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脱贫路上的沙坪故事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龚再蓉 张宁凤 编辑:陶湘 2018-06-04 11:01:41
—分享—

杨斌(左)和李伏均一起给辣椒抹荪。本报记者 龚再蓉 摄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龚再蓉 通讯员 张宁凤)

5月29日一早,黄材镇沙坪村茶盘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文彬从保安岗位下班,回到租住处,看到患病妻子情况正常,儿子已去学校,脸上露出了笑容;此时,沙坪村小梅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周细良已在自家烟田中忙碌,看到烟苗长得比自己还高,即将迎来丰收, 脸上露出了笑容。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部署与强力推动下,脱贫攻坚在全市深入实施。通过派驻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社会力量扶贫、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务实举措齐头并进,广大贫困户纷纷走上增收脱贫之路。至去年底,全市31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132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摘帽”。驻村后盾单位市国资公司和其他帮扶责任单位、镇村干部一道,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外部力量,深度激发沙坪村贫困户内生动力,脱贫攻坚取得实在成效,于去年退出省定贫困村行列,2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有176户顺利“摘帽”。

每年多派一名扶贫工作队员

“个把月时间,杨书记来了4次,两三天一个电话,确实令人感动。”沙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德华评价,为了帮他家卖稻谷,杨书记费了不少工夫,并且收到了好效果。令他感动的杨书记叫杨斌,市国资公司派驻沙坪村第一书记。为增加家庭收入,刘德华一家去年发展适当规模种植业,有4000多公斤稻谷没找到销路。4月中旬,杨斌上门走访时,得知了这一信息。随后,他到处帮其找销路。到目前,已帮忙卖掉了500多公斤,且找到了新的意向客户。

“市国资公司主要领导率先垂范,除帮好自己的帮扶对象外,还帮其他单位帮扶的贫困户解决困难。经常对工作进行调度,在产业发展、村级经济壮大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黄材镇党委书记叶辉认为,正是这种示范作用,在沙坪村广泛引发积极效应。为此,镇党委政府派出骨干力量,将当地各网格的工作盯住不放、抓好抓实,并与各后盾单位形成了良好互动。

作为驻村后盾单位,市国资公司特别重视抓好沙坪村的脱贫攻坚,连年向该村派驻第一书记和其他扶贫工作队员,组织其他后盾单位一起全面开展帮扶。市国资公司董事长曾辉表示,“在人财物等方面,我们对沙坪村给予大力支持。精准扶贫要精准,很多基础性工作都要尽量细致。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加强了扶贫工作队的力量。”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观点,近两年,该公司每年都向沙坪村多派了一名扶贫工作队员。去年,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应派驻1名工作队员,实际派驻2名;今年的任务数量为2名,实际派驻3人。

目前,派驻沙坪村的扶贫工作队共有队员4名,另1人为黄材镇所派。全村2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由市国资公司、市人民医院、黄材镇政府、黄材中心卫生院、基地学校、水管站、林业站、农技站这8家单位安排帮扶责任人,一对一开展结对帮扶。“不管是扶贫工作队员还是帮扶责任人,工作都特别负责特别用心。”沙坪村党总支书记陈春辉介绍,驻村第一书记杨斌和队员周命中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到目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走访到位,上门走访两次的达到了三分之一,多的有四五次。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沙坪村脱贫攻坚收到实在成效。去年以来,全村拓宽硬化公路2千米,新建桥梁2座,修复河堤3.2千米;村上新建黄桃基地220亩,光伏发电项目发电近2万千瓦时。至去年底,213户668人中已脱贫176户570人,今年预计脱贫62人。目前,有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烤烟、辣椒、西瓜、黄桃、水稻等适度规模种植,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生猪、鸡、羊、青蛙、鱼等适度规模养殖,在外地及附近务工的贫困劳动力75人。

