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推动我市烟叶可持续绿色健康发展

编辑:陶湘 2018-12-03 10:16:44
—分享—

  

 

  喻家坳乡金醇烟叶专业合作社现代烟草农业核心示范片区一瞥。(资料图片) □文/图本报记者 李先强

  新一轮烟叶生产已拉开序幕!于11月30日召开的全市烟叶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回顾了今年我市烟叶生产情况,分析了生产形势,部署了来年发展,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希望有关部门单位和全体从烟人员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抓好贯彻落实。动员大家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烟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过硬的举措,积极工作、奋发有为,进一步推动我市烟叶产业优质高效、稳步、可持续绿色健康发展,为确保全面完成2019年烟叶工作目标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推动全市烟叶生产发展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回眸2018年烟叶生产工作规模基本稳定质量稳步提升基础更加夯实

  今年以来,我市以稳控规模为首要任务,以提质增效为发展核心,以精益生产为重要抓手,着力减工降本,提高烟叶产业质量效益,全面提升我市烟叶生产水平,烟叶产业呈现出规模基本稳定、质量稳步提升、基础更加夯实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市10个烟叶种植乡镇,共种植烟叶3.65万亩,其中烤烟3.5万亩,晒烟0.15万亩;收购烟叶8.64万担,其中烤烟8.09万担,晒烟0.55万担;实现烟农总收入1.23亿元。横市镇、大屯营镇、喻家坳乡、流沙河镇产烟在万担以上。总体来看,2018年我市烟叶生产工作呈现如下特点:

  工作思路有突破

  今年,市人民政府改变以往邀工业客户来宁乡的作法,采取主动“走出去”的请教模式,多次带领市烟办和市烟草公司有关人员深入浙江中烟,与其原料部、技术中心进行深度沟通,了解客户需求,明晰来年工作的主抓重点。这样使我市烟叶工作更主动,思路更清晰,质量要求更明确。

  生产水平有提升

  今年烟叶翻耕工作谋划早、启动快、标准高,早在2017年12月10日前各项备耕工作全面落实到位,这在宁乡烟叶史上是首次,并得到了上级行业点名表扬。在高标准执行农事操作上,大田控氮控密、中耕培土、优化结构等关键技术落实到位,烟株均衡度进一步提升,中棵烟长势长相特征进一步彰显。在高标准构建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上,今年我市烟叶绿色防控全覆盖,并在全市免费推广了3.5万亩蚜茧蜂绿色防控技术,降低了农药用量,提升了农作物安全性能。

  烟农效益有增长

  今年我市烟叶亩产量为238斤、亩均效益3641元,较2017年分别提升22%、27%。涌现出一大批种植水平高、生产效益好的烟农户,如道林镇河东新村朱罗生,种烟30亩,亩均产量344斤,纯收入8.1万元;双凫铺镇双明村刘文明,种烟38亩,亩均产量326斤,纯收入9.46万元。

  示范作用有成效

  今年,全市共申报示范片33个,验收合格28个。示范片区的高质量建设,以点带面,使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彰显,提质增效作用充分展示。如大屯营镇石家湾村、横市镇界头村、喻家坳乡高田村等,这些示范片区、示范作用凸现,烟农效益提升较快。

  服务模式有创新

  专业化烘烤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成立专业烘烤服务队58支,服务队员293人,开展培训达1221人次。开展专业化烘烤服务面积3.2万亩,覆盖面积达到90%,烤房1900余座,服务烟农户900余户,为烟农减工降本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专业分级创新进一步突破,全市烤烟专业化分级覆盖率100%,其中专分包收占比达68.96%,横市、大成桥实现100%成包收购,为全市专分包收积累了经验;大屯营边分边收,为烟农节约了费用成本。

  基础设施有保障

  我市已全面完成2016年度烟田土地平整项目,并通过了省级验收,项目结算审计也在加快推进。2018年度烟基项目建设迅速推进,已完成烟基建设投入683万元,改造烤房炉膛97座,配备烟夹220套。

  产业扶贫有作为

  我市在烟叶产业扶贫工作上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其一,帮扶种烟村集体增收脱贫。全市有81个种烟村,烟叶生产为集体经济增收过4万元的有50个村。省级贫困村道林镇靳水村、流沙河镇鸿富村和草冲村种烟带来的集体收入均超过10万元;其二,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今年全市共引导支持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烟叶种植,其中26户种烤烟的贫困户平均纯收入约25000元;47户种晒烟的贫困户,平均纯收入约8000元;烟叶产业吸纳贫困人口287人就近就业,人均增收约2600元。其三,帮扶联点村发展产业脱贫。市烟办、市烟草公司分别派驻第一书记常驻联点村进行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帮助建立扶贫产业基地、协调成立惠农综合服务社、改善基础设施等措施,帮助联点村脱贫。

