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女儿玩芭比娃娃时问我:“妈妈,我以后开一家时装店好不?”
“为什么要开时装店呢?”
“可以做很多漂亮的衣服卖给别人穿,自己也可以打扮得很漂亮,还可以赚钱啊……”
美丽、开心、多金。我瞬间就神往了。
我想起羽西,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理想。
于是我说:“好啊,那你好好学习色彩知识,研究时尚,以后做一个超一流的时装设计师吧。”
女儿很不屑的瞟了我一眼:“为什么非得超一流?设计得好看,有人愿意买,我既很开心又能赚钱就好了啊。”
“你记得《人生就是一场海选》的作者羽西吗?妈妈希望你成为另一个“羽西”,用美丽装点世界,改变世界,还可以过得又富有又快乐。”我觉得我真是一个无比开明的妈妈。
“那全世界有几个羽西?”女儿一边玩,语气淡淡的。
“一个啊。”
“那不就得了,我为什么要成为羽西?”看着我惊愕的样子,女儿满脸疑惑的回过头来看着我:“不行吗?”
女儿的不屑,让我瞬间意识到,虽然我赞同她做时装,开商店,但实际上我为她立的标杆是像羽西一样的成功女性。毋庸置疑,我是带着功利的成才观念,才会对她的“理想”表示赞同。而女儿的想法,也许不过就是开一家漂亮的店铺,做美丽有风格的原创服装。换句话说,她想当一个服装店老板。
“应当反对向青年鼓吹那种以习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目标”,而要鼓励以“每个健康儿童都具有的天赋的好奇心”和“乐趣”作为学习和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我很赞同《人文素养读本》一书序言中的这一段话。
我从小爱读书,三天不看书便觉得心里难受。后来因为钻研教材,广泛阅读和搜集材料,便觉得自己的脑海里逐渐丰富了一些。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后,而今便以码字作为了“谋生技能”。多年来,我坚持查阅资料、读书、写作,满心忧伤亦满心欢喜。曾经考研后的一段时间,上完课累了,就拿出英语字典看看英语单词,觉得内心无比平静和愉悦。我的前半生,我认为我因傻而正确的唯一做法是:保持了较为纯正的精神追求。
现在我每天坐在电脑边码字,虽然经常拧着眉头抱怨,但是我知道,我骨子里是爱文字的。“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我爱与文字相守的时光,就像仓央嘉措的诗里写的: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所以在现实的世界里,即使“我的紫葡萄化为了深秋的露水,我的鲜花依偎在了别人的情怀”,即使在一个充满掌声和荣誉的世界我一无所有,即使我始终就是一块废柴和一永不冒泡的。即使,如此,便又如何呢?我愿意默默的走在一条自我开拓的道路上,期许一个文字世界的鸟语花香。
“人,也许不能使自己伟大,却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也许不能不平凡,但一定可以使自己不平庸。”我想,努力挖掘和开拓自身价值,努力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努力做一个不平庸的自己去拥抱生活,那么其他都将成为生活的馈赠。我们努力的目标,不是为了追求生活的赠品,而是在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之后,微笑着接纳生活的赠与。
我始终坚持并相信,很多令人惊羡的“成功”,是不曾谋划的水到渠成,生命中终将遇见的一切欣喜,不是源于精明的努力,而是傻傻的你,纯纯的爱,终于在某个时刻,博得了上帝的会心微笑。
孩子,愿你在读书的过程中,真正的爱上书本,爱上知识。唯爱而已,别无他求,静享读书之美。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黄晓佳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