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国芝正在专心细致地写病历。

扫描二维码观看喻国芝医生的视频
□文/图 本报记者 刘飞平 吴戍疆 何聪
在宁乡,有这样一位乡村医生,因医术精湛、品德高尚,备受乡亲们喜爱。他曾走上过领导岗位,三次当院长,但因执着追求医术,又放弃了院长一职,甘愿当回一名普通医生。他,就是长沙市首届乡村名医、宁乡第三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喻国芝。
每天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按照我写在盒子上的方法吃,不要吃乱了,平时注意饮食。”每天上午,在宁乡第三人民医院内科门诊,来找喻国芝看病的人总是挤满了屋子。而喻国芝都是一视同仁,一边看病,一边招呼大伙先坐下耐心等待。
“早上7点就过来排队了,到现在都没有轮到,可能要中午了。”来自双凫铺镇麦田村的一位老年患者略带抱怨地说道。这样的情况,在喻国芝的诊室是常态。这既有医疗资源匮乏的原因,更多地则是源于病患对他医术和人品的信任。
“我是2009年中的风,当时已经不能走路了,在这里住院治疗了半个月,搭帮喻国芝医生,现在已经能走路了。”在诊室门口,前来看病的76岁老人任叔连说起喻国芝,赞不绝口。
草台班子出身的乡村名医
喻国芝属于没有正儿八经在医学院学习过的乡村医生,自上世纪70年代中叶开始从医。当时正好修建麦田到天井冲的公路,工地上疟疾病人很多,他就跟着一起去搞预防工作。“其实就是提着一个热水瓶,带着预防药和开水去工地上给每个社员发药。”喻国芝告诉记者,在他们的努力下,疟疾最终得到了控制。
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缺医少药,喻国芝在做预防工作的同时,一边对照医书自学,一边为老百姓治病。为了学习注射,他特地跑去当时的公社卫生院观摩。就这么为村民治了两年病,虽然也治好了一些常见的小毛病,但喻国芝认为自己的医疗知识太匮乏,便拜当时公社卫生院的一位老中医为师,从老中医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三次当上院长又三次放弃
一年多后,喻国芝通过招考考入卫生系统,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医务工作者。此后,通过不断努力,他被任命为双凫铺卫生院院长。但没有多久,他主动放弃院长职位,去宁乡人民医院进修。
进修回来后,他又干上了院长,并且一干就是五年。这五年里,在他的带领下,双凫铺卫生院的各方面工作都取得很大的进步。不过,五年后他又不想干了,只想做回一名普通医生。随后,喻国芝被调入条件较好的宁乡第三人民医院。因为个人能力突出,1998年他又被任命为该院院长。三年后,他再次放弃了院长一职,回到医疗一线做了一名普通医生,一直干到现在。
既是专家又是全科医生
有人调侃说,中国所有乡镇医院的医生都是全科医生,什么病都得看。其实,这话还真不是调侃。相对于城市而言,乡镇医院的医疗资源有限,设备不足,人手也不够,所以许多医生自然就成了多面手。在宁乡第三人民医院,喻国芝跟很多同事一样,都是多面手。
虽然喻国芝以治疗心脑血管病症见长,但也面临许多其他疾病的诊断。他告诉记者,心脑血管病人大多都不止一种病,一般都会伴带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脑梗塞等病症,有的是两种病,有的是四种病,有的更多。所以他笑称自己是个“大内科”。诊疗的时候,他会权衡利弊,给病人进行全科诊断,尽量把病人所有的病症都诊断出来。“要是在大城市里,这些病至少要看3个以上的科室,但在我们医院,基本上只要找一个医生就行了。”他笑着说。
自创药物标记方便老年患者
记者在喻国芝的门诊部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看完病并拿到了药物的患者,还会将药物拿回他这里来,而他则会用红色和黑色记号笔,细致地在每盒药物上面标注吃法。
他的标注方法很特别,比如画个圈代表服用1粒或1包,三短横代表一天服用3 次,红色记号则表示是饭前和白天服用,黑色的记号则表示是晚上服用。
“许多老年人吃的药多,记性又不好,难免会搞错。而药房里的药剂师也忙,不大可能一个个都来标注。如果患者服用方法不对,就无法达到好的效果,也浪费了钱。所以我就自创了这个方法,病人一看就明白了。”喻国芝说。
仅此一项工作,就给喻国芝带来了不少的额外工作量,但他却坚持了30多年。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如今该院的全体医生都是这样做的。
第一家公立医院药物拆零出售
还有一件事不能不提,那就是记者看到许多病患拿过来的药物,不少是散装的。一问才知道,这也是喻国芝的功劳。
喻国芝告诉记者,许多病人到了外面的大医院,一开药就是上千元甚至几千元钱,即便按照疗程服用,许多药都有剩下的,有的甚至剩下很多。对于病人来说,这是很大的浪费。
“药物的规格很多,这一次需要服用60粒某种药品,但这个药品却只有100粒一瓶的,这次吃完,下一次新的药方如果没有这个药,那么这一瓶药就浪费了40粒。”对于这样惊人的浪费,喻国芝深有体会。在他的提议下,宁乡第三人民医院率先在市内实现药物拆零出售,这样大大减少了病人的药品浪费,为他们节省了医疗费用。
记者手记
俗话说,医者父母心。这不但是作为一个医生所应有的职业操守,也是一个医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品质。
喻国芝,一位乡村医生,几十年如一日把患者当亲人,处处为患者着想,他的做法让我们敬佩的同时,也让我们深思。比如他坚持了30年的自创药物标记方便老年患者,比如他倡导的公立医院药物拆零出售,看起来是小事,实则都是功德无量的大事。日积月累将能为成千上万的病患家庭带去福音。希望他的同行,都能像喻国芝和宁乡第三人民医院一样,有一份“但愿世人皆无病,哪管架上药生尘”的襟怀。
在宁乡,还有许多像喻国芝一样的医生,他们谨守做人行医的底线,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谓。如果这样的医生能够更多一些,医患关系将更加和谐。
向这位好医生学习
□龙健玲
作为医者,必须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喻国芝医生正是这样一位医德高尚、无愧于“医者仁心”的典范。
他扎根基层医院,深耕医坛年40余年,自学加进修,从初出茅庐到成为正式医务工作者,乃至走上领导岗位,始终执着于追求医术,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用行动践行职业操守。这样的医生,值得点赞,更值得我们学习。
向喻国芝医生学习,学习他刻苦钻研的勤学精神。从没接受过专业学习到考入卫生系统,从普通医生到领导整个医院,没有勤学钻研的精神是万万做不到的。
向喻国芝医生学习,学习他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他三次卸任院长之位,只为追求医术上的精益求精,展现了淡泊无欲的博大情怀。
向喻国芝医生学习,学习他无私大爱的仁爱精神。他全心全意为病人诊疗,看到病人的烦恼就像自己的烦恼一样,自创药物标记方便老年患者,倡导药物拆零出售,无愧于百姓的好医生。
我们要把喻国芝医生的精神发扬光大,影响宁乡乃至全省、全国更多医务工作者,让医务队伍里涌现更多“喻国芝式”的好医生,惠泽更多病人。
编辑:陶湘