他家的债务今年能全部还清

眼下,周细良家的22亩烤烟长势特别好,每株烟长了20多片肥厚烟叶。他1.68米高的个子,得伸起手臂才能将顶端的花摘除。“这些花有意留了一段时间,消耗一些肥料,保证质量。”连年种烟,且特别肯下功夫,这名汉子对如何把烟种得更好有了诸多心得。今年,见自家的烟长势太好,他便将打顶摘花的时间往后推了几天,让其多消耗一些养分,在丰产的同时确保烟叶烤出来后有上佳质量。

与不少贫困家庭一样,周细良家的困境主要由两次意外事故造成。2013年,他驾驶摩托车时将一个人撞伤致死,因当时没买保险,自己赔了18万元。2014年,在一次打草过程中,一根小棍子将他的右眼球刺破,接受了4次手术才勉强保住部分视力。同时,两个女儿,一个上大学,一个正读高中,也给家里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后,帮扶责任人市国资公司总经理陈小文鼓励周细良夫妇大力发展种养业,争取早日脱贫致富。持续鼓励与帮助,使这对本就十分勤快的夫妇有了更足的劲头。“每年上门七八次,在精神和物质上都给了很大的帮助。”从2016年起,夫妇俩一直坚持适度规模种养,并获得了可观的效益。“前年的烟和水稻是60亩,去年30亩,今年22亩烟、10亩水稻、3亩辣椒。”周细良表示,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不同,适合种植经营的规模就不同。调整种植面积和类型,是为了尽量少请人工,且把作物种好,以获得更好的效益。

入夏后,白天时间增长,周细良每天劳作的时间也随之延长。“清早六点就到了田里,晚上七八点路灯亮了才收工。”何勇军住沙坪村瓦泥组,对这位汉子的勤快有着深刻感受。今年,在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员的协调下,周细良在瓦泥组流转22亩田种植烤烟。近段时间,妻子一般都是上午管理田间辣椒,下午放养黑山羊。

脱贫路上,周细良家获得了众多帮扶。去年,他家享受“滴灌式”补助4600元,教育助学1000元。近两年,他家每年获得贴息贷款2万元。脱贫路上,这个贫困家庭坚守诚信之道。去年因周细良的岳母去世,价值数万元的烟叶未及时下烤房而受潮变质。有外地贩子来联系,愿意出钱收购,被夫妇俩一口拒绝。在拣出100来公斤质量较好的之后,这些烟叶被焚烧。“20多万的账,目前还剩6万,今年应该能全部还清。”采访中,周细良还告诉记者,就在几天前,在湖北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的大女儿到长沙接受了“规培”考试,为就业和考博做好准备。这些,都预示着这个家庭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周细良正在烟田里劳作。

王文彬从租住处出来去上班。

一名保安获得众多爱心帮扶

在宁乡城区某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后,52岁的王文彬特意向公司提出专门上晚班的申请。这样,他能够更好地照顾患病的妻子。妻子杨玉香今年51岁。13年前,她生下儿子104天后,患上风湿性心脏病。之后,虽然得到持续治疗,但病情不断加重。2010年和2015年,先后到湘雅附二医院接受了两次手术。如今,她的身体靠药物维持,多的时候一个月要上医院检查3次。

“欠了很多账,身体还是这个样子。”对于因自己生病而使家里负债累累,杨玉香感到十分难受。到目前,为了给她治病,家里花费了近30万元。但是,她的身体状况还是相当不好,稍微活动就气喘,浑身无力,自己爬不上一层楼梯,还不能受油烟等刺激。每天一早下班后,王文彬便立即赶回租住处,做饭、洗衣服,做各种家务,照顾妻子。

到宁乡城区上班前,王文彬一家住在娄底。在那里,一家人生活了8年时间。那段时间,王文彬找了两份工作,晚上到一个菜市场装卸蔬菜,清早再到一家公汽公司洗一个多钟头公交车,努力赚钱给妻子治病,维持一家的开销,但还是借了不少钱。前年下半年,看着儿子即将小学毕业,王文彬和妻子动了回宁乡的念头。得知情况后,市国资公司帮扶责任人娄强和当时驻沙坪村第一书记周命中一起商讨,决定在宁乡城区帮王文彬找一份合适的工作,然后再根据相关规定设法帮其儿子解决就学的问题。