  防灾抗灾有担当

  面对冰雪灾害,市烟办、市烟草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深入灾区指挥救助。各乡镇、烟站和合作社分工协作,及时组织人员加固大棚、扫除冰雹、补光增温,确保不倒一个棚,不死一颗苗。面对旱灾,补水抗旱,及时调整烘烤技术,并组织专业人员现场指导与培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烟农损失。

  烟叶收购有高速

  今年的烟叶收购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下,乡镇、村与行业部门思想高度统一,组织科学严谨,收购秩序平稳,收购进度快。由于专分包收的推广,把收购矛盾提前化解在分级场地,促进了烟叶收购效率大幅提升。一个月时间全市全面完成收购任务,比上年节省了近50%的时间,取得了收购上的历史性突破。尤其是横市、大屯营、大成桥、道林等乡镇收购组织得力,烟农送售烟叶时间短,收购速度快。

  从烟人员有典范

  在全市烟叶生产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服务标兵与先进个人,他们中有开拓创新坚持奋斗在一线的乡镇党委书记蒋宇、王军、贺向阳等;有迎难而上,大胆作为的乡镇主管领导代表沈迪斌、商利军等;有为烟叶生产提供优质服务、有求必应的市直单位电力局、公安局、市监局、邮政储蓄银行等;有扎根基层、情系烟农的乡镇烟办主任代表谢正乾、何建明、谢冬仕、贺治国等;有爱烟护产业、敢于担当的村干部代表朱伏兵、刘猛等。还有心系产业、贴心服务的合作社代表金醇合作社、黄金叶合作社、郁金香合作社等。

  延伸解读

  烟叶产业实现多方面有力提升

  今年来,我市准确把握烟草行业“双控”政策,同时结合实际,稳控结合,准确调控移栽面积,坚决守住红线,烟叶产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烟区布局更加优化,乡镇、村和烟农队伍保持稳定。

  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宣传和督查,进一步提升了烟农和从烟干部的质量意识,“产量优先”的思想意识转变到了“质效并重”上来,在收购中坚持标准,踩住底线,确保了收购政策的延续性,很好地发挥了“收购引导生产”的指挥棒作用,烟叶标准化生产得到进一步落实,生产中严把肥料施用关、生产管理关,全面推行专业化分级,提高了烟叶等级纯度,提升了烟叶质量。

  通过量化考核标准,责任细化到人,市烟办、烟草公司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乡镇与烟站工作合力增强、协助紧密,全市从烟干部工作作风与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烟叶专业合作社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特别是今年大成桥乡镇打造了专业化分级“样板工程”;创新了烟叶收购方式,实行“包烟收购”,全面推行站外专业化分级、精准预约、“阳光收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收购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和烟农满意度。

  展望2019年烟叶生产工作目标与思路

  新年烟叶种植计划是,种植面积3.61万亩、收购烟叶9.1万担,其中烤烟3.43万亩、8.5万担;晒烟0.18万亩、0.6万担。

  2019年全市烟叶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以工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强现代烟草产业,努力实现“稳规模、提质量、增效益”工作目标,担当脱贫攻坚主力,实现宁乡烟叶可持续绿色健康发展。

  围绕上述目标,要坚持不懈做好以下几点:

  发挥产业优势,打赢脱贫攻坚战

  经过多年发展,烟叶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烟区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重要经济项目,对我市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9年将是党中央提出2020年“全面脱贫”的最关键一年。作为奋斗在基层一线的从烟人员,我们更要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乡镇烟办、合作社、烟草站要对参与烟叶种植的贫困户进行一对一技术帮扶,争取2019年至少有100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从事烟叶种植。对于家庭劳动力不足的贫困户,要通过开展专项培训,引导他们参与到烟叶生产的采、编、烤、分、收各个环节,确保全市至少500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村民参与到烟叶生产领域。要把从烟人员联系贫困户制度纳入日常工作,力争脱贫工作取得新进展。

  抓好面积落实,建好示范片区

  我市烟叶总体市场需求将趋稳,并有回升的潜力和机遇,在此期间,我们要稳定万担以上的规模乡镇,辐射带动好周边乡镇。在提质增效稳规模上“练内功、强基础”,为今后计划面积扩展做好准备。2019年种植面积和计划任务已下发至各乡镇,要将计划任务科学分配至村、烟农,严格按照计划任务组织生产,烟叶生产规模既要控得住又要稳得住。乡镇烟办、烟草站要对烟农申报的种植面积实行“谁审批谁负责”的工作制度进行严格审核。市烟办、烟草公司今年将对面积落实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发现种植面积弄虚作假的,将对相关单位、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在严格落实面积的基础上,各乡镇要对烟田分布进行合理布局,高标准打造各自的示范片区,充分发挥示范片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横市镇、喻家坳乡、大成桥镇三个乡镇要联手打造10000亩的生产示范走廊;大屯营镇要着手打造两个500亩以上的生产示范基地;其余乡镇根据自身实际,打造一个200亩以上的示范片区。市烟办将根据各乡镇示范片区申报、建设情况,配套相关奖励措施。

