记、市长分别走访了31个省定贫困村,累计解决精准脱贫具体问题87个;所有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每月走访贫困村1次以上,辖区内所有贫困户全部走访到位;村(社区)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年内全部走访本村(社区)所有贫因户,及时解决脱贫攻坚工作的问题,市、乡、村三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在脱贫退出资料上签字确认,确保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到位。市直各部门也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企业、学校以及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帮扶活动,形成了“纵向书记抓扶贫、横向社会齐参与”的扶贫工作格局。

今年3月,针对全市20588户贫困户,市委、市政府突出“精准”二字,派出驻村第一书记268名、驻村工作队员807名,“一对一”选配帮扶责任人,脱贫队伍精准入村(社区)、入户。从楼里开会到泥巴路上奔忙,从下文发函到以心换心沟通,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真情实意的帮扶中砥砺出动人光芒,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在真抓实干的帮扶中进一步密合生长……

“真的非常感谢!搭帮大家帮忙,今年家里养殖收入比去年翻了一番,可以过个热闹年了!”深冬时节,沩山乡沩水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卢长生家里却暖意融融,他拿着卖羊肉的9000多元钱喜笑颜开,对上门收购的帮扶责任人郑平连声道谢。沩水源村地处宁乡西部偏远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14年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是湖南湘江新区、长沙市委组织部、长沙市财政局等单位精准扶贫联点村。年初以来,驻村工作队明确了扶贫工作要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要注重提升帮扶对象的内生动力,改变以往单纯送钱、送物的作法,注重致富典型引导,组织种养技术培训,与帮扶对象共同制定家庭产业发展计划,定期组织帮扶责任人上门收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犹如繁星落夜空,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入村(社区)、入户,照亮了众多贫困户的脱贫路。据了解,年初以来,驻村工作队为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鼓励贫困户以市场价格进行产品销售,成效显著,形成带动面广、效益明显、稳定增收的良好局面。而帮扶责任人在与贫困户的“一对一”精准帮扶中,也扶出了实效、扶出了真情。

光伏扶贫、电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特色种植养殖业扶贫……为了让贫困户有能力走出困境,增强“造血”功能,我市积极在产业扶贫上谋创新、求突破,做到因人、因户、因村实施产业脱贫项目。同时,我市还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民生、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全面改变贫困户的生活状态,使贫困户真正在产业实施过程中持续受益。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7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19元增长至24858元,年均增长8.6%。31个省定贫困村通过产业发展、烟叶返税、土地流转、房屋租赁、光伏扶贫等途径,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有稳定来源。

“啃”下硬骨头,携手奔小康

“绝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是宁乡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的坚定目标。当前,宁乡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66 户3838人未脱贫。

“没有戴老师的帮助,我的脱贫路不会走得这么顺畅。他是我的恩人,更是我的亲人!”12月6日下午,大屯营镇梅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建锋提着一只土鸡和一箱鸡蛋,来到市中医医院看望帮扶责任人——宁乡实验中学教师戴书林。就在前一天,戴书林在前往他家走访途中因下雨路滑,不幸发生车祸,导致3根肋骨骨折而入院治疗。得知消息后,成建锋第一时间主动联系镇、村干部,要求到医院探望。

每次走访,戴书林与成建锋一家聊着家长里短,嘘寒问暖,并为其制定了合理的帮扶计划。戴书林发现,今年46岁的成建锋没有技术特长,便鼓励其流转土地50余亩,发展成种粮大户,春种水稻、冬种油菜,其中5亩还参加了花明粮油公司的“四跟四走项目”。戴书林经常询问成建锋的水稻种植情况,还经常搜集相关病虫防治资料指导他。一年来,成建锋种植的水稻收成喜人,平均亩产达到了600公斤,收入可观。“只要勤快,总有出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戴书林经常这样鼓励成建锋。成建锋也是这样做的,除了种植业,他还大力发展养殖业,今年在戴书林的建议下养殖生猪30多头,获“滴灌式”扶贫资金3000元。正是由于成建锋的勤劳肯干,他还当选为市脱贫致富典型。

在宁乡脱贫攻坚的硬仗中,没有人孤军奋战。按照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宁乡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今年我市已完成脱贫5884户15311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省扶贫办下达的任务。产业扶贫增收增效,就业扶贫实施有力,教育扶贫覆盖到位,健康扶贫提标扩面,危房改造建管严格,兜底保障体制健全,易地搬迁综合施策,扶贫“扶志”激励有力。未来两年,我市将持续保持现有扶贫政策稳定,完善动态管理机制,统筹抓好现固提升,继续狠抓作风建设。

“人们常说,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只要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切实担起责任、真抓实干,只要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奋发进取、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市扶贫办负责人向记者说道,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斗志。坚持定力、开足马力,精准发力、深处着力,145万宁乡人民正步履铿锵,携手迈向小康之路。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范婷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