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勠力同心开“两路”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魏枫 编辑:陶湘 2018-06-05 10:22:11
—分享—

金华村党总支书记崔泽洪(中)和村干部刘定(右)抬着一只鸡笼,为蒋冬升家送上30只土鸡苗。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魏枫)

宁乡十景之一的“石柱书声”遗址,静静地躺卧在歧界村青山冲水库尾,南宋隐士谢英似在默默述说着他的游钓往事。“呼――呼――”标志着现代高科技的高铁从村部前沪昆高速的高架桥上呼啸而去……那就是道林镇金华村所在地,与湘潭市相邻。该村村域面积18.35平方公里,5890口人,209名党员。多年来,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勠力同心、务实清廉,始终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出发点,奋力谋求村级发展。2017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曾多次荣获省“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烤烟生产示范基地”、镇“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等称号。

走出“养鸡+扶贫”精准路

昨日,金华村党总支书记崔泽洪和村干部刘定抬着鸡笼,来到该村曾家山组贫困户蒋冬升家,为其送上30只土鸡苗。今年72岁的蒋冬升中风多年,拄着拐棍颤颤巍巍移下台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按照老人的要求,崔泽洪和刘定将鸡苗暂时放养在他家一间杂屋里,等待老人的妻子谭利芝回家料理。大约20分钟后,66岁的谭利芝打着赤脚回家了。原来,今年他们种了两亩多水稻,当天请人平整了田,第二天就可以插秧了。在路上,听说村干部今年又送来了30只土鸡苗,她高兴得合不拢嘴:“鸡生的蛋换了钱,就可以给细伢子买本子买笔,给家里买点油盐。”

据该村扶贫专干崔立华介绍,谭利芝于2008年做过一次大手术,身体一直不大好。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长期在外打工。两个孙子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小学,由儿媳妇在家带着。有空的话,儿媳妇也在烟田里做点事,挣点钱补贴家用。“针对这个户子(蒋冬升),村上主要采用‘滴灌式’扶贫(送土鸡)、教育扶贫(免部分学费、住宿也有补助)。由于他家现在还是使用旱厕,村上正准备改善。”崔立华说。

记者了解到,支村两委为确保在2020年全村2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2017年以来,驻村第一书记荆红叶带领驻村干部和支村两委班子,深入走访调查,认真研究探索,立足该村多山地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养鸡产业,走出了一条“养鸡+扶贫”的精准扶贫路子。2017年,该村先向蒋东升等3户贫困户每户赠送30只鸡苗进行试点,经过一年的努力,每户贫困户增收近2000元,效果喜人。今年,该村决定再向每户贫困户赠送30只鸡苗。同时,通过全村的努力,该村2018年解决贫困户就业10人,发展养殖业2户,贫困户脱贫信心足,更受到长沙市农委副书记李雪龙的高度肯定。

闯出烟叶生产培育路

在荆红叶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该村烟叶种植基地。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望不到边的绿色海洋。“现在在等天气,等色度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开始烤一房了。”党员、烟农张旭光欣慰地说,他2010年起开始种烟,刚开始时种了80亩,由于种植技术不过关,也没听技师的指导,导致亏了本。在村干部的鼓励和支持下,第二年种了60亩,挣了两万多元。

“去年种了110亩,请了800多个工,全是屋门口人。女工80元一天,男工100多元一天,每个人一季可挣到一万多元。”张旭光告诉记者,今年他又种了110亩,根据去年的收益和现在的来势看,估计可赚800元/亩。加上一季晚稻可赚到600元/亩,两项合计可以赚到1400元/亩,收入在14万元左右。面对即将收获的“硕果”,他非常感谢支村两委几年来的大力扶持。“2015年天气湿度大,烟田泥土板结,烟叶生长速度缓慢,情况非常糟糕。村上为了帮助我们,5个村干部自己出钱,每人请了五六个劳力,走进烟田干了好几天,把板结的泥土全部敲碎,再铺上松土,有力地促进了烟叶生长,为烟叶丰收奠定了基础。”张旭光动情地说。

据崔泽洪介绍,金华村着眼长远,积极培育村级集体经济,着重发展烟叶生产。2010年,在全镇开始推广烟叶种植时,因对技术和市场的不了解,几乎所有农户都不愿意由水稻改种烟叶。但是支村两委认定该产业能带动村民增收、集体增效,在烟叶生产发展三起三落过程中坚持了下来。首批烟叶种植大户年盈利达8万元,有效带动了烟叶生产发展。目前,全村共有18户烟叶种植大户,种植面积800余亩,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将达18万元。

此外,金华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全村累计硬化公路35公里,黑化公路2公里,筹资80余万元兴修水利,清淤护砌骨干山塘12口,造绿复绿20余亩,取得了蓝天保卫战和碧水保卫战的初步胜利。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魏枫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