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短暂而光辉的革命一生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湘 2018-06-27 10:24:30
—分享—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刘淑兰 整理)

  萧述凡(1901年-1926年),又名树藩、绪凡,笔名草肃,巷子口镇枫坪村人。历任湖南省学会联合会主席、全国学联驻湘特派员、共青团湖南区委书记等职。1926年病逝于长沙,年仅25岁。

  1901年,萧述凡出生于巷子口镇枫坪村,由于父亲早逝,母亲忍饥挨饿送他读私塾,3年后辍学。1918年秋,萧述凡得到族人和亲友资助,进入云山高等小学就读,得到了谢觉哉、王凌波、王一凡等老师的谆谆教诲,思想和学业进步很快。

  云山学校原本是宁乡革命的摇篮。当时,校内的改革引起了宁乡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攻击云山学校的改革是“过激邪说横行”,要求改组云山学校。于是,1919年冬,由张敬荛任命的宁乡县知事余联辉到云山学校视察。余联辉出了两个充满封建气息的作文题来考学生,并规定用文言体写。当时,在15班读书的萧述凡等同学根本不信这一套,他用白话文写了2000多字批判旧的伦理道德文章,而16班的进步学生尹澎涛则在文章中直斥北洋政府“卖国瓦全,无勇无耻,误国殃民”。余联辉看了,当即认定云山学校“过激邪说横行”,打算下决心“彻底整顿”。但当时全省“驱张”运动已经兴起,作为宁乡知事的余联辉自知自身难保,此事便不了了之。

  1921年夏,萧述凡考取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为其年级兼任国文教员。由于萧述凡学习勤奋,追求进步,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在萧述凡的一篇作文上,给予“勗哉夫子,企予望之”的批语,足见嘱望之殷。而在此之前,萧述凡已经被正式吸收为俄罗斯研究会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他还与宁乡籍进步同学尹澎涛一道创办了《宁乡旬刊》,并兼任编辑。该刊介绍国内外新思想,抨击宁乡腐败县政,揭露土豪劣绅罪行,有力地推动了宁乡革命斗争的发展,很受群众欢迎。他还用“草肃”笔名在《湖南大公报》《湖南通俗日报》《野火》及广州、上海等地一些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进一步宣传革命思想,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1924年,萧述凡由夏曦、郭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3月,被选为共产主义青年团湖南区委书记。萧述凡还曾与夏曦、郭亮、易礼容、夏明翰、柳直荀等人一道,积极组织参加湖南外交后援会对日经济绝交、查处日货的斗争,呼吁收回旅顺、大连和反对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参加为反对日本水兵制造“六一”惨案而举行的罢工、罢课和游行示威等斗争。

  1926年10月30日,正当萧述凡忘我投身革命事业的时候,却不幸病逝于长沙,年仅25岁。当时,湖南省各界举行隆重追悼会,省内外报刊也连续登载了悼念萧述凡的文章。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