  提升种烟效益,稳固产业地位

  在今后一段时期,烟叶产业仍然是我市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这个认识不能动摇,发展的决心更不能动摇。要提升烟农种植效益,归根结底是提升烟叶产量和质量。一是抓好技术落实,提升烟叶生产质量。各乡镇、合作社、烟草站要引导烟农严格执行烟叶生产技术操作规范流程,确保烟叶生产备耕移栽、大田管理、专业服务等各个环节上新水平,充分提升烟叶质量效益。二是抓好大户控制,提升亩均效益。从全市烟农规模结构来看,我市大户比例严重偏高;从全市烟农种植效益来看,大户的亩均种植效益普遍低于适度规模户,不适宜发展的大户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烟叶产业的健康发展。2019年,全市要全面禁止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所有烟农种植烟叶必须执行农户向乡镇申报、烟草站确认审核的程序。若乡镇确有种植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优秀大户,必须申报市烟办、市烟草公司审核,报市烟叶领导小组批准。

  市场引导生产,服务客户需求

  “客户需求是烟叶生产的指路牌”,宁乡烟叶必须是客户需求的烟叶。近年来,我市通过抓精益生产,烟叶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宁乡烤烟进入了浙江中烟的“利群”、湖南中烟的“芙蓉王”、“白沙”等知名品牌卷烟配方。但是我市的烟叶依然存在等级纯度不高、不耐储存和上选率偏低等问题,烟叶质量还不能完全符合工业企业需求。因此,要进一步强化过程监管,进一步规范生产技术方案落实,进一步强化专业服务,确保宁乡烟叶质量不断提升,努力生产工业企业所需的优质烟叶。

  规范基础管理,提升管控水平

  烟叶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突破基础管理薄弱、基础不牢的瓶颈。一是要规范资金管理。按照民主决策、公示公开、实事求是、分类扶持的原则,将产前投入、政策补贴和风险救助等资金实实在在用于烟叶产业的发展。要落实行业有关烟叶生产各项补贴政策、烟叶种植保险、烟叶收购,做到公开透明,督促及时兑现,充分让利于烟农。二是要规范合作社管理。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强对烟叶合作社建设的组织领导,规范烟农合作社运行和内部管理,按照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实体化经营的要求,进一步合理确定合作社服务规模、明确功能定位、改革扶持办法。要加强培训和业务指导,出台合作社建设扶持考核办法,加大扶持力度;各乡镇合作社要坚持综合服务导向,完善运作机制,健全服务体系,开展多种经营,确保生产重点环节全程专业服务、全面覆盖烟区、全体烟农受益。全面推广育苗大棚、密集式烤房等设施的综合利用,不断提高服务烟农、服务产业的水平,不断增强自身经济实力。

  加强设施维护,完善设施建设

  自2005年起,我市全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两场设施建设也初见成效,但是近几年育苗大棚、烤房等设施设备管护维护不到位的现象日益突出。行业部门受控规模政策的影响,烟基建设投入逐年减少,我们要稳定现有种植规模,必须加强对现有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市烟办、市烟草公司将共同拟定《烟基设施管护办法》,并根据各乡镇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我们要加快基本烟基设施建设进度,引进先进适用烟用机械,大力推广机械化作业。要加快推进烤房烟夹设施等烟基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分级场地和设施设备建设投入。

  强化措施

  要在多方面下功夫

  在规模种植上突出“控”字

  要以“控守红线”为主要目的,紧紧围绕“控规模、提质量、增效益”的思路,将计划任务落实到位,既不能超,也不能少,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及具体业务部门、工作人员抓落实,及时做好烟农工作,把形势讲清楚,把政策宣传到位,严格按计划签订收购合同,严格按计划组织统一育苗,严格按计划组织肥料、地膜等农资供应,严格按计划移栽种植,千方百计稳控全市烟叶产业。

  在队伍建设上突出“稳”字

  要积极培育和激励职业烟农,打造一支“精于此道,以此为生”的职业烟农队伍。要鼓励适度经营,烤烟重点培养50亩的适度规模户,确保烟叶生产“控的准,稳的住”。要加强技术员队伍建设,创新考核机制,实行奖优惩劣,严格考核兑现,培养一支理念新、技术过硬的烟叶技术员队伍。

