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塘仑往事

编辑:陶湘 2018-11-14 09:29:24
—分享—

孙意谋

1961年4月2日至5月16日,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同志回到阔别四十多年的家乡湖南,先后在宁乡县东湖塘公社、花明楼公社、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农村开展了为期44天的农村调查研究。

(一)

5月9日,刘少奇同志到黄材镇视察建设中的黄材水库。下午返回县城途中,当经过双凫铺公社黑塘仑时,见到一妇女正在路旁哭泣。他示意司机停车,疾步走到这名妇女身边,问她:“你为什么事情伤心?”

那妇女说:“我家八口人,土改时分了五间房子,两年前被拆了建猪场,老倌子修黄材水库时活活累死了,到今天我已经搬了八次家,现在又要我赶快搬,我拖儿带女的往哪里搬?”

刘少奇同志要随行人员找来一个大队干部,问明这妇女讲的是实话后,对这个大队干部说:“你告诉大队不要让她搬,县委很快有文件下发的,按文件办。鸟必有窝,人必有屋嘛!”“一家人没有一个落脚点,怎么能安心呢?定了屋也就定了心,生产也就定了,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

发生在黑塘仑的这件事对刘少奇同志的触动很大。回县城后,刘少奇同志立即找来县委领导,听了县委何长友关于社员住房情况的汇报:全县原有社员住房70多万间,前两年拆茅屋作土杂肥,拆掉一批,大炼钢铁需要木材拆掉一批,大办食堂强调集中统一居住又拆掉一批,这样“三个一批”共拆掉社员住房15万多间,还有5%—7%的住房被公社、大队以及企事业单位平调和占用。公共食堂解散后,社员要求住原屋,一动引起百动。

刘少奇同志听后百感交集,严肃地指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要解决广大群众的吃饭、穿衣和住房问题,人民受了这么多苦,要为他们分忧啊!要不然要我们共产党人干什么?”“县委要立即起草一个文件下发,我等着看稿,修改后一面报省委,一面立即发生产队。”

并指示,以下四条作为文件的主要内容:第一,重申党的政策,公社、大队、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平调社员的房屋一律要退还,并应先退给被平调或被拆毁房屋的社员住;第二,社员搬家要经过社员开会决定,大队统一安排,公社批准;第三,在现在的条件下,暂不提“屋归原主”的口号,社员与社员之间不应当直接进行房屋的借租和购买;第四,现有土地、劳力、自留地一律不动。

文件初稿拟出后,已是5月10日凌晨2点,刘少奇立即审阅修改。天亮时,刘少奇同志提笔写下了如下批示:“何长友同志:此件我作了一些修改,是否妥当?请酌定。此件是否印发或在电话会上通知各公社、各大队?也请你酌定。又,此件应立即报告省委。刘少奇。5月10日。”

刘少奇同志对文件作出批示后,县委立即认真贯彻。省委很快向全省转发了这个文件。这对当时全县乃至全省稳定大局,防止和解决房屋纠纷,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件发生在黑塘仑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事,却并未在相关史料里留下记录。《刘少奇大辞典》中,只是简单地记录了这一天的活动:“5月9日,同花明楼公社整风整社工作队座谈。下午,在返回宁乡县城途中视察黄材水库。晚上,回到宁乡县城。”在其他的有关少奇同志的书籍里,也没有少奇同志在黑塘仑了解群众住房问题的记录。

(二)

2018年7月30日,市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办公室来到黑塘仑,了解少奇同志在黑塘仑调研的情况。这里如今属于双凫铺镇双明村红塘组。盛夏时节,田野山岗一片翠绿,想必当年少奇同志来到黑塘仑时,也正是这样的景象。年过八旬的姜端桃老人精神矍铄,站在门前远远地迎接我们。老人家正是当年接受少奇同志调研的见证人之一。在老人家的讲述中,一段尘封的往事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那一年,姜端桃还只有20多岁,正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这天午后,她正要往供销社去买盐。刚走出家门不远,便见到一行人正朝她走过来。走在前面的是一位身材高大、满头白发的老人,见到她,便问到:“要做么子事去啊?”姜端桃告诉他,正要去买盐。随同的人便和气地告诉她,想去她家看看她的房子。姜端桃这才觉察,她今天是碰到了领导来视察。

她带着这一行人来到她家,请他们在堂屋里坐下,她自己也在那位白发领导前面坐了下来。她当时并不知道坐在她面前的这位领导是时任国家主席的少奇同志。直到他们离开她家,同来的村里的领导才对她说:“这是少奇主席!”她才恍然大悟。

尽管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当年少奇同志在她家调研的情景,姜端桃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气氛很融洽,姜端桃感觉象在聊家常。主席先问她家里多少人吃饭,伙食如何?又问她,这房子是她自家的,还是分配的?够用吗?她一一作了回答。

这一行人与她谈了大约半个小时,便告辞走了。姜端桃送走他们,便也关了门,继续去供销社买盐。

后来,当她知道来到她家的是少奇同志时,便将这一次与少奇主席见面的情景牢牢地记在心里。

前几年,村支部书记给她送来一张照片。她一看,马上就认出,这照片正是当年少奇同志来她家调研时拍的。照片上的她,一头秀发如同瀑布倾泄而下,她面带笑容,正坐在少奇同志面前。少奇主席神态安详,正在和她聊着什么。他的身旁站着一位女性,姜端桃认出那便是少奇同志夫人光美同志。

我们听完姜端桃老人的讲述,请她老人家在沙发上坐好,摆上当年的那张照片,给老人又拍了一张照片。当年秀发如云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满头白发。韦力先生说:时代巨轮滚滚向前,我们无法阻止整个社会的大变革。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多地拍下一些照片,记录下一些详细的文字,使之有迹可循。我想,这也是我们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的全部意义所在。

(作者系市政协文教卫体委主任)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