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芳
刘少奇赠给成敬常的《新华字典》。
这本《新华字典》是1953年刘少奇送给受邀到北京面谈的宁乡农民成敬常的纪念品。
解放后,为加强对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刘少奇决定与家乡人民建立经常的通信联系,请他们每年写几封信,反映农村生产情况、生活情况、干部作风、农民有什么意见和要求,等等。成敬常就是一位与刘少奇保持通信联系的农民。
1953年9月,刘少奇邀请成敬常和其他三位农民去北京相聚面谈。面谈是从乡间的人和事开始的,刘少奇记得许多老朋友,问他们家境如何,身体好不好。刘少奇接着问了他们各自的生产和生活情况,随后又问起家乡的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社会治安……
成敬常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都很高,但因家底子薄,耕田农具不足,影响了生产的发展。我这里带来一个材料,是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跟村小学王老师商量整理的,请刘主席过目!”
刘少奇接过那份材料,仔细看了一遍,说:“成敬常同志,你反映的情况很好。我在中央工作,需要从多方面了解下情。这次请你们四位来, 就是想跟你们商量,经常保持通信联系。比如说,你们一年给我写两封信,反映一下乡里的情况,应该不难吧?”
有的村民表示不识字、不会写,这时成敬常自告奋勇说:“我肚里书不多,但写封信还可以对付。刘主席又不是要我们写大块文章,主要是讲我们乡里农民自己的事。你们几个负责收集信息、了解情况。信,由我来写!”
在离开北京回乡下前,刘少奇特地把这本《新华字典》赠送给了成敬常,希望他能提高识字写作的能力,做有文化的农民通信员。回到乡间后,成敬常就忠实履行起了农民通信员的职责。
成敬常返回家乡后,一直把《新华字典》作为珍宝收藏着,劳动之余不时拿出来,查阅一些生字。后来他女儿结婚,他便把《新华字典》作为礼物转送给女婿,表示对下一代的关心与期望。这本《新华字典》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已残缺不全,装钉线多处断裂。如今,每当人们看到这本残缺不全的《新华字典》,就会想到刘少奇对农民朋友文化程度的关心,也反映出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对农村真实情况的重视。(作者系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研究馆员,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常务理事)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