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二十二铺通宁乡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李向 编辑:陶湘 2018-07-30 10:08:06
—分享—

  小时候和爷爷去姑妈家,从直田往西,一路经过西门铺、扶冲铺、司徒铺。走过一座廊桥,就到了。我很好奇,为什么沿途有这么多叫“铺”的地方呢?

  中学毕业后,我离开直田踏上往东的旅程。坐在颠簸的汽车上,沿着一条迂而窄的沙石路在群山之中行进。经过新开铺、五里堆、井冲,到达黄材,汽车也就离开山的怀抱。一路上,沩河羞涩,弯曲中绕良田千顷。远处,遥山苍翠,杉林如怀,如碧龙行云,迤逦向前。山与水襟带相连,如在画里。目不遐接中,双凫铺、回龙铺、历经铺、夏铎铺、油草铺……一一抛在身后,我和故乡渐行渐远,但沿途越来越多的“铺”让我更加好奇。

  假期里,我带着疑问回到家中。爷爷年轻时做过挑夫、小贩,挑着一家人的生计,沿沩水走遍整个宁乡。所以对于沿途的地名非常熟悉。听爷爷介绍,从直田出发,向西经过西门铺(原来称作西陆铺)、扶冲铺。进入安化县境内,沿司徒铺、高明铺、驿头铺、晓桥铺、石头铺、清塘铺、山溪铺到达梅城总铺,也就是曾经的安化县城。

  向东经过新开铺、迎水铺、芭蕉铺、黄材铺,跨过沩江,再走土岗铺、长桥铺、茅栗铺、双凫铺、石子铺、玉堂铺、晴峰铺、回龙铺、赤土铺、冷水铺、到达玉潭铺,也就是县城宁乡总铺。

  宁乡总铺西北方向,经河斗铺、菁华铺进入益阳境内。

  民谣曰:“历经夏铎石仑关,油草黄泥白箬滩。枫树桥头山枣铺,瓦店十里到长沙。”生动记录宁乡到长沙路途中的十个铺名。宁乡总铺向东,经历经铺、夏铎铺、油草铺进入望城境内,再经黄泥铺、白箬铺、枫树铺、桥头铺、山枣铺、瓦店铺,最后到达省府长沙总铺。

  这一条条贯通宁乡全境的大道,基本上每隔十里就有一个带“铺”地名存在。如今历史变迁,道路改动,有些老地名渐渐湮灭于岁月的长河中,换作了其它名称。原来的称谓只能从老一辈人的回忆或者历史典籍中来寻找。

  “驿道”又称作“官道”,是古代中国陆地主要交通通道。全国各地驿驿相接、形成网络,沟通中央与地方及地方之间的联系,使政令通达,军报快捷,民情流畅。

  2000多年前,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修驰道,“车同轨,书同文”,建立以国都咸阳为中心的邮驿网。那时主要以步行传递为主,就有了“十里一亭”的规定。

  汉代继承先秦邮驿制度,并统一名称叫“驿”,规定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三十里置驿,驿站配备有驿丞、吏、募夫、马夫等,供人歇息和补给,用于传递文书、输送物资、人员往来等。

  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驿站变得越来越完善和方便,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元代以前,驿站只是设置在全国几条主要大的干线上。到了元明时期,开始设立急递铺。《洪武实录》中记载:“驿传所以传命而达四方之政,故虽殊方绝域不可无也。”边垂之地邮驿的开通,标志着古代驿政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宁乡县令邓万斛建宁乡县总铺(玉潭铺),然后十里一铺共计二十二铺,逐渐形成贯通宁乡全境的交通网。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李向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