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右一)正与邬福根夫妻(右二、三)拉家常。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彭凤)
“邬老,您家厕所建好了好用吗?”“孟哥,孩子读书一切还好吗?有难处尽管跟我们说!”“刘大哥,工作也还习惯吗?”市卫计局驻菁华铺乡傅家塘村第一书记何苗结束当天工作后,就开始上村民家“串门”,从村东头到西头,从邬家到刘家。“村民就像我们的家人,多走动,多来往,日久生情。”何苗说。
勤走访勤调研
熟练业务知识
“摸清情况才能找到路子。”自今年6月13日驻村至今,何苗已入驻3月有余。期间,他紧紧围绕总目标,扎实落实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踏踏实实开展走访入户,了解民情。他行走在田间地头、进院落,与村民拉家常、倾听心里话。通过近1个月走访,全面详细掌握了傅家塘村基本情况及动态。
“为贫困户做一件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经过与驻村队员多番商讨,何苗率领全部帮扶责任人因户施策,针对贫困对象家庭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三年帮扶规划,要求他们行动不止步于走访慰问,而是为他们所帮扶的贫困对象努力去做实事。
苦练出精兵,从部队复原回来的何苗骨子里透着军人的气质。作为扶贫工作队队长,他积极学习扶贫业务,带领驻村扶贫队员到老粮仓镇省定贫困村双藕村和回春堂村进行学习交流。狠抓帮扶干部队伍建设,组织乡卫生院全体帮扶责任人进行培训,组织支村两委成员进行多次扶贫业务学习、交流讨论会。“对业务熟知了,就能更精准地帮扶贫困户。”何苗说。
忙“输血”促“造血”
抓好精准扶贫
闲来制作的酸枣糕竟创造了收入,工作遇挫有人帮忙协调、指引方向、家中遭受白蚁侵害有人给送药、办理相关证明有人带领……3个月前,村民怎么也不会想到身边会发生这么多喜事,这一切无不激发了傅家塘村村民向贫困宣战的信心和勇气。
“当时出车祸,对方要我赔偿7000元,我哪有这么多钱,真的搭帮何书记帮忙协调。”刘正安是傅家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患有抑郁症,妻子因脑溢血致残,儿子精神分裂症一直拒绝吃药,且未办理残疾证。经过傅家塘村驻村工作队因户施策,为刘正安安排了村级劳务保洁工作,帮助刘正安儿子办理了二级残疾证,申请了精神病医院免费治疗项目等,家庭收入逐步提高。
今年6月20日,刘正安购买了一辆保洁用的新三轮车,回家路上不慎与一辆宝马车剐蹭,需要赔付对方车主7000元。何苗得知情况后,与对方车主多次电话沟通,并前往长沙协商,讲解刘正安目前家庭情况确实困难,对方车主也由最初的强硬态度慢慢得以缓和,最终主动承担了全部修理费用。随后,刘正安特制了一面印有“帮困扶贫,一心为民”的锦旗送给扶贫工作队。如今,刘正安的保洁工作也逐步上手了,一家人一个月收入也有3000多元,开启了全新生活。
“你们来了,赶紧进来坐,喝点茶。”刚走进建档立卡贫困户邬福根老人家,邬老就迎了出来。邬老告诉记者,如今家里就他和老伴相依相偎,没生活来源。每每家里遇到困难,何苗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解决,从不多说半句话。前不久跟何苗提起家里没水厕的事,何苗便把它放在心上。得知邬老妻子有做酸枣糕的手艺,何苗便向邬老承诺帮助销售酸枣糕。在酸枣糕做成后,他以80元/公斤的价格帮助其销售了25公斤酸枣糕,将2000元销售款交到邬老手中。并争取在今年的改厕中将邬老家里的旱厕改为水厕。
“群众获得的是政府和社会的关怀,而我们获得的是群众对我们的认可。”何苗表示,扶贫不能光为了脱贫而脱贫,要为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使群众真正地富裕起来,生活质量提高起来。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彭凤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