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看书就是最好的休息”

编辑:陶湘 2018-11-13 09:31:47
—分享—

李桂芳

资料图片

2006年6月15日,王光美将《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历史》捐赠给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收藏。这是刘少奇同志的藏书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

这本《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历史》,长22.5厘米,宽15厘米,重601克。书为深红色硬壳皮质精装封面,封面上书名横排,在一长方形框内从左到右书写,为黑体字。书脊上书名直排。书旧,书页发黄,封面扉页和书的内页均有大小不等的油污。1939年由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出版于莫斯科。书内有刘少奇同志多处用铅笔和红笔划记的内容。如在书的第140页,有用铅笔划记的内容:“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这样来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社会的物质生活发展条件和社会的精神生活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的。”在划记的旁边用铅笔写有“(叁)历史唯物主义”。在书的第310页划记有:“列宁指出说:新经济政策就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间的生死斗争。‘谁战胜谁’——问题就是这样明摆着。为要胜利,就必须经过尽量发展城乡间的商品流转而来保证工人阶级与农民之间的、社会主义工业与农民经济之间的结合。为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学会管理经济,必须学会文明经商。”此书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中央专案组查封,直到1980年刘少奇同志平反后,才退还给王光美。

1939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要加快发展华中的步伐。9月15日,刘少奇同志受党中央嘱托从延安再次南下,前往华中敌后根据地,加强那里的党组织和新四军的领导,执行“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和他同行的,有准备前去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的徐海东。为了安全,徐海东以国民革命军八路军三四四旅少将旅长的公开身份行动,刘少奇同志以徐海东的中校副官名义随行。

一路上,卡车在连绵不断的山岭中穿行,时而跃升,时而急转,接着又一股劲地沉落下去;司机紧张地注视着路面,两手在方向盘上大幅度地转来转去,面孔紧绷得象块岩石。车子随着地势上下起伏,颠簸摇摆。坐在驾驶员旁边的刘少奇同志捧着这本厚厚的《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历史》在看,徐海东贴着车窗眺望外面的景色。正当刘少奇同志全神贯注在看书的时候,前面突然一个急转弯,司机猛地刹车减速,他身体一下子向前冲去,多亏身边的徐海东一把拉住了他,才没有出危险。

“少奇同志,歇歇眼吧。”徐海东帮忙将刘少奇同志手中的书合上,“这么看书你不觉得眼晕吗?休息一会儿吧。”

“你的眼睛也没闲着么。”刘少奇同志笑着说。

“我是看地形,不晃眼。”

“我看书就是最好的休息。”

紧张开车的司机这时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这一文一武碰到一起可真有意思。刘少奇同志是党的干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徐海东是我军一位著名的虎将,子弹从头上穿个眼都没被打死。

徐海东看说不过他,就说:“好了好了,看看窗外吧。”

刘少奇同志朝窗外望去,不大一会儿,就又低头看起他的书来。徐海东无声地摇摇头,知道劝也没用,书对刘少奇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强了。

下了车后,又要骑马,刘少奇同志在马背上仍然手不释卷。同志们笑着喊他:“少奇同志,一颠一颠的,眼睛不难受吗?休息会儿吧!”

徐海东在前边扭回头来,没等刘少奇同志开口已经代为回答:“看书就是休息,是吧,少奇同志?”大家都笑起来。

到了行军休息时,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刘少奇同志则静静地坐在一边看书。有时,同志们忍不住,便又招呼他:“少奇同志,过来喝点儿水,休息一会儿吧。”

“没事,我看书就是休息。”他话音未落,大家就笑起来。刘少奇同志听到大家笑,才想起这句话已经被人们所熟悉,不由得也笑了,解释说:“工作忙,没有整块时间学习,我只好利用这种零碎时间了。”

在去华中的船上,刘少奇同志也是手不释卷。据当时任中共中央机要科组长,随刘少奇同志一起转战华中的薛丹浩回忆:他们在从颍上到正阳关乘船的几天时间里,正是深秋季节,天一黑,他们就挤在一丈多长的船舱内入睡。独有刘少奇同志点燃蜡烛,聚精会神地看书。一天夜里,他一觉睡醒,约莫半夜时分,看见刘少奇同志仍然手不释卷,还不时地用笔在书上批写着什么。第二天,他顺手翻了一下刘少奇同志看的书,原来是一本离开延安时刚刚发下来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书上写得密密麻麻,开头批着这页书的主要内容,旁边写着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下面写的是自己的看法和学习体会。白天,船在水上缓缓行进,船上的年轻人都纷纷走到舱外,或观看河岸风光,或戏水打闹,或看渔船捕鱼,刘少奇同志却仍然在专心致志地攻读。就这样,刘少奇同志利用乘船的三四天时间,将40多万字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通读了一遍。书看完后,刘少奇同志还兴致勃勃地给他们讲解其中的主要内容。并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打仗,要学习军事;闹革命,要懂得革命道理。你们还年轻,正是长知识的时候,可要好好学习呀!”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