  在精准扶贫上突出“细”字

  烟农增收是烟叶产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要依托烟草产业扶贫,摸准贫困烟农数量及致贫原因,为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评估提供依据;要倡导种烟能手与贫困烟农开展结对帮扶,建立贫困烟农联系帮扶责任制度,优先帮助贫困烟农找好增收门路,优先培育贫困烟农成为合作社产业工人,优先解决贫困烟农在辅业增收中的困难和问题,带动新农村建设、带动小城镇建设、带动公益项目建设,着力打造脱贫攻坚工作新亮点。

  在减工降本上突出“效”字

  烟叶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引导烟农加强管理,在严格技术操作的前提下,节约生产成本。要以“用的上、推的开”的原则,逐步推广机械化作业,充分利用现代智能仪器设备,大力推广机械代施肥、机械化编杆、智能烘烤等现代科学技术,达到有效减工降本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增加烟农收入。

  在精准服务上突出“优”字

  要继续以合作社为主体为烟农提供精准、精到、精致的优质服务。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继续通过微信平台,远程培训,干部联户等方式为烟农提供精准服务,对小户开展精耕细作培训,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对大户重点进行管理培训,千方百计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突出“干”字

  做好当前重点工作部署

  抓好政策宣讲

  会议之后,各乡镇要将计划任务合理分解到村、到户,迅速召开烟叶生产动员会议,让所有工作人员和烟农了解新政策,特别是对于大户控制方面,要切实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要组织集中性的种植技术培训,烟农、技术辅导员、从烟干部的受训率要达到100%。各乡镇也要结合实际,着力宣传本地职业烟农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引导烟农科学种烟、种好烟。

  抓紧备耕生产

  要抢抓好天气,做到早动手、早落实、早备耕。要加快烟田翻耕进度,促进面积的落实,确保在12月10日之前完成“面积落实、播种育苗准备、翻耕冻坯、开沟沥水、大田消毒、农家肥准备”等六项备耕任务,扎实打牢明年烟叶移栽和品质提升的基础。市烟叶生产领导小组将牵头组织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烟办、烟草公司对各乡镇生产备耕和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每周专项督查,看面积落实是否到户到丘,看翻耕冻坯、生石灰消毒、中围沟开取是否到位,看农家肥是否备齐备足,督查结果将在媒体进行公布。

  做好育苗准备工作

  各乡镇、合作社、烟草站要积极安排,科学调度,做好肥料等烟需物资的储备和育苗准备工作,做好育苗设施的维修、维护,育苗大棚消毒等工作。今年要突出抓好市场化育苗,发挥好合作社的作用,充分调动育苗管理积极性,提升烟苗质量。

  延伸解读

  要清醒地把握“有质量才会有市场,有市场才会有规模”的发展逻辑

  我们要看到,抓烟叶就是抓发展。宁乡烟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19年的艰辛历程,烟叶产业成为了市级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域经济的发展、乡镇财政解困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烟草行业支持我市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要看到,抓烟叶就是抓民生。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最大的社会稳定器。烟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富民产业,一亩烟叶投入的劳动用工达20个左右。烟叶生产带来收入,带来和谐,可以有效提升烟农收入,解决贫困问题,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

  我们要看到,抓烟叶就是抓效能。烟叶生产工作,生产环节多,技术要求高,群众参与广,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必须认真细致、提升水平,来不得半点虚假,出不得半点问题,烟叶工作的效果,直接体现了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在烟叶工作实践中,提升工作能力,锤炼工作作风,优化工作效能。

  烟叶生产是一项时令性很强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一定要按照会议的部署和要求,走村入户,干在一线;深入群众,干到一起;工作效果,干出一流,确保2019年烟叶生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18年度烟叶生产工作考核评比结果通报如下:一、烟叶规模稳控奖(1个)

  横市镇人民政府

  二、烟叶质量提升奖(8个)

  市烟办市烟草公司

  横市镇人民政府大屯营镇人民政府道林镇人民政府大屯营镇石家湾村

  喻家坳乡高田村横市镇界头村三、烟叶收购奖(4个)

  横市镇人民政府大成桥镇人民政府

  道林镇人民政府大屯营镇人民政府四、烟叶生产组织模式奖(3个)

  喻家坳乡金醇烟叶专业合作社横市镇黄金叶烟叶专业合作社大屯营镇郁金烟叶专业合作社五、烟农效益奖(20人)

  胡莲山胡运军欧灿辉刘文明张合良熊泉仁杨文学龙汉明崔迎春何泽祥王志平周清香张新桥杨芝良王建文朱罗生张大炎李合为刘集中曾艳生

  六、烟叶生产服务标兵奖(25人)沈迪斌谢政乾朱伏兵刘南科黄立军刘伟临文献何建明成功山李胜利喻乐阳石浪新肖仁义谢冬仕刘猛贺治国黄俊黄光辉黄勇李新剑熊正伟唐国强何强锋李智勇郭松

  宁乡市烟叶生产工作领导小组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