说干就干,两人四处帮忙找工作。其中,一家公司就上门沟通了8次,终于在这里为王文彬找到了一个保安岗位。工作找好后,新一轮爱心帮扶才刚刚开始。“中间换了两个地方,周书记和娄干部每次都来帮忙搬家。”杨玉香告诉记者,到宁乡城区后,周命中和娄强设法帮忙找到了免费住处。今年3月份,一家人才搬到现在的租住处。

在保安岗位上,王文彬干得特别上心,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去年10月份,公司一栋房屋进行装修,多次出现铜芯电缆被盗的现象。这天,他去上班时,听到同事在议论,说当天中午控制了一名嫌疑男子,但未找到赃物。当晚上班过程中,他打着手电筒加强巡查,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49根被剪断的铜芯电缆和作案工具。由于此次出色表现,他的月薪由2400元加到了2600元。如今,其儿子在城北中学读一年级,表现相当不错。对于生活,一家人有了更足的信心。

他用勤劳技术拓展增收门路

日前,当记者来到沙坪村大梅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伏均家时,户主正在门前的瓜田里给西瓜藤整蔓打枝。“中熟品种已普遍结瓜,有鸡蛋大小。”今年,他家所种植的西瓜是中熟和晚熟品种,以错开本地西瓜上市高峰,争取卖到好价钱。

李伏均一家四口人,女儿正在长沙读大学,儿子下学期进高中。以前,李命均在附近打零工,收入并不稳定。近两年,他家开展适度规模种植,着手产业转型。今年,除了16亩西瓜,他家还种了15亩辣椒。去年11月,将大田翻耕冻坯,并全部用石灰消毒。进入农忙季节后,李伏均基本上是每天清晨5点多天还没大亮就到田间忙碌,出两个多钟头早工再回家吃早饭。对于下半年的一些事情,他也早做好了一些规划,准备将瓜田全部种上晚稻。

规模种植,不但要勤快,还要讲技术,这是李伏均从事适度规模种植业的一大心得。到目前,15亩辣椒,已集中抹荪两次,确保主干生长和早日挂果。瓜田怕积水,排水沟开得又深又宽,且在整厢时稍微放坡,以利于排水。今年4月份,他特意买回三箱蜜蜂给西瓜授粉,既节省人工,又提高了坐瓜率。“目前,田里开始留点杂草,防止西瓜晒得太厉害影响品质。”对于田埂上的杂草,李伏均则是请人用打草机打掉,坚持不施除草剂。

“特别关心,每次回老家经过这里,肯定要进屋看看。”对于市国资公司帮扶责任人夏强,李伏均一家是满怀感激。夏强的老家在龙田。近几年,每次回去,他都会中途转道到自己的帮扶对象家中走访。一年下来,他上门走访的次数有十多次,与帮扶对象之间建立了越来越深的感情。李伏均告诉记者,对于自家的情况,夏强心头十分清楚,并总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困难。李伏均右脚跟有骨质增生,不管是上门还是打电话,每次都会提醒他不要过分劳累。去年,他家种植的西瓜,夏强和同事一次就买了1500多公斤,其中夏强一个人就买了400公斤。

对于李伏均家的种植业,村上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连续晴朗高温天气,要对辣椒进行适度灌溉,加上之后的晚稻种植需要大量灌溉,而原有水源不足。就此,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员进行了专门讨论,并出面协调找到了新的水源,修好了水坝,将问题彻底解决。“天气好的话,今年的纯收入会在5万元以上。”李伏均表示,不管是西瓜还是辣椒,目前都有很好的长势,应该会出好效益。今年他所培育的西瓜秧,除满足自家生产需要外,还有部分出售,每株0.5元,销路很好。他准备今年年底建一个大棚,多培育秧苗出售。找准了门路,适当规模种植,他会长期经营下去。

沙坪村美丽的荷花池。本版均为本报记者 龚再蓉 摄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龚再蓉 张宁凤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