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芳
1961年5月,刘少奇同王光美看望姐姐刘绍德。
在刘少奇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张不寻常的礼品单:大米5斤、饼干2斤、糖果2斤、盐蛋9个、猪油1斤。这是当国家主席的弟弟刘少奇去探望他多年未见的同胞大姐时送的礼品。说起这张礼品单,还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时期,为了纠正“五风”错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党中央向全党提出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作为党中央第一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率先垂范,于1961年4月1日至5月15日回湖南进行了44天的农村蹲点调查。
5月2日,刘少奇回到了阔别近40年的家乡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5月8日,视察完刚解散的柘木冲食堂后,刘少奇决定去赵家冲看望同胞大姐刘绍德。当时,天又下起了雨,离赵家冲大姐家还有8里路,且不通公路,因此,有人劝他不要去,或把大姐接到炭子冲老屋来,刘少奇坚决不同意。他说,长幼有序,虽然我当了国家主席,但在大姐面前还是弟弟。弟弟去看望大姐是应该的。
一场春雨使山间小路布满泥泞,刘少奇穿着胶鞋,打着雨伞,艰难地走着,一路上思绪万千。
在他的几个哥哥姐姐当中,大姐和他感情最深。童年时期,他一直由大姐照顾。干活时,大姐总是把他用布带绑好驮在自己背上;吃饭时,大姐总是把最好吃的留给他,他清楚地记得,大姐出嫁时,他只有9岁,给大姐送过亲。这种在孩提时代建立起来的感情刻骨铭心,大姐是他童年除母亲之外最亲最让他牵肠挂肚的亲人。建国以后,刘少奇和大姐经常保持联系。大姐出身于旧社会,她为自己的弟弟身居高位而高兴。希望弟弟把她接到北京安置,也到城里享享清福,刘少奇亲笔给姐姐回信说:“你们不要来我这里,因我不能养活你们,我当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你们在乡下种田吃饭,那就是我的光荣。如果我当了副主席,你们还在乡下收租吃饭,或者不劳而获,那才是我的耻辱……”
大姐接到弟弟的信,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从此,她放弃了进城享清福的要求,自食其力种田养活自己。对大姐的进步,刘少奇很高兴。一别大姐数十年,怎能不来看看。
终于到了赵家冲大姐家门口,工作人员想进去通报一声,刘少奇不让去。跨进大姐家,当他见到年逾七旬的大姐戴着黑头巾,身着粗布衣,脸色腊黄,一身病态时,三步并做两步迎了上去,动情地说:“姐姐,我看你来了!”大姐的眼力不大好,当他看清楚确实是自己的弟弟刘少奇时,激动得只顾叫着他的乳名:“九满、九满。”她不知道曾经多少次做梦梦见弟弟, 她是多么想见自己的骨肉同胞啊!以前曾几次听说弟弟回乡的消息,她都步行走到炭子冲老家,可总是高兴而去,扫兴而归,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使她更加增添了对弟弟的思念。前几天,她听说弟弟回来了,多么想再到炭子冲走一趟啊!但是她患病在身,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此时此刻,离家40载的亲弟弟已站在面前,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刘少奇理解大姐的心,他问起大姐的身体状况,又问起大姐夫鲁瑞林。提起大姐夫,大姐伤心地哭了起来。原来,大姐夫是因为吃不饱,弄了些糠粑充饥,年岁大了,消化功又不好,吃了拉不下,憋了两天两夜,活活给憋死了。刘少奇的心情十分沉重。
“老弟呀!你在中央做事,要给人家饭吃啊!”大姐哽咽着说。
刘少奇知道这句话的分量,他知道这句大姐口中说出来的话,也是家乡全体父老乡亲心里要说的话,他庄重地向大姐点了点头。刘少奇接着又问大姐:“你现在每天吃多少米呀?”
大姐答道:“每餐老秤(16两秤)2两米,一天吃13两才够咧,一餐不饱,餐餐不饱啊!”
看着大姐一家的情况,刘少奇满怀沉重歉疚的心情,拉着大姐骨瘦如柴的手说:“姐,这点东西,您留着,一餐加一点吧!”一边说,一边恭恭敬敬地把礼品递给大姐:大米5斤,饼干2斤,糖果2斤,盐蛋9只,猪油1斤。
刘绍德虽然是共和国主席的大姐,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老妇人,不会做假。更何况这是她一母同胞的弟弟,也不用虚假客套。她问道:“老弟呀!我家完了,再到哪里找你啊!”大姐无限忧伤。刘少奇安慰大姐说:“现在是暂时困难时期,你生活难过,大家生活都难过,要和社员同甘共苦,渡过难关,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
大姐家的近况都明白了,刘少奇心里十分难受。要分别了,刘少奇紧紧地握着大姐的手道别。多少姐弟情思,多少离愁别绪都在姐弟俩这一握手相别之间。以后刘少奇再也没有回过故乡。姐弟俩这次分别,竟成了他俩一生最后的永别。
乡亲们说:“刘少席不是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的亲戚,而是不允许自己的亲戚有丝毫特殊的地方。”
如今,当无数游人在展厅这张礼品单前停留时,都深深为它背后的故事所感动、所震撼。通过这张礼品单,我们感受到的是刘少奇的纯朴而真诚的亲情,更是一个国家主席崇高风范和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